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明涨暗跌,有价无市,猪价难涨产能恢复并非主因,有人操控是关键

来源:    作者:    时间: 2021-07-22

  明涨暗跌,有价无市

  关注猪价的朋友应该都发现了最近几天猪价迎来了连续上涨,虽然每天的涨幅不大,但整体算下来还是有1-2毛的涨幅,一头猪也能多卖几十块钱。虽然我对后续猪价依然心存幻想,但架不住来自于猪价和饲料价格的双重压力,再加上第三轮收储结束,第四轮还未开启,就想借着机会卖猪止损。

  按理,猪价上涨说明市场缺猪,生猪供应不足,给猪贩子打电话联系猪贩子应该会很高兴地上门,可是我错了,联系了才知道,猪贩子根本不愿上门,在我拍了猪的视频介绍了品种之后,才有猪贩子愿意上门,而且价格并不是网上的报价,我们当地网上的报价是8.3元,一番讨价环节之后猪贩子才愿意给到8.15元的价格。不仅是我,近期也有养猪户在我的文章后面留言,表示他遇到了同样的问题,由此可以看出当下的生猪市场就是典型的“明涨暗跌,有价无市”。

  其实,我们从最近20多天猪价的走势中也也能看出,屠企对于猪价“明涨暗跌”的操作,进入7月之后,生猪价格共迎来了3次反弹,看似猪价在不断上涨,但每一次高峰都比上一次要低,猪价实际上是呈持续下跌之势的。

  猪价明涨暗跌,网上报价上涨应该是两个原因,因为看到猪价上涨后,养猪户卖猪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屠企收猪难度相对会下降,而且猪价上涨后屠企会顺势提高猪肉销售价格,在7月15日的时候我们当地的猪肉曾经降到了13元一斤,最近这几天随着网上报价的升高再次回归到了15元/斤。这样屠企既降低了收猪难度,又能提高猪肉销售价格,可谓是一举两得。

  猪价难涨产能恢复并非主因

  生猪降价前后持续了也有半年多的时间了,虽然养猪户和规模化猪场都曾尝试通过压栏的方式提振猪价,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虽然养殖端放弃了,但相关方面为了提振猪价,达到稳产保供 的目的,最近半个月的时间又开启了储备肉的收储工作,三次共收储5.3万吨,但猪价并未因为连续收储而上涨。

  那是什么原因导致猪价如此难涨?相信大多数朋友都会将原因归结到产能恢复之上,虽然我们不可否认经过最近两年的恢复,我国生猪和母猪存栏量确实有明显的上涨,但实际上产能恢复并非猪价难涨的主因。

  1、截至到6月底我国生猪存栏量已经达到了4.4亿头,基本恢复到了2017年年末的99%,但生猪存栏量的恢复并不能代表可供出栏生猪存栏量的恢复,看当前可供出栏生猪数量要看今年1、2月份的母猪存栏量。2020年底我国的生猪产能仅仅恢复到了2017年年末正常水平的92%,虽然超额完成了产能恢复任务,但是距离正常水平还有很远的距离,也就说产能恢复的表象之下其实可供出栏生猪依然是有缺口的,而且缺口比表面看起来的要大。

  2、对于当下的产能数据业内普遍认为是有水分的,去年冬季山东、河南、河北一带遭遇非瘟,虽然产能数据并没有体现出来,但是在北猪南调被叫停的当下,作为产区的北方猪价比西南区价格还高,足以说明北方产能的受损。近期四川、湖南一带的非瘟比较严重,同样未体现在数据上,不过从当地养猪户反馈的消息来看产能同样受到了很大的损失。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产能恢复可能并不是实际情况。

  有人操控才是关键

  既然产能恢复不是猪价难涨的主因,那什么才是主因呢?我认为有人在其中操控才是关键,就拿这次储备肉收储提振猪价来说,第一次和第三次收储都有明显的流拍,按理猪价下跌的当下,储备肉中标之后屠企以相对高价出售猪肉,积极性应该很高才对,可结果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

  其一可能是随着市场大肥数量的减少,以及两次非瘟的发生导致产能受损,当下可供出栏生猪数量下降,屠企收猪难度增加,无法在短时间满足收储需求,再加上产能下降后猪价将会迎来上涨,如果屠企贸然投标中标后价格比市场价格还低,屠企利润降低甚至遭受损失,屠企操控猪价的行为昭然若揭。

  其二当下不论从民间认知还是官方认知,业内普遍认为下半年生猪价格会出现阶段性反弹,对于屠企来说,当下就是他们最后的赚钱机会,所以他们在想尽一切办法控制猪价,尽量延后猪价上涨的时间,毕竟猪越低他们的利润越高。屠企操作猪价的手段也很简单,持续压低生猪供应相对较多地区的价格,比如云贵川一带,然后借低价地区拉低其他地区的价格。

  其三屠企比较擅长的就是低买高卖,当下屠企手中积累着数量不少的冻猪肉,等到猪价上涨到有明显利润的时候这些冻肉将会被投放进入市场,这不仅可以缓解猪价上涨屠企收猪难度增加的问题,还能借用猪肉差价赚取高额利润。

  不过总的来说,随着大肥的消耗和非瘟影响的减弱,生猪供应将会逐渐下降,猪价终会迎来反弹,即使屠企再不愿意,再想操纵也没那么容易了。

 上一篇 | 马有祥:第十二届中国奶业大会上的讲话
 下一篇 | 暂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