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国内市场» 正文

小麦、玉米比价关系将更趋合理

作者: 来源: 日期:2003-01-01



小麦、玉米比价关系长期不合理

考察1985-2001年间我国小麦和玉米比价关系的变动可以看到,在大部分年份中我国小麦和玉米的比价关系都不尽合理,期间突出的表现是小麦价格大幅度超过玉米。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时,小麦的价格高于玉米价格一倍以上。到90年代后半期,由于小麦价格下跌而玉米价格上涨,使小麦价格长期大幅度高于玉米价格的局面逐渐扭转,并在2000年下半年出现玉米价格高于小麦的现象,即小麦、玉米价格出现了倒挂。

小麦玉米比价缘何长期不合理

不论是小麦价格大幅度高于玉米价格还是小麦、玉米价格倒挂,都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都不利于保护农民的种植收益和种粮积极性,不利于稳定农村经济。 分析1985-1999年的小麦、玉米价格及其价格比的变动,可以看出,引起小麦、玉米价格比出现非正常现象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小麦和玉米的供给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一直处于偏紧状态,受此影响,小麦作为一种食用品质较高的粮食作物,价格相应高于玉米。

二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玉米作为饲料用粮,特别是用于工业化生产的饲料用粮数量的比例较小,很多地区还是将玉米作为日常口粮来消费。由于玉米消费市场上缺乏有雄厚物质基础的工业消费方的拉动,因此玉米的价格也长期停留在较低的水平。

三是受政府的政策性因素影响。由于在此期间政府对于粮食市场的管理较为严格,价格的形成更多地依靠政府定价而较少地依靠市场供求,因此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价格扭曲,从而加剧了小麦、玉米比价不合理的局面。

到90年代后半期,随着国内粮食市场的供求格局由供求偏紧转为供求基本平衡,部分品种略有盈余,小麦、玉米的比价关系也发生了变化。粗略计算,到1997年时小麦、玉米的比价为1.16:1,已经基本处于合理的水平。

但在1998-2001年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的直接消费减少,对肉、蛋、奶等动物性食品的消费增加。小麦消费量在稳中略增,而饲用玉米,特别是用于工业饲料生产的玉米数量急剧增加,其增长速度超过了小麦的增长速度,导致在90年代末时,国内小麦玉米比价出现了倒挂的迹象:小麦价格逐步趋同于玉米价格。并且这种倒挂迹象到2000年后半期时已经演变为小麦价格低于玉米价格的事实,小麦、玉米价格开始出现倒挂现象,并持续到2001年7月。


1985-1999年我国小麦、玉米比价


年份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

比价1.391.591.671.852.412.242.031.741.631.511.781.561.161.061.07

合理的小麦、玉米比价如何确定

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即由在商品上所耗费的活劳动决定的,同时在一定的时期又受供求关系、消费习惯、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背离价值的现象。这一定律既可以解释为什么小麦、玉米价格会出现不合理,同时又为我们确定合理的小麦、玉米比价提供了理论依据:即我们可以简单根据在单位产品上的用工量,即单位产品的成本来测定其价值,并进而测定小麦、玉米的合理比价。

根据这样的原则,笔者考察了1996-1999年间河南省农户种植每亩小麦和玉米所投入的成本,得出在此期间当地小麦、玉米的种植成本比大致在1.2:1-1.3:1之间。

因此,我们可以简单地认为,期间小麦、玉米的合理比价应在1.2:1-1.3:1之间。


1996-1999年河南省小麦玉米种植成本单位:元/亩


1996199719981999

小麦297.57293.71294.11289.19

玉米241.11252.09223.55225.06

小麦玉米成本比1.231.171.321.28

目前小麦、玉米比价已回到合理区间

在2000年7月至2001年6月间的一年时间内,由于玉米价格持续上涨,而小麦价格总体低迷,小麦和玉米比价关系明显失调。受2001年7月份以来国内玉米价格持续下跌,而同期小麦价格稳中有升的影响,小麦、玉米价格倒挂的现象已逐步消除,以当前市场价格计算,小麦、玉米价格已经恢复到合理区间。到11月中旬时,河南省小麦、玉米的比价为1.22:1。

在2000年秋季,由于玉米价格持续上涨,而同期小麦价格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使得市场上出现了小麦价格低于玉米价格的价格倒挂现象。以河南省小麦和玉米的价格变动情况为例,在2000年9月份当地新产玉米上市时,玉米市场平均价格为1000元/吨,而当时小麦的价格只有960元/吨,小麦价格比玉米价格低40元/吨,期间小麦、玉米的的比价为0.96:1。在其后的几个月中,玉米价格不断上涨,小麦价格保持平稳,小麦、玉米价差进一步扩大,到2001年6月份时,河南省小麦价格为1060元/吨,玉米价格则快速上涨至1200元/吨,小麦价格比玉米价格低140元/吨,比价也缩小至0.88:1。国内玉米价格自2001年7月份后开始逐步回落,期间小麦价格则出现了小幅上涨,并稳定在较高的水平,这使得小麦、玉米的价差开始缩小,并最终使得小麦、玉米比价回归到合理水平。到2001年11月中旬时,小麦的价格稳定在1100元/吨的水平上,玉米价格则已经跌至900元/吨,小麦玉米比价重新回到1.22:1的合理区间。

小麦、玉米比价关系回归原因何在?

小麦、玉米的比价回归到合理水平,主要是由于在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后,小麦价格出现总体回升,而玉米价格出现总体下降所致。推动小麦价格回升的主要动力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夏粮小麦连续减产。1999年我国冬小麦的产量为10264万吨,到2000年时减少到9220万吨,2001年又减少至8762万吨。受此影响,农户在销售小麦时出现了一定的惜售心理。? 二是国家开始了新的新库装新粮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基层粮食部门收购小麦的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小麦购销市场,拉动了小麦价格。?

三是受小麦价格降低的影响,很多大中型饲料企业改变饲料生产配方,增加了小麦的使用数量,小麦的消费因而增加。?

在小麦市场价格总体出现回升的同时,玉米价格则出现了下跌。笔者认为,推动玉米价格下跌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7月份以后,玉米产区生产状况改善,使得市场对秋粮玉米的供应预期由此前的悲观转为乐观。?

二是出口状况不断恶化,出口量比上年锐减。?

三是自7月份起市场上就开始流传国家将出售储备玉米的消息,10月底11月初,国家连续进行了两次陈化粮竞价交易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打压了本已疲软的玉米市场价格。?

四是大中型饲料企业改变生产配方后,玉米的消费量有所减少。

小麦、玉米比价回归对市场的影响?

小麦、玉米比价回归将产生以下两方面的影响:?

一是市场上饲用小麦的采购数量将减少。一些大中型饲料企业表示,当市场上小麦和玉米的比价维持在0.9:1或在其以下的水平时,可以考虑增加小麦的用量,但超过这一比价,使用小麦的数量将减少。?

二是玉米的需求量将相应增加。由于玉米相对于小麦在营养成分上更适合做饲料,因此当比价回归后,玉米的采购数量逐渐增加。11月中旬时,辽宁中部地区2000年产中等玉米的最低出库价仅为1000元/吨,山东中部地区新产玉米的平均收购价格也仅为860~900元/吨,对饲料企业颇具吸引力,企业的采购数量在增加。?

明年初小麦、玉米比价将继续缩小?

近期小麦、玉米比价的变化由小麦和玉米价格的变化决定。?

从小麦市场看,年底前影响小麦价格的主要因素包括面粉企业等用粮单位的采购积极性和小麦装新两个方面。但这两个因素均不足以推动小麦价格在年底前出现上涨。?

首先是当前华北、黄淮地区面粉加工企业小麦采购积极性不高,且这种采购心态在年底前不会出现大的变化。因此年底前市场对小麦的需求不会出现大幅度的上涨。?

其次是装新工作对价格的推动力不足。一是装新的消息已经在市场上出现了一段时间,但是未能引发面粉加工企业等用粮单位参与收购的热情,因此也就不能形成有效的价格竞争形势。二是本次小麦装新的数量较7月份少,7月份的装新工作尚且未推动价格大幅度上涨,比照目前小麦市场的供求形势,也很难推动价格上涨。?

从玉米市场看,由于年底前正处于华北、黄淮地区玉米上市的高峰期,而同期饲料企业受玉米市场价格降低的影响,大批量采购的积极性不高,观望态度明显,因此价格也不具备大涨的可能。但是到明年2、3月份时,随着华北、黄淮地区新产玉米消耗殆尽,玉米市场的供应可能会出现偏紧的状态,这将为玉米价格重新上涨提供动力。届时,华北、华南和东北地区的玉米价格有可能出现依次上涨局面?

根据对近期国内玉米和小麦市场价格走势的判断,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小麦价格将继续保持稳定,而玉米价格在年底前也将保持稳定,在明年2、3月份时有可能出现上涨。因此,国内小麦、玉米的比价在年底前将维持在目前的状态,在明年2、3月份时,随着玉米价格的上涨,小麦、玉米价格倒挂的局面还将显现。?

未来小麦、玉米比价将更趋合理?

由于小麦和玉米的价格不仅仅受其价值的影响,还受到供求关系、政府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小麦和玉米的比价也将围绕上述因素的变化而继续发生变化。?

随着我国粮食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在加入WTO后,贸易自由化程度更高,国内供给不足可以通过国际市场来弥补,市场价格将更多地由供求关系来决定,国内价格和国际价格也将趋于一致,并且价格的波动幅度将减缓,波动频率将降低,小麦和玉米的比价也将更趋合理。但不排除个别年份比价仍会出现不正常的格局。(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