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生猪期货上市两周年,对我国生猪市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来源:    作者:    时间: 2023-01-28

2021年1月8日,我国首个畜牧期货品种和活体交割品种——生猪期货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挂牌上市,如今满两周年,对我国生猪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

2021
年的生猪期货
我国生猪期货的发展共经历了 20 年历程,从2001 年大商所启动生猪期货研究工作开始,到 2021年 1 月 8 日的正式挂牌上市,标的物经历了从猪胴体到活猪、到仔猪、再回到活猪、回到猪胴体、再到分割冷冻猪肉、最终又回到活猪的漫长过程。
生猪期货上市以后,刚好迎来一轮生猪价格下跌。”南华期货副总经理朱斌表示,他曾担心市场上会有人认为,是生猪期货的上市导致了猪价下跌。
据了解,大型生猪养殖企业积极参与期货市场的态势基本形成,中小养殖户则以参与“保险+期货”项目为主。
2021
年共有2500多家单位客户参与期货交易和交割,90余家养殖企业申请了套期保值资格。牧原股份、巨星农牧等10余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表示计划利用期货市场辅助经营,生猪养殖前20家龙头企业中,已有19家向大连商品交易所提交了交割库申请材料,11家成为生猪期货交割库。
牧原股份董事会秘书秦军表示,作为生猪养殖龙头企业,牧原股份依据自身出栏计划及养殖成本,合理设计套期保值方案,并基于市场行情研判,在生猪期货各合约上进行套期保值交易。牧原股份相关部门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企业已完成期货团队的组建,未来也将不断完善研究及交易体系,打通期现货部门联动,探索出最适合企业稳定经营的期现模式,更好使用生猪期货辅助企业经营发展。

我国生猪期货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发展快,生猪作为国内首个活体交割的期货品种,截至2022 年 1 月,累计成交量已近 620 万手,成交额达 1.74万亿元,其中大型养殖户参与期货交易的态势已基本形成,中小养殖户所青睐的“保险 + 期货” 项目也日渐成熟 ; 二是范围广,以生猪养殖业为中心,涉及如饲料加工、兽药疫苗、肉类屠宰、冷链物流、零售餐饮等诸多上下游相关行业 ; 三是影响深,生猪期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从种植、贸易、加工再到养殖的完整产业链风险管理闭环,进一步加速行业洗牌。
中粮家佳康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江国金介绍,中粮家佳康积极参与生猪期货,通过卖出套保规避经营风险,是直接受益者。

四川德康农牧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拥有2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公司副总裁胡伟告诉记者,生猪养殖有两大风险,一是生产风险,也称养殖风险;二是价格风险,即猪价波动的风险。“对于期货市场,我们主动拥抱,全方位参与。”他所说的全方位参与是指生猪期货的每一个合约都参与,生猪期货衍生的场外期权、“保险+期货”也都积极参与,生猪期现结合的模式和项目也都在积极探索尝试。“期货对企业规避价格风险意义重大。”胡伟说。

一些养殖企业利用生猪期货风险对冲的功能,取得了良好的“稳价”效果。同时,也有很多生猪企业没有采取套期保值措施,导致今年业绩承压。“生猪期货具备风险对冲能力,关键看企业如何利用。”朱斌说。

2022年上市公司和龙头企业运用期货锁定养殖收益

2022年,生猪期货远月合约价格被宏观管理部门多次引用。在业内人士看来,作为引导行业预期和制定相关宏观调控政策的参考,这说明了生猪期货价格信号作用得到肯定。同时,养殖企业及养殖户也通过及时关注市场变化和期货价格信号,适时调整出栏节奏,科学合理安排生产经营。

记者从大商所了解到,2022年全年,生猪期货总成交量达827.93万手,日均持仓量9.64万手,交割667手。截至目前,生猪交割库数量为41家,覆盖11个省(自治区)。

长江期货饲料养殖产业服务中心总经理韦蕾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生猪期货上市两年以来,期现价格趋势基本一致,期现回归良好,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逐步发挥,近月合约期现价格相关性高达0.98,各合约最后交易日基差均值为252元/吨,到期期现价差率均值为3.87%,这些数据充分反映了期现市场的联动性。 

事实上,有越来越多产业企业开始关注并参与生猪期货。截至目前,已有3000余家产业客户参与生猪期货交易。其中,中粮家佳康、牧原股份、唐人神、大北农、德康农牧等产业链上市企业、龙头企业积极利用期货市场锁定养殖收益。

大商所相关人士也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为了更好促进生猪期货功能发挥,更好服务生猪保供稳价,自上市以来面向市场需求多措并举确保生猪交割平稳顺畅,具体来看:一是持续增设生猪期货交割库,扩大生猪期货交割服务范围,扩充可供交割资源。二是结合现货市场变化,适时发布和调整地区升贴水,促进期现价格回归。三是推出生猪协议交收业务,提升产业企业参与期货交割的灵活度。
回顾2022年生猪期货走势的四个阶段2022年生猪期货走势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年初至4月中旬,行情低位盘整。春节前生猪出栏量维持高位,为博节前最后的需求高峰,集团及散户均降重出栏,压制猪价。年后大体重猪去化明显,需求进入季节性淡季。低价之下,面临亏损,养殖户出栏意愿下降,供需僵持。

第二阶段为4月中旬至7月中旬,期现共振上涨。2021年年中开始的能繁母猪去化在此阶段开始逐渐兑现至出栏量上,叠加出栏体重已下滑至低位,供应收紧。同时,2月份收储启动提振市场信心,为后续上涨埋下伏笔。进入四月中,供需格局逐渐进入偏紧格局,价格开启上涨,散户惜售压栏,部分二次育肥进场,尽管需求较一季度回暖幅度有限,但供应收紧,屠企被迫调价,生猪期现同步上涨。

第三阶段为7月中旬至10月中旬,供需博弈之下,猪价高位震荡。天气转热市场大猪需求下滑,同时价格高位下散户及二次育肥顺价出栏,增加市场供应量,猪价上方空间受限。但进入9月,伴随学校开学,天气转凉,市场需求有所好转,养殖户再度惜售,且二次育肥进场,对猪价形成支撑,并在10月中将猪价推向高位。

第四阶段为10月中至当下,旺季需求落空,猪价大幅下跌。11月中下旬为传统腌腊旺季开启时点,前期压栏大猪陆续出栏。尽管屠宰量有所上行,但受各地疫情爆发叠加宏观经济恶化影响,需求同比下滑明显。进入十二月,市场赶腌腊需求旺季,集团场冲量,价格持续下跌,二次育肥及前期压栏大猪恐慌抛售,供大于需格局下,旺季不旺,猪价弱势。

生猪期货对生猪产业的影响

期货市场认为生猪期货的上市对整个产业的“量”和“质” 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量”的方面,2021 年 1 月生猪期货上市初期,我国生猪产能仍处于较低水平,生猪出栏量与猪肉产量距离非洲猪瘟疫情爆发前仍有较大差距,究其原因是养殖企业担心扩产后导致产能释放,从而使养殖利润变薄。在生猪期货上市后,生猪养殖户就可以运用期货工具实现风险对冲,从而稳定经营生产,进一步释放产能,可见对我国生猪供应的恢复有着重大意义。同时,随着供应量的逐步提高,上游的饲料与兽药以及下游的屠宰与食品等行业也会相继受益。

在“质”的方面, 由于此前生猪市场缺乏统一且公允的市场价格, 而生猪期货的价格发现的功能刚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此外,生猪全产业链可以根据价格信号合理安排生产经营计划,也能够根据价格信号更加理性地进行贸易往来,使得未来的生猪市场或将变得更加理性,进而熨平长周期视角下的猪周期波动与短周期视角下的季节性等价格波动。
甚者,在生猪期货上市后,业内企业可以通过健全自身期货品系,从而达到企业利润管理的优化。例如,生猪养殖企业可以通过豆粕、玉米与生猪等期货合约组合有效把控其养殖利润,在市场风险与运营风险得到对冲的情况下,养殖企业更愿意进行创新研发与内部经营,进一步推动行业发展。随着风险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逐步提升,生猪养殖业的总体产业结构也会随之得到优化。另一方面,由于生猪养殖主体以散户为主,品系比较杂乱,我国生猪养殖成绩与国外相差较大。随着期货的诞生,对标的物的规范化,有利于我国生猪养殖标准化的形成,提高猪群质量。

对于大型养殖集团而言,生猪期货是机遇也是挑战,未来行业的竞争格局将不再拘泥于养殖能力,”考验的是如何合理高效的利用金融工具, 以及产业链上下游能否有效环环相扣的综合经营管理能力。

文章来源:广发期货、证券日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