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应对“猪周期”从被动到主动

来源: 作者: 时间:2021-09-02

  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全国猪肉价格持续走跌。

  面对或许是史上最强的“猪周期”,规模化、标准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的福建生猪产业,整体趋于稳定。受访业者普遍认为,我省生猪产业受影响相对有限,毛猪出场价大部分时间维持在成本线以上。

  专家表示,未来,我省应持续推进生猪产业升级,在应对“猪周期”上掌握更多主动权。

  猪价缘何“跌跌不休”

  国家统计局8月9日发布,7月份猪肉价格下降43.5%,降幅比上月扩大7.0个百分点。

  在省畜牧总站教授级高级畜牧师陈玉明看来,受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全国生猪供给大幅减少,价格水涨船高。最高峰时,7公斤重的仔猪出场价格超过2000元。福建省畜牧业协会秘书长兰林森说,7公斤是本轮行情下新出现的猪苗标准,大体为断奶猪的体重,“这在以往是难以想象的。市场供不应求,以至于仔猪一断奶便作为猪苗出售”。

  很快,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成效显现,加之各地政府密集出台扶持政策,生猪养殖企业纷纷补栏扩栏,各路投资者应声而来,生猪产能迅速恢复。数据显示,今年6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564万头,相当于正常年份年末的102.1%;生猪存栏4.39亿头,恢复到正常年份的99.4%。而在我省,截至6月底,生猪存栏934.9万头,连续22个月实现增长。

  后来的故事走向,与以往如出一辙:供给激增,猪价走低,养殖户大量抛售。

  业内人士分析,自去年下半年开始的这一轮猪肉价格大幅下跌主要受供求影响,市场猪肉供应充足,遇上消费季节性回落,导致价格持续下行。

  省农业农村厅畜牧兽医处副处长陈学贵表示:“供给端,北方养殖户为止损大量出栏小猪,早前压栏惜售的‘牛猪’也集中出栏;需求端,下半年,尤其是暑假期间,是猪肉消费淡季,同时水产品、牛羊肉等替代品增多。”

  专家分析,市场预期干扰导致肥猪压栏,以及进口冻肉投放增加,也是本轮猪肉价格下跌的叠加因素。

  兰林森则认为,此轮低迷行情,还源于散户大量入局。去年年中,他通过分析猪饲料消耗量等行业数据,便觉察到猪市或将有较大波动,因此提出减量化建议。“行业低估了散户对市场的影响。”兰林森说。

我省规模养殖展现优势

  相较之下,我省猪市虽有所波动,但整体趋于稳定。谷值出现在今年7月第一周。当时,毛猪出场价为每公斤17.03元,此后稍有反弹,始终在自繁自养企业成本线上低位徘徊。

  较高的规模化、标准化程度,较强的养殖管理水平,是我省生猪产业应对“猪周期”的底气所在。

  “近年来,全省累计投入43亿元,对所有生猪规模养殖场进行标准化改造,累计创建省级以上生猪标准化示范场(基地)572家次,全省规模场基本实现按标生产。”省农业农村厅畜牧兽医处处长骆旭添说,截至2020年,全省生猪规模养殖比例达到89.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0个百分点。“我省不算生猪养殖大省,却是名副其实的强省。”

  规模养殖的优势显而易见。

  当前,我省规模养猪场的死淘率普遍可以控制在10%以内,每头能繁母猪每年可提供出栏商品猪18头以上,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规模场生物防控能力同样更高一筹。截至今年6月底,我省已连续30个月未发生过非洲猪瘟疫情。此外,规模场在环保投入、无害化处理、料肉比等体现生长水平的关键指标、成本把控等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

  业内人士认为,本轮低价行情中,最受伤的非散户莫属。

  生猪养殖周期长,从后备母猪补栏到商品猪,至少需要1年以上时间。在猪市红火之际跟风入局的散户,不少人选择外购猪苗。这虽然缩短了养殖周期,但也意味着更高的养殖成本。

  当前,福建自繁自养企业的养殖成本大约为每公斤17元;外购猪苗的养殖成本每公斤则要高出10元左右。当前行情下,高成本养殖意味着亏损更多。不愿亏本出售的散户,在生猪达到出栏标准后,选择继续育肥,动辄养到150公斤以上。但猪价不见涨,饲料成本却居高不下,越养越亏现象不在少数。去年以来,受国际市场影响,饲料成本不降反升。目前,福建玉米采购成本已达到每吨3000元。

  福建省畜牧业协会秘书长兰林森表示,散户普遍追涨杀跌,在生物防控、环保治理、无害化处理等方面投入不足、水平有限,也不利于全行业健康发展。有序引导散户退出,逐步提高规模化与产业化水平,是今后生猪产业的不二选择。

产业升级平滑“猪周期”

  猪倌们最关心的“猪周期”拐点何时出现?

  据悉,7月份以来,为应对生猪和猪肉价格过快下跌,国家有关部门合计挂牌收储5万吨中央冻猪肉储备,并指导各地同步收储。生猪价格出现明显反弹。目前,价格较前期低点回升15%以上。

  不过,行业专家也提醒,此番低迷行情或许要比以往更久一些,要做好应对准备。

  “首先,本轮‘猪周期’中,养殖户大量养殖三元母猪,相较于以往主流品种二元母猪,上量更快;许多受非洲猪瘟疫情波及的养殖场与设备,经彻底消杀后,便能迅速恢复生产。”福州市畜牧站站长吴俊穗说,产能上得更快、更集中,意味着消化周期也将更长。

  兰林森说,新上一个规模化生猪养殖项目,从基建到第一批商品猪出栏,大约需要20个月。由此推算,不少新增产能将在明年3月集中释放,届时或将对猪价有更大冲击。

  有鉴于此,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都在发力。

  日前,农业农村部、国家发改委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建立生产逆周期调控机制,防止产能大幅度波动。

  “‘猪周期’是市场规律的表现,无法消除,但能通过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最大程度弱化其影响。”兰林森说。

  在我省,生猪产业正在加快升级。“为应对‘猪周期’,我们一方面加快淘汰部分低效母猪,另一方面改善饲料配方,降低养殖成本。同时,依托智慧养猪管理平台,实现降本增效。”省农科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吴飞龙说。

  吴飞龙所在的科技服务团队,长期在福建省星源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科技服务。该公司在我省有4个基地,年存栏5万头、出栏10万头生猪。星源公司主打高端市场的“诺源”“黑老八”等品牌,分别以无抗猪肉与特色黑猪肉为卖点,前者售价比常规猪肉高出近30%,后者定价则高出1倍。

  兰林森认为,要平滑“猪周期”,还应当加强相关产业配套。譬如,建立生猪全产业链权威信息发布机制,以大数据助力从业者对生猪市场的分析和预判;利用好金融工具,通过生猪期货的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推动开展“生猪+期货”保险,降低猪肉价格波动风险;推广能繁母猪和育肥猪政策性保险,推进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等特色保险,为生猪养殖业者分散部分市场风险。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