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独家视点» 正文

中国粮食经营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

作者: 来源: 日期:2003-01-01


一、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粮食经营产生的影响
中国粮食贸易在世界上占居重要地位,每年都有较大的进口数量,1978-1998年改革开放的20年间,有13年粮食净进口,7年粮食净出口。粮食净进口最多的1995年,净进口1967万吨,占世界进口量的10%,是世界第二进口粮食大国。净出口粮食最多的1993年,净出口783万吨,属世界第五出口粮食大国。近年来,中国基本上是粮食净出口,出口品种为大米和玉米,进口小麦和大豆。由重要的粮食贸易大国地位所决定,中国长期致力于形成一个"开放、公平、无扭曲竞争"的国际市场环境。融入经济全球化,将有助于中国在国际粮食市场上进行公平、正常的粮食交易,利用非歧视和公平竞争原则保护自己的权利。全球化在世界市场开放、规范的世界贸易格局和国际贸易规则形成方面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由经济全球化的两重性决定,参与全球化对中国粮食经营也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因为目前粮食生产在中国属弱质产业,其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若参与国际竞争必然面临许多风险。
(一)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粮食经营的积极作用
1.融入经济全球化,中国可以享受世界市场上开放贸易尤其是降低关税方面的优越条件,并可取得世界贸易组织大多数成员国的无条件贸易最惠国待遇,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为中国粮食经营国际化创造有利的环境,也为中国有效利用国际粮食资源和市场提供有利条件。
2.融入经济全球化,可以加速中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粮食种植结构的调整,建立符合国际市场经济规则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中国粮食生产和流通可以国际市场为导向,改进粮食的品种、质量,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利用国际市场有效平衡国内粮食余缺。
3.融入经济全球化,有助于中国依据国际贸易规则解决粮食贸易争端,最大限度保护本国粮食市场,维护本国利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可以成员国身份全面参加国际粮食多边贸易谈判,维护国际粮食交易秩序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遏制少数发达国家的单边贸易行动和粮食贸易保护主义。例如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日本、韩国迫于压力有限制地放开了大米市场,中国大米在日、韩市场是具有竞争力的,但美国等一些大米出口国借口中国不是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不能享受乌拉圭回合谈判的成果,导致中国不能向日本、韩国市场出口大米。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这样的问题就不会存在,相反,中国可运用WTO有关条款及争端解决机制来保护本国利益。
4.融入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减少一些国家对中国粮食出口的非关税限制措施等不公平待遇,促进中国粮食经营走向国际市场。乌拉圭回合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取消了非关税措施,均以关税和关税配额的形式来管理包括粮食在内的农产品贸易,这样就大大改善了粮食出口环境。但由于中国目前不是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出口的一些粮食品种经常遭到某些国家歧视性的数量限制,而这些国家的歧视性措施往往又不受WTO纪律所约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就不会存在这些问题。
5.融入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扩大粮食经营的国际市场份额。乌拉圭回合后,发达国家削减了粮食出口补贴并增加了市场准入量,因此,有利于中国抓住机会扩大粮食出口。
(二)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粮食经营的不利影响
1.参与经济全球化,随着进口粮食的增多,势必严重影响中国国内粮食生产。目前中国粮食年产量近5亿吨,国内粮食库存量非常庞大,粮食过剩局面已经形成。解决的办法无非是加快粮食转化,努力扩大出口。但《中美农产品协议》主要涉及的却是粮食进口配额问题,按照中美双边协议,到2004年,小麦、玉米、豆油等关税要降至14%,小麦进口配额将由入世时的730万吨增至930万吨,比目前年进口不到200万吨分别增加3.65倍和4.65倍,约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6.64%和8.4%,收购量的23.84%和33.37%。玉米将由450万吨增至720万吨,在目前玉米进口水平的基础上分别增加18倍和28.8倍,占年度全国玉米收购量的11.64%和18.36%。大米将由250万吨增至530万吨,比目前进口水平分别增加10倍和21.2倍,占稻谷年度收购量的10.04%和21.23%。豆油进口配额2000年为170万吨,2006年要达到330万吨。尽管进口配额不等于必须进口的数额,但逐年增多的粮食进口加上国内居高不下的粮食库存会对我国的粮食生产形成冲击,影响我国农业和农村的稳定。
2.参与经济全球化,随着低价进口粮的涌入,国内粮食将面临较大的价格压力。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由于人少地多、种植规模大、科技含量高,无论是质量还是价格与我国相比均具有明显的优势。以小麦为例,进口小麦容重一般在830克/升,比国内小麦平均高出4个等级,杂质、水分则大大低于国产小麦,且港口离岸价格比国产小麦收购价格低20%左右。而我国农村受大量农业人口的约束,粮食规模化生产程度低,加之技术条件限制,短期内提高人均粮食种植面积、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一般不大可能,降低流通环节的费用开支也存在较大难度。所以,国内粮油价格近期不会进一步下降,国内粮食交易将面临进口粮的冲击和挑战。
3.参与经济全球化,使国内粮食市场面临对外开放的压力。过去中国国内粮食价格长期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因此粮食进口的关税保护未发挥有效作用,对粮食进口的限制主要采取进口许可证、配额等非关税措施,并通过国家粮食进出口公司进行垄断性经营。加入世贸组织后,非关税措施不能再使用,因为WTO农业协议规定,世贸组织成员只能通过关税措施对粮食进口进行限制。进口保护方式的改变,意味着中国将按国际规则逐步放开国内粮食市场。
4.参与经济全球化,随着粮食市场的开放,必然会增加中国进口粮油的外汇负担。据世界粮农组织预测,由于发达国家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削弱了粮食补贴,过去被压低的粮食市场价格将呈上涨趋势。这样,如果今后中国粮食市场开放过度,使进口粮大量涌入,将增加中国进口粮油的外汇开支,加大外汇储备压力。
5.参与经济全球化,会加大政府对粮食经营宏观调控的难度。加入世贸组织后按美方提出的要求,每年粮食进口配额的一部分必须分配给非国有粮食部门,从而起到防止国有粮食企业不履行进口配额的作用。这种情况下,只要国际粮食市场价格低于国内市场价格,非国有粮食企业就会将配额统统变为实际进口。这样,政府就难以再利用国有粮食外贸部门的垄断地位对进口粮食进行控制。
二、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应采取的具体对策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粮食经营的冲击和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为了减轻全球化对我国粮食行业造成的不利冲击,我们必须制定积极有效的措施,化解风险、把握机遇,在竞争中增强生存和发展能力。
第一,树立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必胜信念。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必然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但我们可利用全球化带来的机遇,进一步搞好粮食生产和流通。虽然加入世贸组织后粮食经营将会受到较大的冲击,但若干年的过渡期也给粮食行业提供了进一步调整和适应的时间。况且2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大为增强,8年来粮食流通改革的实践又在一定程度上使粮食行业积累了参与市场竞争的经验,因此,我们没有理由面对挑战失去信心。更何况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多数是发展中国家,它们能在国际市场上自由运作,我国自然也无须担心在全球化中应付不了面临的冲击。
第二,政府应从发展国内粮食生产、保护农民利益角度出发,制定鼓励发展粮食生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对粮食生产的科技和财力投入,要在高科技、高效益、高产出上下工夫。要重视粮食的集约化生产和规模经营,把解决中国粮食问题的着眼点放在独立自主上,正确处理对外开放程度和对外依赖程度的关系,使我国粮食经营在扩大对外开放中尽量缩小对外依赖程度。
第三,根据市场需要加大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力度。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需求角度,调整我国粮食生产结构,增加产量高、质量优、成本低、消费者欢迎的优质粮食品种的种植。据调查,出口大米、进口小麦可增加80%的经济效益,因此,应扩大优质水稻的生产,拓展国际大米市场的空间。大豆的营养价值高,国内需求量大,但由于种植面积减少,近两年大豆净出口变为净进口,今后应恢复和扩大大豆的种植面积,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并力争自给有余,条件成熟时可恢复出口。大力发展专用小麦、专用玉米和市场前景看好的小杂粮品种的生产,如谷子、莜麦、荞麦、高粱等,均属于粮食品种优化的范畴。调整粮食种植结构、优化粮食资源配置是减轻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粮食行业冲击的重要举措。
第四,进一步提高国家对粮食经营的宏观调控能力。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有粮食企业参与国际国内粮食市场经营的垄断局面将被打破,私营粮商、非国有粮食企业亦有权参与国际国内粮食市场的竞争。国家对粮食市场的调控要转向以储备调控为主,同时,应根据粮食进口量与进口结构的变化相应地调整储备粮食的数量和结构。国家应建立粮食进出口安全储备机制,把握当前粮食库存较充裕的时机,掌握适当数量的外贸储备粮进行缓冲调节,提高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系数。
第五,制定和完善有助于限制国外粮食大量进口的法规、条款和标准。据有关部门介绍,目前美国出口到我国市场的大豆、玉米,有相当一部分是转基因产品,而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问题在我国国内无明确的规定和管理条件。转基因粮食产品是否具有危害性也未在技术上制定标准,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而美国、欧盟、俄罗斯等目前对转基因产品的进口都制定了国家登记制度,这样做一方面可保护本国居民反动植物的安全,另一方面也能起到限制进口的作用。因此,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对此问题尽快立法或制定规则。
第六,加快中国农村小城镇建设。目前中国农村劳动生产率低、规模经营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大量劳动力耕作有限的耕地,农产品成本无法降低,在国内外市场上就没有竞争力。因此,有必要采取切实措施,有针对性地分流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从目前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看,加快小城镇建设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农村小城镇建设,不仅可以促进整个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拉动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而且可以增加农村人口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同时也为农业规模经营和农产品成本的降低创造条件。据预测,今后10年内,农村每年约新增劳动力1000万左右,小城镇的建设步伐必须进一步加快。
综上所述,经济全球化使中国的粮食经营面临严峻挑战,但与此同时,也面临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只要我们认真准备,从国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变对策,就一定能够在全球化的挑战中发展壮大自己,增强我国粮食行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浙江省分中心)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