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猪周期”重启、粮价冲高回落 农产品价格下半年对CPI影响可控

来源: 作者: 时间:2022-07-26

农产品成为扰动国际通胀的重要因素。从我国来看,由于猪肉价格同比下行明显,上半年,食品价格整体下降0.4%,降幅比一季度收窄2.7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08个百分点。

但是,目前的情况发生改变。首先,“猪周期”的重启,使猪肉价格呈现上涨压力。此外,尽管国际粮食价格冲高回落,但未来走势尚未明确。

从我国来看,农产品对下半年通胀的影响,积极与消极因素并存。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司长王贵荣指出,2022年全国夏粮总产量2947.8亿斤,比上年增加28.7亿斤,增长1.0%;其中小麦产量2715.2亿斤,增加25.7亿斤,增长1.0%。

但是今年天气存在极端高温与洪涝灾害频发的情况,仍然需要密切关注后续影响。

从全球来看,平安证券日前分析称,尽管6月中旬以来海外“衰退交易”升温、大宗商品价格普遍调整,但美国、中国6月CPI增速均超市场预期,全球通胀前景仍然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光大银行金融部宏观分析师周茂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国际农产品市场供需环境较为复杂,下半年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将对我国消费者物价形成一定扰动,加之国际原油等商品价格波动,国内需要防范潜在输入性通胀压力。但我国积极应对,保供稳价措施持续发力,粮食连年丰收、储备充足,居民日用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裕,物价稳定基础坚实。

“无论是粮价还是猪价,下半年对于CPI的影响可控。”周茂华指出。

农产品价格“变局”

今年2月开始,居民消费价格中的粮食价格由跌转涨,2-5月环比分别上涨0.1%、0.5%、0.7%和0.5%,6月粮食价格环比持平。同比来看,上半年粮食价格整体上涨2.4%。

具体到稻谷、小麦和玉米三大主粮,据农业农村部数据,今年主粮价格稳中有涨,6月稻谷、小麦、玉米三种粮食集贸市场月均价每百斤135元,比1月份涨4.6%,同比高4.5%。

大豆是我国进口最多的粮食品种,上半年大豆和食用植物油价格走势偏强,6月山东进口大豆到岸税后价每斤2.75元,同比高14.7%,豆油、菜籽油出厂价同比涨30%以上。

在这背后,是国际粮价大幅波动,带动国内粮价有上涨压力。据中银研究,今年以来,全球出现新一轮粮食价格上涨,联合国食品、谷物价格指数均创1990年以来新高。此外,据Wind数据,今年1-6月,全球食品价格指数之谷物指数总体上涨,持续波动,1月为140.65,3月和5月分别为170.13和173.52,6月微降至166.34。

专业人士表示,国内粮食价格走势在一定的时期内也受国际价格影响,但二者变化逻辑存在差异,价格走势并不完全一致。除大豆的进口依赖度比较大之外,其他粮食品种价格变化的逻辑更多依赖国内的供需关系,进口粮食更多起到补充国内供应的作用,尚不能改变国内的供需关系。

除此之外,刘栋认为天气和种植成本也是上半年粮价上涨的背后因素。具体来看,就天气而言,由于去年玉米收获期和小麦种植期都发生连续降雨,对作物播种、生长和收获造成不利的影响。去年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5个省有1.1亿亩小麦晚播,占小麦播种面积的1/3,多年不遇。且该阶段小麦苗情长势复杂,增加夏粮生产的不确定性。

就种植成本而言,今年化肥、柴油继续上涨。据国家统计局数据,7月上旬尿素和柴油的价格分别为2897.8元/吨和8568.1元/吨,分别较1月上旬上涨16.3%和16.9%。

刘栋指出,农户种植成本增加明显,对粮食价格上涨的预期明显增强,出现阶段性惜售的情况,推高粮食价格。

小麦是上半年上涨最多的主粮品种。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负责人刘涵日前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上半年稻谷、玉米价格基本稳定,小麦受生产成本上涨推动和国际市场传导影响,价格恢复性上涨,但涨幅远低于国际市场的涨幅。

粮食目前价格趋稳,不过随着“猪周期”的重启,猪价的上涨压力仍存。

周茂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我国生猪产能恢复正常,对部分玉米、豆粕等需求增加,也是影响粮价变动的因素之一。

实际上,在粮食价格之外,上半年猪肉价格触底回升。从居民消费价格数据来看,4月猪肉价格止跌转涨,4、5、6月环比分别上涨1.5%、5.2%和2.9%。

此外,据农业农村部数据,7月21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30.05元/公斤,环比上涨0.4%,同比上涨36.2%,较3月31日上涨66.7%。

肉价与猪价联动,6月底以来生猪价格涨幅扩大,但近期已有所回落。

日前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负责人陈光华介绍,本轮猪价上涨主要是恢复性、季节性上涨,叠加一些特殊因素的作用,后期猪价不具备持续大幅上涨的动力。

具体而言,从养殖效益来看,陈光华指出,今年上半年猪价总体低迷,大部分养殖场(户)处于亏损状态,最近半个多月才真正扭亏为盈,价格适当上涨有利于生猪产业持续发展。

从养殖成本来看,陈光华介绍,玉米、豆粕等价格持续上涨,一公斤肥猪成本较去年同期增加约1元,这对猪价上涨也有一定推动作用。

陈光华还对推动猪价上涨的特殊因素进行解释,即前一段时间随着学校、工厂复课复工,社会餐饮逐步放开,猪肉消费明显增加,拉动猪价快速上涨。同时,养殖场(户)压栏和二次育肥增加,猪肉进口量减少等因素也造成了猪肉供应阶段性减少,助推猪价上涨。

农产品价格对CPI影响可控

生猪分析师徐学平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猪价于7月上旬冲高之后回落,中旬猪价进入区间震荡行情,涨势减缓。

徐学平指出,猪价上涨减缓背后,是猪价从底部快速回归,养殖利润改善,加上政策引导,过度压栏减少,市场猪源紧张现象缓和,叠加生猪供应阶段性偏紧缺乏持续性,远期过度看涨预期降温。另外,盛夏进入猪肉传统销售淡季,屠企订单不断减少,加上利润持续亏损,7月屠企开工率较6月下降明显,收猪需求下降,不支撑猪价持续高位运行。

那么,整个下半年,猪价、粮价将怎么走?

整体来看,周茂华认为目前国际农产品市场供需环境较为复杂,下半年农产品价格或许波动较大,将对我国消费者物价形成一定扰动,加之国际原油等商品价格波动,国内需要防范潜在输入性通胀压力。但我国积极应对,保供稳价措施持续发力,粮食连年丰收、储备充足,居民日用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裕,物价稳定基础坚实。

农业农村部指出,就粮食而言,目前夏粮已经丰收,总产量2948亿斤,创历史新高,其中小麦产量2715亿斤,单产和质量均有所提高。预计早稻面积稳中有增,目前收获已过六成;秋粮面积超过13亿亩,长势总体正常,全年粮食丰收基础较好。

周茂华表示,全球疫情反复、地缘冲突、供应链产业链复杂、贸易受阻、异常气候灾害频发等,局部面临能源、粮食危机,全球化肥等重要生产资料供应仍紧张,多种因素皆可能继续推动国际粮食价格上涨,国内部分品种粮食价格势必受到一定程度扰动,但国内粮食价格上涨动能整体有望保持温和、平稳,对下半年CPI影响有限。

刘栋也认为结合我国粮食总体供应情况,粮价继续上涨空间有限,整体维持高位震荡的可能性较大,不会增加CPI上涨压力。

具体到不同粮食品类,刘栋认为随着新稻上市,水稻价格或有所调整,但长期看供应充足仍是现状,需求亦难有大幅提升,价格整体或将根据供需短时震荡调整,预计幅度不大;8月麦价或小幅回暖后再度下跌,9月开始面粉消费增加,麦价将温和上涨,预计在四季度涨至高点3200元/吨。年后面粉进入需求淡季,供大于求,麦价有较大下行风险。

刘栋预测,在无重要利好政策出现的情况下,新玉米上市之前,玉米价格将维持震荡偏弱运行,9月、10月将出现季节性价格低点,之后随着新粮上市,产区售粮高峰多出现在11月、12月之后,玉米价格逐渐进入上行通道。

在猪价方面,周茂华认为,从趋势看,国内需求恢复、养殖成本上升对猪肉价格上涨有一定推动作用;但从目前生猪供需格局看,猪肉价格缺乏趋势性大幅上涨基础,与此前猪肉价格波动不同,国内生猪产能恢复正常年份水平,国内需求处于恢复阶段,并非过热;国内粮食连年丰收、储备充裕,保障养殖成本平稳。考虑到基数影响,下半年猪肉价格对CPI有正向拉动作用,但温和的猪肉价格对CPI影响有限。

徐学平表示,下半年猪价处于震荡偏强运行,但高点再提升空间有限。而三季度猪价以弱势震荡为主,对CPI影响较小,四季度预计猪价有一定提升可能,或对CPI带来一定压力,但整体可控。

此外,周茂华提醒,需要防范此前压栏生猪大量投放市场,带来短期猪肉供应明显增加情况。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广东饲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