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猪周期波动规律看当前猪价是否见底
猪周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概念,大概每四年一个轮回。其中,上行周期较短,涨幅快,下行周期是一个亏损状态下的复杂去产能过程,相对平缓和持久。生猪作为一种不易保存的生鲜产品,一年中,各个阶段供需都有所不同,当前的过剩很难去影响将来的短缺,再加上节假日的消费属性,每年都容易产生季节性的波动走势。
每年的1-2月即春节前后是消费高峰期,价格高位震荡,节后则容易下跌。3-4月,供应恢复正常,但需求从春节的高位突然断档。5-6月随着天气转热,端午节等节日消费增加,价格开始企稳反弹。7-8月由于夏季炎热生猪不长肉,体重下降,同时跨省调运较少,再者这两个月的生猪对应于冬季的母猪和仔猪,生病多、存活率低,因而8月份出栏少,所以价格继续上冲产生年内高点。9月之后随着利好消息的效用降低,价格回调。到了11月之后,春节备货拉动消费再起,价格反弹至春节前,开启下一波的轮回。
从历史走势来看,猪周期的长度是不确定的,下跌时间一般在2年或3年左右,猪价在年内的季节性也不确定,这种季节性往往让位于大周期的规律。两个周期的共振会使猪价在熊市的下跌年份中更大幅度地上涨或下跌,这种规律有助于我们去了解上涨或下跌的节奏。我们把猪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上涨年度、触动年度、下跌年度和触底年度,总结它们的一些走势规律。
在上涨年度里,也就是猪周期的第一个自然年份,比如2007、2011和2015年,在两个周期共振的时间内,价格呈现单边上涨趋势行情,在中秋节期间会出现强势行情产生全年高点。春节后的反弹行情发生得快而早,在下半年的淡季价格也比较抗跌,大家可以看一下最近一轮猪周期开始的2019年。上涨年度的特点就是季节性的上涨时间得到了强化,季节性的下跌时间被弱化,中秋节前后会出现价格的高点。在这个年度里,应该放弃做空的思路,坚持逢低做多。
猪周期的第二个自然年度,就是牛市触顶阶段,比如2008、2012和2016年。当然猪周期并不是从每一个自然年份开始算起的,而是从第一个自然年份以前约半年时间开始触底反弹,因此牛市触顶阶段基本上就是第二个自然年份。这个年度的特点就是价格全年维持高位,二季度供需矛盾明显,扩产的意愿相对较强,中秋的季节性也不明显,没有特别明显的中秋行情,整体来看全年没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需要说明的是,三季度的下跌不会特别明显,而且每年都会有所不同,就像受猪瘟影响的2019年是个例外。在这个年度里,不应该过度看空二季度行情,做好下半年猪价将进入周期性见顶回落的阶段。
经过了牛市触顶阶段,接下来就是下跌年度,猪周期的第三个自然年份,比如2009、2013和2017年。此时市场已经接受了猪价进入周期拐点的看法。这一阶段的产能对应于第二年的春天,由于当时价格明显好于历史同期,生猪存栏、仔猪补栏大幅增加,因此这一阶段春节后供给过剩,再加上需求断崖式下滑,行情会极为弱势,有时候这种弱势会延续到6-7月。在这个年度里,由于空头氛围浓厚,投资者尽量放弃在上半年博反弹的做法,逢高做空为主,下半年随着空头情绪的缓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抓一些短期的超跌反弹机会。
最后一个阶段就是触底阶段,也就是猪周期的最后一个自然年份,包括这一轮的最后一次下跌和新一轮上涨周期开始的前半年的上涨,比如2010、2014和2018年。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全年会呈现明显的季节性。春节前表现强势,春节后较弱,中秋走稳。上年半还处于周期性熊市阶段,春节后的价格弱势容易出现大幅探底。下半年实质性的去产能已经展开,周期开始逐步转向,再加上双节季节性旺季的到来,两个周期接触产生了熊市以来较为明显的共振上涨行情。这个阶段属于两轮猪周期的转折阶段,价格呈现V型反转。在这个阶段,我们应该放弃过分看空的思路,逢低布局多单行情。
上面的四个阶段描述了猪价在各自年度的大概率走势,可以看出在各个周期猪价的走势还是比较有规律的。在最近从2018年开始的一轮猪周期中,由于非洲猪瘟导致去产能比较彻底,2019年的行情明显好于以往周期,结果就是猪价从高位的下跌的幅度也会远大于以往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