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养鸡企业业绩出现分化:以温氏股份为代表的黄羽鸡养殖巨头业绩回暖,而白羽肉鸡企业却净利润下滑甚至亏损。
白羽肉鸡产品价格低迷是造成相关上市公司业绩下滑的主因。不过,进入7月以来,肉鸡产业链“涨声”不断,从鸡苗、毛鸡到鸡翅、鸡爪等终端产品价格涨势迅猛。在此背景下,多家上市公司加快了扩产步伐,并加速向熟食、预制菜等领域延伸。
肉鸡企业业绩分化明显
随着各大养鸡企业相继发布2024年半年度业绩预告,行业上半年业绩分化趋势愈发明显。
温氏股份、立华股份和湘佳股份等3家黄羽鸡养殖巨头,预计上半年养鸡业务实现扭亏为盈。其中,温氏股份预计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2.5亿元至15亿元,立华股份预计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5亿至6亿元,湘佳股份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1200万元至1500万元。
对于业绩扭亏为盈,上述公司都提到了饲料成本回落的因素。湘佳股份解释称,主要是由于报告期内玉米、豆粕等主要饲料原材料价格有所回落,导致家禽养殖成本下降。温氏股份提到,上半年其养鸡业务生产持续保持稳定,核心生产成绩指标保持高位,叠加饲料原料价格下降的影响,公司养殖成本同比下降,公司养鸡业务实现扭亏为盈。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肉鸡5.48亿只(含毛鸡、鲜品和熟食),毛鸡销售均价13.29元/公斤,同比上升1.51%。
不同于上述公司,白羽肉鸡企业则预计净利润出现下滑甚至亏损。
上半年,仙坛股份、圣农发展均预计净利润下滑近八成。其中,仙坛股份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2600万元至3400万元,同比下降83.27%至87.21%。圣农发展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8000万元至1.2亿元,同比下降71.86%至81.24%。民和股份预计上半年亏损1.7亿至1.95亿元,禾丰股份预亏0.33亿元至0.48亿元。
白羽肉鸡企业亏损与终端产品价格持续走低相关。上海钢联我的农产品网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白羽肉鸡均价为3.79元/斤,环比跌幅达3.07%,同比跌幅达19.36%。国内白羽肉鸡龙头圣农发展表示,以现有成本水平测算,报告期内,公司受鸡肉价格下跌影响的利润超过10亿元。
产业链上下游“涨声”不断
进入7月以来,在供给下降、养殖户补栏积极性上升等因素推动下,肉鸡产业链尤其是白羽鸡行业涨势迅猛。
数据显示,7月初至今,白羽鸡苗报价从2.7元/羽上涨至3.8元/羽,涨幅超过40%;毛鸡报价从3.45元/斤上涨至3.80元/斤,涨幅超过10%。
记者从益生股份获悉,7月29日,该公司商品代鸡苗报价已上涨至4.2元/羽,公司7月父母代种鸡报价已从6月的55元/套上涨至70多元/套。
价格上涨的背后,是产品供需格局的变化。益生股份董事长曹积生告诉记者,2022年5月以来的引种减少已影响下半年供给,同时,猪肉价格的回升也带动鸡肉价格的上涨。据介绍,尽管价格上涨,但进口的父母代白羽肉种鸡苗仍一苗难求。“目前订单供不应求,公司9月以前的订单已预订完毕。”曹积生说。
益生股份是国内最大的祖代鸡养殖企业,在此轮白羽肉鸡行业的波动中,公司正持续扩大市场份额,7月已引进两批祖代肉种鸡,第三批种鸡于7月下旬引进,预计7月共能引进3万套祖代种鸡。
此外,鸡爪、鸡翅等部分终端产品的出厂价,近期也已上调1500元/吨至2500元/吨不等。卓创资讯肉禽行业分析师孙亚男表示,中国最大禽肉进口国巴西因为发生疫情,暂停对我国家禽出口。“由于巴西鸡肉在中国进口鸡肉中占比超过57%,因此巴西暂停出口后,终端市场鸡肉产品价格快速上涨。”孙亚男称,考虑到国外供应量降幅明显,叠加季节性需求向好带动,预计三季度鸡副产品价格或继续趋强运行。
养殖企业加快扩产、转型
在当前的行情下,多家肉鸡上市公司加快了扩产步伐,并加速向熟食、预制菜领域延伸。
仙坛股份近期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表示,公司在诸城的年产1.2亿羽肉鸡产业生态项目正在建设中,其中一期工程建设配套的屠宰加工厂、饲料厂和21个养殖场已经全部投入生产。二期工程的屠宰加工厂厂房已经建成,目前设备正在安装。据介绍,该项目2024年全部建成投产后,将实现父母代、商品代的全配套,公司肉鸡宰杀量将达到2.5亿只至2.7亿只、肉食加工能力达70万吨。
仙坛股份表示,公司高度重视预制菜品研发工程,在上海部署研发营销中心,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新的增长点。目前公司预制菜品板块快速发展,一期工程已实现满产,二期工程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竣工投产后,产能将进一步提升。
“我们已专注于白羽肉鸡养殖行业上下游四十多年,下一步,还将继续依托资本市场,通过收并购方式确保到2025年产能提升到10亿羽。”圣农发展相关负责人此前表示,在食品加工板块,目前圣农已建及在建食品深加工产能合计超过43万吨,且公司仍在探索更多产品精深加工手段,增加产品附加值,目标是到2025年,下游食品深加工产能超过50万吨,销售额超过130亿元。
民和股份介绍,公司80万套种鸡项目正在建设中,已经部分投产。熟食方面,公司一方面将继续加强熟食销售渠道和品牌建设,扩大品牌知名度,提高线上线下销量;另一方面,继续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熟食调理品业务产线的生产效率,争取尽早实现盈利。
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