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猪肉价格坐上“滑滑梯”,背后是止不住的生猪存栏数。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1-9月累计,规模以上生猪屠宰企业屠宰量24247万头,同比增长15.0%,其中,9月份屠宰量2775万头,环比增长4.9%,同比增长31.6%。
业内人士表示,猪肉价格走低与去年同期基数偏高有关,当时市场情绪极度乐观,压栏和补栏意愿偏强,导致价格虚高;另一方面,正是由于去年持续的产能补充,最终导致今年供应严重超过需求,价格持续低迷至今。
年底出栏压力大
从周期性影响来看,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1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367万头,比上月减少23万头,下降幅度为0.5%,结束连续8个月的环比增长。也就是说,按照能繁母猪存栏量推测10个月后的商品猪存栏量,2023年四季度商品猪存栏量环比是下降的。
监测数据显示,10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210万头,为4100万头正常保有量的102.7%,已连续10个月回调。根据监测数据分析,能繁母猪存栏量从2022年年底的4390万头连降10个月,累计去化180万头,去化幅度为4.1%。在去化幅度有限的背景下,如果再考虑到能繁母猪生产效率提升,实际上产能去化效果就大打折扣了。因此,根据目前的产能数据,按照产能滞后10个月计算,到2024年8月,生猪供给仍显宽松。
从集团企业生猪出栏情况来看,根据上市猪企公告,1—10月,14家上市猪企(其中正邦未透露出栏目标)累计出栏超1.2亿头生猪。根据2022年我国生猪出栏6.99亿头计算,这些企业出栏占全国出栏量的17.2%,占比数量较大。如果按照12个月出栏均摊的情况计算,截至10月,生猪出栏进度应达到83.33%。然而,据统计,在上市猪企中,仅有大北农、唐人神、中粮家佳康的生猪出栏进度超出了这一数据,大部分企业生猪出栏进度偏慢,尤其是头部企业。具体来看,牧原股份1—10月生猪出栏5189万头,如果要完成年度出栏目标,11—12月至少要出栏1311万—1911万头生猪;温氏股份11—12月需要出栏527.84万头生猪;新希望需要出栏396.71万头生猪,平均来看高于其正常月份生猪出栏数据。总体来看,11—12月生猪供给量依然较大。
从冻品库存情况来看,2023年,虽然前期由于生猪需求疲弱,但是屠宰企业为维护渠道以及保持工人不流失,维持规模效应,保持一定的开工率,造成供大于求的局面,被动进行冻品入库,继而使得冻品库容率高企,这部分冻品增加了后市供给。
此外,5—9月受非洲猪瘟的影响,适合做腌腊的大猪目前比较紧缺,导致标肥生猪价差绝对值逐渐扩大,叠加季节性因素,提振生猪出栏体重逐渐上行,增加了后市供给压力。
整体来看,由于前期能繁母猪去化幅度有限,叠加上市企业供给压力较大,2023年年底生猪供给相对宽松,2024年8月之前供给也略显宽裕。同时,冻品库存高企叠加出栏增加也加剧了供给压力,这或压制猪价上行。
“猪周期”没有失灵
“‘猪周期’没有失灵,也不会失灵。”知名经济学家、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表示,在价格不断低迷的情况下,将导致生猪出栏量逐渐减少,进而影响猪肉及其制成品的供求关系,引起供不应求,引发新一轮猪肉价格上涨,也必然会催生新的“猪周期”出现。
那么,当前的猪肉价格是否已探底?
“根据当前我国大多数地区生猪养殖成本推算,以目前的价格,在不考虑利用化学品‘催生’‘速生’生猪的情况下,猪肉价格已经触底,部分地区甚至亏本。因此,猪肉价格继续走低不具备可持续性,预计春节期间及明年上半年,猪肉价格有望开始上扬。”宋向清认为。
据农业农村部数据,目前全国猪肉批发均价逼近每公斤20元关口,同比下降超过40%,生猪价格逼近每公斤15元关口,猪粮比价已连续多周低于6∶1的盈亏平衡点,早已处于过度下跌的橙色预警区间。
11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宣布将会同有关部门,启动年内第三批中央猪肉储备收储工作。
“收储将减少市场供给,缓解市场压力,改善供求关系,有利于猪肉市场回暖,价格回升,可以增加养殖户、屠宰场等的盈利空间,对于养殖户、屠宰场、批发商和零售商而言都是重大利好。”宋向清分析后表示,以目前CPI走势分析,在整体通货处于紧缩的局面下,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格林大华期货表示,2024年年初,集团企业生猪出栏压力将明显减弱,预计明年1月市场供给相对温和,叠加元旦前后备货启动,或推升生猪价格呈现阶段性上涨行情。不过,由于冻品库存仍处相对高位,冻品或冲击鲜品消费,上方空间不宜过分乐观。2024年3月之前,市场供给仍相对充足,而冻品入库积极性或大幅下降,有效供给相对增加,叠加季节性淡季,或施压2024年上半年生猪价格偏弱运行。
华安期货则认为,2023年年底,在生猪出栏、冻品出库和出栏均增加的压力下,生猪价格反弹幅度或有限。2024年上半年需求淡季叠加供给高位,生猪价格难有起色;下半年供应去化叠加需求旺季,生猪价格或有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