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增量容易增收难,“保本兜底”或成猪企2022年首要任务!

来源: 作者: 时间:2022-01-18
扩产是猪企2021年的第一关键词。截至目前,12家上市猪企已披露了2021年的销售成绩单,增量容易增收难成为普遍现象。在经历了高速扩产期后,“保本兜底”或成为2022年猪企间比拼的重点。
  增量容易增收难
  根据2021年12月生猪销售简报,12家上市猪企2021年全年累计销售生猪达1.08亿头,牧原股份、正邦科技、温氏股份、新希望四家头部生猪养殖企业在销量上稳居前四,共出栏生猪7838.52万头,比2020年的4551.4万头增加了约72%。
  2021年,各大猪企几乎都在忙着扩产。牧原股份生猪年出栏量达到4026.3万头,同比上涨122.26%,稳居行业头把交椅;正邦科技虽然未完成年出栏量2000万头的目标,但仍以1492.67万头的数量位居第二;温氏股份的年度出栏目标完成度最高,出栏完成率达到了110%-120%;新希望也完成了其2021年年初制定的出栏目标。值得关注的是,12家上市猪企中,虽然仅有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按计划完成了年度出栏目标,但是其他猪企的销量同比均有上涨,唐人神2021年商品猪销量同比增长50.56%;天邦股份销量同比增长39.06%;大北农销量同比增长132.8%。
  与大幅增长的销量相比,猪企的收入并未明显上涨。生猪出栏量排名前五的猪企中,仅有三家实现了收入的正增长,且增幅均低于2020年。牧原股份以750.9亿元的营业收入、36.37%的收入增速领跑业绩榜单,大北农和唐人神分别实现23.89%、0.22%的收入增速,而其余销量明显增加的猪企收入均大幅下滑。这或也意味着,按照当前的销售形式,猪企或难逃“越卖越亏”的处境。
  合理规划产能或成为2022年猪企首要考虑的问题。光大期货研究所生猪行业研究员孔海兰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淘汰过剩产能。目前很多规模猪企的养殖成本比个体散户还要高,亏损也较大。按照现在的亏损情况推算,规模养殖企业未来或将有缩减产能的计划。
  扩产后进入“冷静期”
  猪企经历了高速扩产后,养殖端或已经遇到困难,不得不进入“冷静期”,“有量无价”令猪企面临亏损。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生猪分析师高阳对中国商报记者坦言:“据调研,仔猪采购群体主要以集团养猪场为主,当前集团养猪场资金压力大,部分规模场仔猪采购计划基本暂停,仔猪销售困难,市场呈现有价无市的尴尬局面。在前期生猪价格下跌的情形下,大型养殖企业亏损严重,在建猪场项目基本暂停,暂缓扩产进程,仔猪价格表现难有起色。”
  在生猪价格急剧下跌的情况下,成本问题令养殖端进入“冷静期”。新希望相关负责人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当前生猪产业普遍面临成本上涨的问题。首先,整个行业面临养猪的新一轮发展趋势,大家在猪场固定资产、环保等方面的投入都普遍提高了;其次,饲料原料价格在2021年上半年出现了明显上涨;再次是过去两年高速发展时,养殖企业没有及时跟进自身生产管理能力的发展,普遍都出现了生产效率降低的问题。多方面因素均促成了行业养殖成本上升。
  受生猪价格低迷的影响,高投入、低回报的经营模式或也令猪企不得不合理规划产能。牧原股份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公司在养猪头均资本开支方面较前期有所增长,一方面是产能统计口径的原因,目前公司对外披露的产能是指公司所建成的育肥舍产能,由于工程建设速度差异、生产端需求改变等原因,公司存在同期间怀孕舍、哺乳舍、育肥舍等不同类型猪舍交付时间差异较大,从而出现其他类猪舍产能大于育肥舍产能的情况;另一方面,出于防疫等因素考虑,猪舍的附属设施、智能化设备投入也有所增加。
  “对新希望而言,养猪、白羽肉禽两大产业在2022年都将保持现有产能规模,练好内功、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不会做太多的新增产能投资。”新希望相关负责人表示。
  “保本兜底”或成首要任务
  经历了高速扩产期后,猪企间比拼的重点或将由“拼数量”向“保本兜底”转变,在猪周期下行阶段,谋求合理发展空间。
  新希望相关负责人坦言,2021年生猪产业经历了从周期顶部到周期底部的剧烈下行,生猪价格从年初的35元/公斤以上骤降至二季度的12元/公斤左右。2022年全行业整体或仍处在周期底部,在春节之后生猪价格还会先出现一轮明显的下行,在年中或达到当年的最低点,在年底可能会迎来趋势性的反转,转入上行区间。
  “从产量来说,特别是养猪出栏量,会有一定幅度的大增长。但这种增长更多是基于现有产能,通过提升生产效率,使生产满负荷率、母猪生产成绩、肥猪增重效率等指标得到提升。这种产量的增长也有助于降低各种资产投入的分摊,有助于降低养殖成本。而并不是单纯出于抢占市场份额的扩产。”新希望相关负责人表示。
  牧原股份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公司以阶段性达成13元/公斤的完全成本为2022年成本下降的奋斗目标。下一步,公司将通过改善高成本落后场区、子公司运营情况,加强内部管理与人员赋能培训等措施,降低公司内部养殖成绩离散度,实现整体养殖成本的下降。大北农相关负责人也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集团下一步会更加突出生物技术和作物育种等产业的发展,也会布局数字农业产业,多领域拓展发展空间。
  “企业想要扭亏为盈或者扩大盈利空间,还是会普遍选择降本增效。”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生猪分析师李明表示,“正常情况下,企业的管理成本占比较少,降幅有限,而饲养成本则占总成本的70%左右,不少企业就通过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来锁定采购原料的成本,再搭配日配粮技术的不断完善,调整配方比例,进一步降低饲养成本。另外,通过优化母猪生产效能、安全合理地缩短生猪育肥天数、增加栏位使用率等都是企业降本的主要方式。”
  降成本的任务长期且艰巨。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在生猪价格处于下行空间时,降本增效是未来产业面临的首要任务。但降成本是一个中长期的过程,短时依赖管理和经营策略,中长期依赖科技发展。对养殖端来说,首先做好疫病防控;其次是适度淘汰落后产能母猪、提高产仔数和成活率;第三是做好营养管理,提高饲养效率。对龙头企业来说,在做好以上几点的同时,还应当及时调整企业发展重点,提高产业所需科技的研发力度,为提升企业成本竞争力做好支撑。此外,可以利用“保险+期货”等金融风险工具,降低生产环节的市场风险。”
文章转载中国商报,中国养殖网整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