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涨了,虽然表面看价格仍是涨涨跌跌,但气氛涨了,猪市的底气也越来越足了。
这对生猪市场来说,是好事,毕竟磨底的时间也够长了。
但是熟悉观观的朋友都知道,我对于猪市的行情是持谨慎态度的,或者说对于今年猪价是否能从此反转,是持保留意见的。
首先,反转与好转,这是两件事。
猪价好转,可以说是板上钉钉,但是是否存在反转,我觉得存疑。主要原因是我认为,至少目前来看,并不存在彻底反转的条件。
需要什么条件呢?
无他,就是供需之间的变化,要么供需出现反差,要么至少出现紧平衡。但是貌似这两者都不太容易实现。
比如说供应端,虽然和前两年相比,生猪产能确实下降了不少,比如截至2月末,全国能繁母猪产能已降至4042万头,环比下降0.6%,同比下降6.9%。
这可喜可贺。
但是另一方面,再进一步去化就变得极其艰难了。
为什么呢?
我们先来看下,这波产能到底是怎么增起来的?
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个是由于2020年生猪养殖利润太好,很多人都想来分一杯羹,于是有大量的外来资本进入。
另一个则是也是由于利润太好,以及为了保住市场份额,原有产能进行了快速扩张。
结果就是产能一下多了,然后就进入到了去化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外来资本没有经验,部分被淘汰出局,还有中小散户们抗风险能力差,也被挤出局,而原有行业扩张出来的产能可就没那么容易去化了。
一来是他们有养殖经验,猪周期也经历过好几次了,可以应对;二来是可以通过融资等来维持经营。
但是没想到的是,这轮猪周期它不一样,迟迟不见好转,于是就形成了现在的局面,即养殖巨头们负债率高企,一些挺不住的就出现了破产重组。
但是这还没完,因为剩下的也并没有闲着,没闲着并不是在去产能,而是在做两件事:降成本和控现金流。
谁都不愿主动去产能,都在等,都在熬。
另一方面,需求也涨不动。
说涨不动可能有点不准确,准确地说,是需求的涨幅与供应无法匹配。
虽然说猪肉便宜了,吃肉自由了,但是近两年,市场对于猪肉的需求明显走淡。
既有宏观经济原因,也有习惯问题,再加上其他肉类及蛋类价格也都明显走弱,因此猪肉的性价比优势也是下降的。
而最近我们也注意到了,二次育肥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但二次育肥我们知道,就像“朝三暮四”的故事一样,无论是早上给3颗枣晚上给4颗枣还是早上给4颗晚上给3颗,总量的7颗枣是不变的。
所以这也就成了生猪市场最大的问题,即供给下不去,需求上不来。
而这个问题却被很多人忽略了。
尤其是自从农业农村部将生猪产能正常保有量下调至3900万头以后,以当前产能来看,仍有100多万头的空间。
产能去化不动,需求又是“硬伤”,这就像一块大石头一样压在了生猪市场的上空。
所以,猪价行情出现阶段性盈利的概率要更高,但全面反转仍然存疑,而如果阶段性预期过高,导致动作再次变形的话,有可能将进一步拖累猪周期,这是值得警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