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这片翠绿盎然、物产丰饶的土地上,生猪养殖如同一股不竭的源泉,滋养着当地农业经济的沃土。日前,期货日报记者跟随大商所调研团队,深入被誉为“绿城”的广西南宁市,亲眼目睹了近年来广西生猪产业蓬勃兴盛的发展景象。同时惊喜地发现,期货这一金融“活水”,正在悄然渗透并润泽着这片土地,引领当地生猪行业经历一场别开生面的养殖变革。
2021年至2024年,生猪“保险+期货”项目逐渐深入到广西的田间地头,目前“大商所农保计划”支持的生猪项目已覆盖广西12个地级市,投保养殖户从30多户增长到4700多户。2023年,当地龙头企业——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有限公司获批华南地区首家生猪非集团交割库,打开了生猪套保的新路子。此外,当地政府层面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广西从自治区层面连续三年统筹“保险+期货”业务,传递明确的政策信号,为生猪养殖户积极利用金融工具管理风险奠定了坚实基础。
那么,当地的龙头企业、中小养殖户是如何利用期货工具的呢?广西政府又为何如此看重期货工具?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跟随大商所调研团走进广西农垦集团、上林县养殖企业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金融办,倾听到了来自当地相关各方的“期货经”。
从垦荒到智养
期货为企业筑起风险防线
在广西广袤的土地上,有一个名字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使命——广西农垦集团。上世纪50年代初,一大批以转业官兵为主力的第一代农垦人,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扎根广西边陲、投身垦荒植胶大军,建立了广西第一代橡胶园,广西农垦集团也随之应运而生。经过70余年的辛勤耕耘,广西农垦集团已从单一的橡胶种植,发展成为多元化经营的大型现代农业企业集团。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自广西农垦集团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建立第一批猪场算起,其在生猪养殖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如今,广西农垦集团旗下的生猪养殖板块已成为他们的支柱产业之一。1997年,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永新畜牧集团)正式成立,作为广西农垦集团生猪养殖板块的主要运营平台,担负着打造现代化大型农牧食品企业的重任。
2018年前后,在拥有高标准技术的优势下,永新畜牧集团适时抓住国内生猪产业发展的机遇期,实现了跨进式发展。据永新畜牧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的生猪出栏从2019年的66.9万头增长到2023年的409万头,四年间出栏生猪超过610万头,在2023年全国猪企排名中居第十四位。在进行扩张的同时,企业经营情况也不断改善,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70亿元,同比增长36.41%。
近年来,随着市场环境变化,永新畜牧集团同样面临疫病防控成本高、生猪价格和饲料成本波动大等经营痛点和难点。在价格起伏波动加大的情况下,永新畜牧集团是如何实现稳定盈利的呢?上述永新畜牧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主要从集中销售、全面集中采购和“1+X”产业布局等方面发力,发展完整齐备的生猪产业链,不断提高自身的养殖经济效益和竞争力。此外,永新畜牧集团将目光投向了期货市场,寻求更为稳健的经营之道。2023年7月,永新畜牧集团正式获批生猪非集团交割库,11月正式试水生猪期货套保,并取得预期效果;2024年,选择继续扩大生猪套保规模,同时增加了对饲料端包括玉米、豆粕品种的套保,锁定原料成本,并在9月依托交割库完成了区内首次生猪交割。
“在2021年生猪期货上市后,我们就开始接触生猪期货。为了参与生猪套保开展了大量的学习工作,主动走出去与经验丰富的企业交流。经过前期积累,我们逐渐意识到套保制度的重要性,并在2023年积极进行制度建设,梳理套保流程,还组建了套保团队。”永新畜牧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从具体套保操作来看,作为集饲料生产、育种繁殖、规模养殖、精深加工、市场营销于一体的生猪全产业链企业,永新畜牧集团主要通过卖出生猪期货合约来锁定远期生猪出栏价格,对冲市场风险。以2023年年底至2024年4月的操作为例,永新畜牧集团套保团队主要针对2024年2月至4月的部分出栏生猪进行套保,通过卖出生猪期货合约进行了4期套期保值操作,其中有3期实现了期货端的交易盈利,成功对冲了生猪现货端亏损的风险;另有1期虽在期货端亏损,但销售生猪现货实现盈利,同样达到企业经营整体平稳的预期。
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永新畜牧集团对企业坚持套保逻辑、正确看待期货盈亏有着深刻理解。永新畜牧集团相关负责人分享道:“我们对期货业务的考核,并不是简单以期货端是否盈利为标准,而是将期货端和现货端结合起来综合评价。期货是现货经营的辅助工具,企业做套期保值是为了更好地稳健经营,实现经营目标。”
国海良时期货广西分公司总经理陈颢认为,永新畜牧集团为大型企业如何利用生猪期货进行套保作了良好示范。对大型企业来说,在进行套保前应做好基础准备工作及长期发展规划,包括分工、架构、风控、分配、财务核算、效果验收等方面。目前来看,国内企业对期货工具从“了解”到“谙熟”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企业须不断地对期货工具进行探索与尝试,“等、靠、要”的模式已被市场证实确不可取。未来,期货公司应对重点企业提供一站式的金融服务,摒弃赚一笔算一笔的“一锤子买卖”思想,以合力共赢为长期目标,为实体企业提供助力。
巧用“保险+期货”
中小养殖户保住收益
驱车进入广西南宁市上林县内,映入眼帘的是一副山水环绕、景致宜人的画卷。火龙果树并列成行地铺展开来,而防疫要求较高的规模化养猪场,则巧妙地坐落在远离村落的开阔地带,既确保了生猪养殖的安全卫生,又维护了周边乡村的宁静与和谐。广西弘康农牧有限公司(下称广西弘康农牧)为当地的养猪示范区,年出栏量达6万头,主推“猪业+水肥+种植”循环综合农业发展的模式,是当地生猪产业由传统粗放养殖向现代化、生态化和标准化转型升级的代表。
“随着时代变迁,目前上林县的养殖散户已寥寥无几,只剩下几家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养猪的广西弘康农牧董事长陆愈忠告诉记者,自2018年非洲猪瘟以来,养猪难度不断升级,疫病防控要求高、生产决策困难和资金周转困难等不确定因素相互交织,让中小生猪养殖户压力倍增,收益得不到保障。
“相较于大型企业,中小养殖户在资金、技术和市场信息等方面均处于劣势。不过,幸运的是,自2021年生猪‘保险+期货’这一创新模式出现,为上林县的养殖场提供了规避市场波动风险的工具,让存活下来的中小养殖户能够继续保住家底。”陆愈忠高兴地说。
“2022年,在太保产险广西分公司和国海良时期货的帮助下,我开始参与‘保险+期货’项目,陆续对饲料和生猪投保,当期货价格下跌至目标价格以下时,保险公司就会进行赔付。”陆愈忠回忆说,此后,2023年猪场开始积极参加生猪价格指数保险,为4800多头生猪投保,最终获赔25万元,在价格大幅下跌时保住了成本,减少了亏损。
连续两年尝到“保险+期货”的甜头儿后,陆愈忠在2024年加大了投保规模,在生猪价格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为2.8万头出栏生猪购置了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在广西政府补贴后,我们养殖户只需要付约30%的保费,最后收到了130多万元的赔付。如果不是参加了‘保险+期货’,猪价下跌时养猪就要亏损了。”陆愈忠说。
“保险+期货”的益处还有很多。陆愈忠表示,“保险+期货”不仅能让养殖户在面对市场价格波动时锁定预期收益,还能帮助养殖场大大减轻资金负担,使对养猪更有信心。
谈及未来广西中小养殖户的养猪形势,陆愈忠认为,一是整体看生猪市场下跌风险仍存;二是人工、饲料和环保等成本高企,持续压缩利润空间;三是虽然2024年广西对非洲猪瘟疫情的控制整体较好,但包括蓝耳病、流行性腹泻等常见病也会出现,可能会造成养殖场存栏和出栏减少。“此情况下,希望‘保险+期货’项目可以更全面地帮助养殖户应对市场风险,同时期盼政府继续加大补贴,降低养殖户的资金压力。”他说。
陈颢认为,“保险+期货”模式旨在提升我国农业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养殖户参加“保险+期货”项目时应保持初心,关注风险管理的理念与过程,通过常态化参与项目,不断提高经营稳定性,推动生猪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挥政府“引擎”作用
助推广西生猪产业迈向新台阶
大型企业积极投身期货套保,“保险+期货”模式在中小养殖户中迅速推广、规模日益壮大,共同绘制了一幅金融深度赋能广西生猪产业的宏伟蓝图,这背后离不开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的积极引导和财政补贴。
记者走访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金融办(下称自治区党委金融办)了解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生猪产业发展,2021年印发的《开展期现结合服务广西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建设实施方案》,是全国首个在省级层面出台的期现结合政策文件,明确支持发展“保险+期货”业务模式。广西连续三年从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保险+期货”业务,积极对接交易所、农业保险承办机构,同时加大配套资金投入,拓展保险资金来源,为广西争取项目支持。在提供财政资金保障方面,广西还将“保险+期货”引入政策性农险体系,引入了“省级+市县级”特色农险支持资金,将特色农险与交易所专项补贴结合,设立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专项资金,确保农户能够以较低的成本享受高质量的保障服务,堪称财政资金支持“保险+期货”业务的典范。
自治区党委金融办资本市场处处长梁友告诉记者,通过近几年的试点,“保险+期货”不仅实现了保险的风险缓释、期货的套期保值等现代金融工具的优化组合,助力农户实现了稳产增收,也为助力广西生猪产业向规模化、现代化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
数据显示,2021—2024年,在大商所支持下,共有45家期货公司在广西开展了100个生猪“保险+期货”项目,覆盖养殖户4712户次,涉及现货22万吨,约82万头生猪,已结项项目共实现赔付1.35亿元。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广西生猪“保险+期货”试点范围不断扩大、保障规模稳步提升、业务模式持续优化、合作机制日益完善。
记者还了解到,为支持生猪“保险+期货”项目,自治区党委金融办在推动政策落实、加强宣传培训、搭建合作平台等方面多措并举齐发力,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为聚集机构、人员、资金、项目、政策和服务于一体,我们设立了广西资本市场服务基地,结合中国—东盟大宗商品期现结合服务基地,目前已广泛招募期货、保险、证券、银行等金融机构联盟成员(包括正在签约流程中)117家,其中已完成签约的47家,形成了资本市场持续优化发展的长效服务机制。”梁友告诉记者,市场各方依托资本市场服务基地,可以更加高效地将“保险+期货”项目渗透到村屯,将业务支持资源精准输送到农户。
在广西生猪产业的金融助力之路上,政府的力量不仅是坚实的后盾,更是推动产业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
“我们认为,‘保险+期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相信未来还能够在广西这片土地上释放更多的潜力。”梁友表示,下一步,自治区党委金融办将继续加强与各方的合作,通过增加对“保险+期货”工作的政策支持,促进财政更合理分配、加大市场培育,继续支持生猪产业生产经营主体通过期货市场或“保险+期货”等方式做好价格风险管理,逐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范围,并根据市场需求创新“保险+期货+N”模式,提升产品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生猪期货总成交量和日均持仓量分别同比增长22.7%和22.6%,市场承载力大幅加强。同时,生猪期货交割仓库类型多样、交割能力充足,目前生猪交割区域包括22个省(区、市),覆盖我国主要重点生猪养殖区域。2024年,大商所围绕生猪期货开展了调整交割地点升贴水、引入整车过磅称重方式、增设交割库等一系列便利产业参与的举措。后续,随着大商所顺应现货市场变化持续推出调整优化措施,生猪期货市场流动性有望进一步提升,产业参与成本也将继续降低,将便利更多生猪企业参与期货市场。
来源:期货日报 杨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