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猪价低迷影响产业链布局 已有企业为之“断臂” 市场提振或6月开始

来源: 作者: 时间:2022-03-03

2月28日,年内首次冻猪肉收储如期而至。那么,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启动意味着生猪价格跌到底了吗?业内人士表示,生猪市场短期内难逃低迷,行业产能去化程度才是决定生猪价格走势的关键因素。

01

养殖大户的烦恼

有实控人质押股票 也有猪企剥离饲料业务

此前,上市猪企公布的2021年业绩预告显示,大部分猪企出现不同程度亏损,极少数企业维持正增长,如何打赢“成本战”平稳度过周期下行是上市猪企年内面临的主要挑战。

经历前年业绩亏损后,头部猪企正以不同措施应对下行周期的资金压力。

2月28日晚间,牧原股份实控人秦英林再次通过股权质押为上市公司缓解资金链紧张的局面。根据公告,秦英林新增两笔用途为融资的股权质押,质押起始日分别为2022年2月25日、28日,合计质押股份数量为7750万股,质押价格约57元/股,占公司总股本1.47%。

另一边,净资产跌至负数的正邦科技迫切寻求资金回笼。公司决定专心养猪、剥离旗下部分饲料业务。2月28日晚间,正邦科技发布公告称,拟出售直接或间接持有的控股子公司德阳正邦、丹棱正邦、重庆广联全部股权及云南广联、昆明新好农、云南大鲸、贵阳正邦、云南广德五家公司51%的股权,接盘方为饲料企业大北农。

大北农同步发布公告表示,本次收购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公司在西南地区饲料产业布局,交易价格合计约为20亿~25亿元。

本次剥离饲料业务,正邦科技预计将获得11亿~19亿元的投资收益,占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净利润的19.15%~33.08%。若股权转让完成,以上八个标的公司将不再纳入正邦科技合并报表范围内。

此次的交易双方,正邦科技为亏损最多的企业,预亏182-197亿元,同比下滑442.96%~416.84%。正邦科技也在公告中表示,由于公司产业单一,利润贡献主要为生猪养殖业务,相比多元化公司受猪周期影响更大;大北农则预亏2.3-4.5亿元,同比下滑123.01%~111.76%。

猪企无法坐以待毙,得及时止损。

除了此次与大北农的饲料业务资产股权交割,1月14日,正邦科技也与双汇发展签订《双汇正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开展生猪点对点直供、建立供应链合作机制、加强生猪购销合作等,合作期限为三年。

正邦科技在公告中表示,此次合作为了发挥双方产业优势,提升双方市场竞争力,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符合公司实际发展需要,对公司未来经营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

更先前的1月1日,双汇发展与牧原股份也签订了《双汇牧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生猪点对点直供、建立供应链合作机制等方面深化双方,为期三年。

业内人士表示,从产业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养殖与屠宰龙头战略性合作是产业方向之一,通过建立中长期合作,建立产业利益和风险共享机制,不但有利于减缓猪价波动对产业上下游的影响,也有利于保证供给稳定、提升原料质量。

02

提振养殖端信心

收储工作将启动 价格反弹为时尚早

“按照目前市场情况看,启动收储工作有利于生猪价格的止跌企稳。”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表示,当前生猪市场供应充足,在今年1月及春节前,生猪市场已经迎来了一波出栏的高峰,生猪屠宰量和出栏量同比明显增加。而春节过后进入猪肉消费需求淡季,生猪价格下跌,市场也进入了供需僵持的状态。此时启动收储工作也起到了杠杆调节的作用,通过收储给产业和市场信心。

“现在判断生猪价格能够明显反弹还为时尚早。”朱增勇表示,判断生猪价格能否反弹还是要看整体的能繁母猪的调减幅度以及消费是否支撑。自去年7月开始调节以来到现在,母猪存栏已经逐渐接近了4100万头的常态化水平。能繁母猪的供给量决定了未来十个月左右的商品猪出栏量,按照当前的形势,预计从今年6月起,生猪价格可能会进入反弹回升的通道。

李明认为,根据2021年能繁母猪数据,今年一季度的供应量依旧偏宽松,消费不及旺季。同时,养殖成本增加带来的现金流压力造成散户产能去化程度加大,但3月生猪规模出栏计划比2月实际完成量要上升10%-15%,对于供给端来说没有大范围缩减。

“现在不确定的是行业的去化程度到底如何,只能基于能繁母猪-当月价格(决定母猪减/扩)-对应仔猪出栏-对应仔猪出栏价格(决定进入育肥仔猪数量)-出栏的时间和价格的量价分析来做判断。目前很难更改供大于需的局面,3月及5月生猪价格或将低迷。”李明表示。

朱增勇表示:“从今年生猪市场供需情况来看,即使下半年生猪价格反弹,养猪业也仅是由中度亏损进入小幅盈利。养殖端还是要适度调节产能,同时也要做好蓝耳病、猪瘟、仔猪流行性腹泻等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

来源:第一财经、中国商报、时代周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