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猪价下跌连亏三年后 2024年养猪增速或放缓


来源:    作者:    时间: 2024-03-01

周期行业产品价格随行就市,可供企业自身发挥的空间较为有限。去年猪价长期低于养殖成本的环境里,养殖企业亏损成为必然。


2月27日晚间,温氏股份发布业绩快报,当期公司净利润为-63.29亿元,同比下降219.66%,扣非后净利润、降幅与之基本相当。


如果从2021年猪价下跌周期算起,该公司近三年扣非后净利润已经累计亏损162亿元。


过去两年,受到行业景气度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ST正邦、傲农生物相继爆发债务危机,而温氏股份去年三季度末资产负债率低于行业平均值,到年末负债率也只是小幅提升1个百分点至61.3%,整体与最具竞争力的牧原股份相当。


猪价反弹还不明朗的背景下,谨慎经营、保证现金流的安全以度过低迷周期,显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出栏增速预计明显下降


与其他头部公司相比,温氏股份业务布局兼顾生猪、禽类两大板块。


“鸡业实现微利,其他业务如养鸭、动保、投资、农牧设备等相关和配套业务合计盈利超5亿元……”温氏股份称。


不过,鸡业等方面的盈利,不足以对冲掉生猪业务的亏损。


在上述总计63亿元的亏损当中,温氏股份生猪业务亏损金额便高达55~58亿元,成为上市公司亏损的最主要原因。


其中关键在于,猪价低迷所带来的长期成本倒挂


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四季度温氏股份肉猪养殖综合成本为16.3元/公斤,全年拉平后综合成本为16.6~16.8元/公斤。


比较公司披露的各个月度销售数据,除了去年8月销售价格短暂超过16.8元以外,其他绝大多数月份售价在15元及以下水平运行,同年12月更是跌破14元。


所以,分季度经营趋势上看,温氏股份去年亏损主要集中在上半年,三季度实现小幅盈利后,四季度重回亏损。


需要指出的是,与同行业头部公司相比,温氏股份全年63亿元的亏损金额并不算多。


先说牧原股份,该公司生猪养殖成本在上市公司中成本最低,2023年完全养殖成本为15元/公斤,同期温氏股份肉猪养殖综合成本约16.6~16.8元/公斤。


看似成本相差不到2元,但是在动辄上千万头的销售基数下,已经足以决定养殖企业的盈亏与否。


去年,也是牧原股份上市近10年以来首次出现亏损,亏损金额达到43亿元(业绩预告中位数),略少于温氏股份。


“几乎没有公司成本比牧原股份更低,后者就如同一道分水岭,只有牧原股份扭亏,其他同业公司才有盈利的可能。”本报前期报道指出。


至于新希望、*ST正邦去年能够实现盈利,均是受到非经常性损益的带动,两家公司扣非后净利润依旧亏损超过45亿元。


前者是受到肉禽与食品深加工业务引进战略投资,带来51亿元~52亿元的利润拉动,后者则是实施以股抵债产生至少175亿元的重整收益,生猪业务依旧出现30亿元~40亿元的亏损。


进一步复盘近三年头部猪企出栏数据可以看出,温氏股份出栏量增长慢于其他同业公司。


其中,牧原股份2021~2022年出栏量净增加均超过2000万头,2023年出栏量开始放缓;新希望,是在2022年猪价反弹期间出栏量增长较为明显。


温氏股份,则是在2023年出栏量明显增加,整体出栏放量节奏滞后于同行,虽然就此错过了2022年猪价的阶段性反弹行情,却是为公司穿越低迷周期赢得了一定空间。


此外,按照温氏股份规划,暂时也没有在2024年大幅提升出栏量的计划,其表示“公司制定2024年肉猪(含毛猪和鲜品)销售目标约3000~3300万头”。


这相当于,是在2023年2626.22万头的基础上,出栏同比增长14.24%~25.67%,增速显著低于2023年同期的47%。


现货价格的季节性低点尚未出现

虽然在2023年四季度的下跌过程中,生猪期价已经转变为远期升水结构,但2023年12月以来猪价维持低位振荡格局,缺乏上涨的动力。


2023年12月以来,生猪期价转为远月升水结构,表明市场预计生猪现货价格低点已经出现,后期供需改善有望带动现货价格趋于上涨,这主要源于行业产能去化即能繁母猪存栏量的持续下滑。


但市场对生猪产能去化带来的实际影响幅度的看法存在较大分歧,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生产效率有所提升。这主要体现在各家企业PSY(衡量母猪繁殖性能的常用指标)的持续提升上,和非瘟疫情防控效果较好以及种猪品种改良带来产子数的提高有关。二是行业产能整体处于过剩局面。


从农业农村部最新公布的能繁母猪数据看,当前仍高于正常保有量(3900万头),产能去化之后正常配种所带来的生猪供应仍高于市场需求;从新生仔猪存栏数据看,虽然自2022年年底以来,能繁母猪存栏持续环比下滑,但截至2023年9月,新生仔猪基本稳定在3700万头左右,并未出现显著下滑或持续下滑的迹象,而2023年年底以来,在仔猪价格持续大幅上涨之后,后期仔猪供应有可能再度恢复。


因此,市场担心2023年的行情会再度上演,由于2022年养殖户压栏供应集中至春节前,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消费导致猪价大幅下跌,2022年年底生猪期价结构同样转为远月升水结构,但2023年行业产能去化并未带来生猪供应的下滑,供需仍维持宽松格局,导致全年猪价多数时间维持在14元/公斤左右,生猪期货各合约多以期价下跌来实现基差修复。


市场对产能去化对猪价的实际影响幅度的看法存在分歧,即市场无法判断产能去化能否改变生猪供需过剩的产业格局,这意味着生猪养殖利润很难出现改善。


春节后猪价已经跌至14元/公斤下方,主要原因一是饲料原料成本的下降,使得虽然猪价绝对水平偏低,但养殖利润同比出现改善,猪料比和猪粮比亦高于去年同期;二是受阶段性供需因素的影响,需求层面主要源于季节性因素,即节后需求处于淡季,而供应层面与去年有所不同,去年同期由于市场大多认为供应压力在春节前已经得到释放,节后养殖户压栏和二育入场收缩了阶段性供应,而今年并未出现这种情况。


相关数据显示,生猪存栏方面,2023年四季度末,我国生猪存栏量43422万头,三季度末为44229万头,环比下降1.8%。上年同期为45256万头,同比下降4.1%。这意味着今年上半年生猪出栏同比将下降。相关机构公布的出栏体重与冻肉库容同比大致持平,而进口同比有望下滑,意味着上半年猪肉总体供应同比下滑,供需同比有望改善,将限制猪价的下行空间。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现货下跌至市场预期的低位水平才会带动二育入场以及屠宰企业增加冻肉库存;另一方面,在生猪养殖亏损但期价远期升水背景下,养殖户普遍存在压栏心理,这会抑制猪价的下方空间。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期货日报、中国畜牧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