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现结合促生猪产业健康发展
上市一年多来,生猪期货所发挥的“价格发现”和“规避风险”两大功能正在逐步惠及产业链各主体。随着产业链企业风险意识的逐步增强,越来越多的实体企业参与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管理。其中,中粮集团旗下的全产业链肉类业务平台——中粮家佳康食品有限公司(下称中粮家佳康)一直高度关注生猪期货的推出和运行,自2021年生猪期货推出后,中粮家佳康就根据自身养殖情况积极参与。
近日,中粮家佳康做客中期协与大商所举办的“对话期现”第三季第五期活动,就套期保值在生猪养殖产业的应用做了详细、深入分享。运用套期保值为企业平滑养殖利润 中粮家佳康套期保值部总经理陈鸣旭表示,当前,中国的养殖企业在转型变化之中,考虑到粮食调运、人口分布、环保影响等诸多因素,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从国外的养殖产业发展历程来看,美国大概用了20—30年的时间完成了产业链的整合,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约70万个商品猪场到2000年不足10万个,2010年时仅约7万家,养殖场数量锐减近90%,实现产业非常高的集中度。”陈鸣旭介绍说,规模化发展,可以把生产周期熨平,只剩季节性周期为主要的周期。
据他介绍,当前我国的猪场结构呈现“金字塔型—纺锤型—倒金字塔型”的演变,在2010年“金字塔型”结构时,集团大客户只占7%,中型规模场、小型规模场和散养户分别占9%、19%、65%;发展至2018年的“纺锤型”结构时,集团大客户、中型规模场、小型规模场及散养户分别占31%、16%、27%、26%;预计到2030年时结构将呈现“倒金字塔型”,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集团大客户、中型规模场、小型规模场及散养户分别占55%、12%、17%、16%。
“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等机会成本的增加、环保监管等因素的影响,散养户退出明显,国内生猪养殖规模化的程度明显提升。2019年经历了非洲猪瘟疫情的重挫,我国猪肉供应保障面临巨大的压力,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政策以扶持生猪产业,2021年,我国生猪生产快速恢复,生猪养殖规模化率首次达到60%,但整体集中率水平仍然不够,未来规模化养殖仍将是生猪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中粮祈德丰(北京)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冯昊表示。
随着生猪产业结构的演变,对于一些集团化企业来说,产业链的延伸、产品线的扩大、跨行业扩展随之而来。对此,陈鸣旭表示,产业链越健全的企业,抗风险能力越强,单一环节风险大,利润率很难保证,形如油脂行业,产业链上有小包装的企业,对抗风险的能力最强。饲料行业、屠宰行业、食品行业向上下游延伸,通过延长产业链去对抗风险,可以实际操作也可以虚盘操作,生猪期货正好给予了这种机会。
事实上,长久以来我国生猪养殖企业一直都面临市场价格大幅波动的挑战。从生猪养殖利润的变化情况来看,从2018年5月18日的负362元/头到2019年11月1日的正3080元/头,再到2021年10月8日的自繁自养单头最大亏损1570元,波动率极大。养殖行业持续的高利润是市场和行业给的机会,产业企业不能将其认为是经营的常态。
“从近四年中国生猪养殖头部企业排名情况来看,变化是很明显的,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其中几家有代表性的企业兴衰,为我们企业的发展敲响了警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陈鸣旭说。
基于此,合理利用生猪期货规避价格波动风险显得尤为重要。“从母猪配种到产仔、育肥、出栏,大概需要10个月的时间,但是行情是瞬息万变的,养殖时间较长,价格波动风险大,作为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我应该如何去处理这个问题呢?那就是套期保值,通过套保,企业能够保证生产经营的基本利润,达到稳定现金流的目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套期保值在规避风险的同时也放弃了投机性收益的机会。”他表示。
“现代套期保值理论是不局限于现货市场生产经营保值的需求,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企业资产管理的主要工具。”陈鸣旭认为,企业进行套期保值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开始之前,首先要确定企业的发展需求,并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设计风险控制策略,同时最重要的也要得到公司经营层面的支持。此外,建立起科学的套保架构也是企业在参与期货市场前非常重要的准备工作。
在冯昊看来,企业直接运用期货对现货进行套期保值,转移现货价格风险,锁定饲料成本、销售价格及养殖利润,减少资金占用,通过期货市场管理原料库存和销售存栏。套保适用于对期货市场认知较深的企业,自身财务管理能力和投研能力均较强,能够运用期货工具进行套期保值操作。
此外,冯昊表示,利用包括场外期权以及场外互换等产品的场外工具,也是相关企业参与期货衍生品市场的重要方式。“从场外工具服务生猪产业的模式看,主要有几种方式:一是通过传统看跌期权工具,可以对现有存栏进行保值,并可根据实际需要逐步调整保值规模。传统看跌期权保护性强,适合稳健的保护风格或在较明确观点时使用。二是根据经营需要的每日销售的场外策略,该策略在判断市场波动较为稳定时,可以用于提高销售价格增收。三是根据生猪与饲料(豆粕、玉米)的相关性,可以参与生猪养殖利润的场外互换或者价差场外期权,该产品适用于公司整体养殖成本考虑,特别是在达到期望养殖利润时可用于锁定利润。”他说。
生猪期货未来成长空间巨大
“对于无法直接参与期货套保的产业客户或中小养殖户,可以参与‘保险+期货’。”陈鸣旭介绍说,“保险+期货”模式是中国期货业与保险业为解决农民收入保障问题合作探索出的一种新模式,最早由大连商品交易所于2015年联合会员单位探索实施。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自此连续7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表述也发展至今年的“发挥‘保险+期货’在服务乡村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据介绍,“保险+期货”模式中,由保险公司为农民提供农产品期货价格类保险产品,由期货公司等专业机构为保险公司提供类似“再保险”的风险转移方案并在期货市场进行风险对冲,最终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价格上涨或产成品价格下跌等市场风险,转移至期货市场承担。
“‘保险+期货’可以说是场外期权的另一种形式,期权的买方不是涉农主体而是保险公司,在涉农主体购买了期货价格或收入保险后,保险公司为转移价格风险,向期货公司的风险管理子公司购买相应的场外期权,到期产生的收益,由风险管理子公司向保险公司支付,保险公司再向涉农主体理赔。”冯昊表示,“保险+期货”虽然直接服务的主体是保险公司,但实质上是为广大的农户做风险管理服务,普及性高,参与门槛低且交易所及政府对应的保费补贴政策也较多。“保险+期货”具有易理解、门槛低的特点,与传统政策类生猪保险可以结合推广,保险公司在分支机构及推广能力方面对期货公司相关风险管理业务推广方面形成了很好的补充。
“生猪期货上市后,同玉米、豆粕等期货期权一起,形成了从主要饲料原料的种植、加工到养殖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风险管理体系,有效提升了产业上下游客户风险管理能力,对生猪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虽有较大提升,但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形式的养殖主体仍广泛存在,应对猪价大幅波动风险的能力较弱,生猪期货的上市,为广大中小型养殖户利用‘保险+期货’模式管理价格风险提供了途径,养殖户可以通过购买生猪价格险、饲料成本险及养殖利润险,为生产经营做好保障。”冯昊说。
在陈鸣旭看来,生猪期货未来的发展空间还比较大,市场的潜力也非常大。他表示,作为传统行业和新兴行业结合的产物,其起点是比较低的,因此其成长性会相对较高。在集约化、产业化的发展趋势下,产业客户利用期货进行避险,能够平滑周期,有助于生猪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期货日报 邬梦雯)
一周热点
- 2023-09-08农业农村部通报2023年第三期兽药质量监督抽检情况
- 2023-09-08执业兽医缺口达30万人 什么样的人适合做宠物医生
- 2023-09-08现代设施畜牧建设专项实施方案
- 2023-09-08喜报 | 大北农生物技术旗下巴西子公司成功获批生物安全许可证
- 2023-09-07农业农村部将菊芋及其加工产品纳入《饲料原料目录》 推动菊芋饲料化开发利用
- 2023-09-07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23年农业高质量发展标准化示范项目(生猪屠宰标准化建设)示范单位名单的通知
- 2023-09-05生猪价格近期降温 “金九银十”能否盈利
- 2023-09-04生猪价格将小幅涨跌调整,盈利或难有改善
- 2023-09-04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印发《秋冬季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要点》
- 2023-09-01猪市走势:标猪均价8.52元/斤,飘红偏强走势为主,河北河南主流报价在8.3-8.4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