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变“废”为肥 种养循环点亮绿色云南

来源: 农民日报   作者: 赵艺璇   时间: 2023-03-17
  “这个项目太好了,去年市里给我们施用养猪场粪肥后,桃花开得很好,果树长得茂盛。村子也变得越来越干净整洁,农家乐生意也火了起来,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让我们的家乡更富、更美了!”说起自家桃园的情况,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市的种植大户赵有华很是激动。
 
  自2021年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以来,这样的变化在云岭大地随处可见。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云南省紧紧围绕“畜禽粪污再利用”“化肥减量化”两个目标,积极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绿色转型,助力种植业和养殖业协调发展,探索出一条生态循环的绿色农业发展道路,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强化监督,严格各方责任落实 
 
  为切实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云南省农业农村厅聚焦重点区域、重点作物和重点主体,制定了统一评分标准,深入一线检查指导,查找试点县出现的各项问题,形成工作问题清单并督促整改,以强有力的举措保障政策落实。
 
  在此背景下,各试点县纷纷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构建上下联动、共同推进的试点工作机制,用“绣花功夫”保障项目工作稳步有序推进。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将工作责任精细划分,从乡镇到村委会层层签订责任状,实行网格化管理,真正做到“网中有格,格中有责,责中有人”。昭通市镇雄县着眼重点环节进行监督指导,对粪肥来源、积造过程及成品质量进行监控和抽样检测,做到不合格不下地,并开展田间试验和效果监测,科学评价试点实施效果。
 
  在项目资金发放和使用上,相关部门进行了严格把关和监督。在补助对象、补助环节、补助标准等方面控制资金使用方向,关注资金绩效目标设定及实施情况,并要求各试点县实行项目合同制和资金拨付验收评价制管理,着力提高资金执行的及时性、均衡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为了将补助金真正用到实处,弥渡县探索出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根据当地粪污类型、堆沤处理方式、运输距离、施用方式、还田数量等实际情况,合理测算各环节成本费用,明确补贴比例。此外,资金申请及补贴对象应签订供肥主体、运输主体、使用主体和监管主体的四方协议,并形成“绿色种养循环新增资金支出”明细录入网络公开平台,保证相关信息公开透明,资金流转可查可溯。
 
  粪肥还田,“污染源”变“营养源” 
 
  在实施种养循环项目中,云南省部分试点县结合自身实际,将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与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结合,围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设施,开展粪肥无害化处理就近还田,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耕地质量和农产品品质的“双提升”。
 
  弥渡县作为生猪养殖大县,年出栏生猪57万头以上。然而长期以来,县里的大多数村庄都是这样一幅景象:一家家养殖户门前污水乱排,一堆堆猪粪臭气熏天,人居环境十分恶劣。但如今,粪污被整合到集中堆放点,以前堆粪的地方搭建了简易花台,鲜花和绿植把村庄装点得生机盎然。
 
  这些粪污去了哪里?寅街镇永丰村的农户白汝知道答案。2021年,他抓住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的政策机遇,投资安装了浇滴灌设施,使用经过处理的猪粪为果树施肥。“没想到果子结得比往年都多,化肥用量还减少了三分之一左右。”白汝表示。在他的带动下,周边的农户也渐渐开始施用猪粪肥,原来人人嗤鼻的“污染源”变成了广受欢迎的“营养源”。
 
  为确保粪肥循环利用落实到位,有关部门建立起粪肥流向全程可追溯的工作机制,将粪污收集、粪肥处理、粪肥还田的各项明细列入台账,量化记录粪肥来源、收集处理方式、应用作物等信息,实现粪肥来源清楚、去向有据可查。同时组织人员定期开展抽检,做好质量控制和监督管理,避免因粪肥还田利用技术不到位对农业生产造成负面影响。
 
  创新模式,畅通种养循环流程 
 
  在云南省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中,涌现出了一批协同化、规范化的腐熟粪肥还田社会化服务组织,他们一边连接养殖企业,一边连接种植农户、大户、合作社等服务对象,为打通种养循环“堵点”,推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作出重要贡献。
 
  镇雄县是云南省人口第一大县,也是粮食生产和生猪养殖大县。但在养殖产业走向规模化的同时,畜禽粪便的污染问题却迟迟无法解决,种养结合总是差着“最后一公里”。在实行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中,镇雄县以项目乡镇、村为中心,由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承担社会化服务组织角色,提供“统一收集、统一输送、统一施用”的全环节服务,全面构建形成了“县级统筹、部门主抓、乡村监管、主体落实”高效的推进体系。
 
  在第三方服务主体的助力下,各示范县积极探索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形成了以市场化运作为机制,产业化联合体为枢纽,常态化检测为保障的可推广、可复制的绿色种养循环运行模式。
 
  楚雄州禄丰市结合当地实际,建立了绿色种养循环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在第三方服务主体的牵头下,全市种植养殖大户联合了起来,有粪肥购买意向的种植大户与粪污处理压力大的养殖场能够快速对接。在整合养殖场粪肥的带动和影响下,一些散养农户也把自家养殖粪污交由第三方服务主体收集处理,从根本上消除了农村养殖粪污污染。如此一来,种植端和养殖端得以有效衔接,真正实现了“种”与“养”的结合和循环。
 
  降本提效,助力农户丰产增收 
 
  近年来化肥价格高位运行,无形中增加了农民种粮的成本。通过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开展粪肥还田利用,可以有效减少化肥施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对于稳定农民的种植收益、提高种粮积极性有一定促进作用。为切实保障粮食安全,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组成专家工作组,在进行绿色种养循环巡回指导的同时开展粮食生产工作挂钩包片指导服务。
 
  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是云南省农业大县,种植了大面积的蔬菜和牧草。据估计,蔬菜种植已施用粪肥后,按每亩地复种5至6次,每亩每次8公斤计算,每年就可减少施用化肥40至50公斤,节约成本150至200元。此外,施用过粪肥的牧草生长更快,全年可以多收割一次,在冬季新鲜牧草供应不足的情况下还能够缓解养殖户购买饲草的压力。
 
  不仅节省了化肥费用,有机肥的增加也能够改善耕地质量,提升耕地肥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和产量,从而助力农户和企业增收。
 
  曲靖市沾益区菱角乡赤章村有着万亩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区,粪肥的使用帮助这里刷新了产粮“成绩单”。实测数据显示,玉米大豆平均复合单产858.4千克,与目标复合单产相比增加了28.1%,玉米单产比菱角乡近三年平均单产增加了54.3%。
 
  在镇雄县泼机镇庙山村富欣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里,苹果、番茄、草莓等果蔬色泽鲜艳,长势喜人。据合作社负责人吉学勇介绍,合作社申请了绿色种养循环农业项目后,把大型沼液管道接到了田间,经过粪肥浇灌的水果甜度更好,口感更佳。再加上基地距离县城较近,每逢节假日都会有大批消费者前来采摘水果,为合作社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