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玉米种植划分为六个区,为北方春播玉米区、黄淮海夏播玉米区、西南山地玉米区、南方丘陵玉米区、西北灌溉玉米区、青藏高原玉米区。
1. 北方春播玉米区
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和内蒙古的全部,山西的大部,河北、陕西和甘肃的一部分。本区属寒温带大陆性气候,无霜期短,冬季严寒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湿润,多数地区年均降水量500毫米以上,分布不均匀,60%集中在夏季形成春旱、夏秋涝的特点,玉米栽培基本上为一年一熟制。种植方式有玉米清种、玉米大豆间作及春小麦套种玉米。在玉米栽培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更换新品种,选育或引进高产、抗倒伏、适宜密植的新杂交种。
(2)增加投入,特别是化肥投入,培肥地力,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以充分发挥本区光、热、水条件的 优势,为玉米生长发育创造良好条件。
(3)扩大玉米覆膜栽培面积。
(4)浇足底墒水,适当深播,以利保全苗和促进壮苗早发。
(5)争取早播,加强田间管理,加快前期生长发育,力争提早开花,延长开花至成熟这一段的时间:发挥后期在干物质生产方面的优势。
2.黄淮海夏播玉米区
位于北方春玉米区以南,淮河、秦岭以北。包括山东。河南全部,河北的中南部,山西中南部,陕西中部,江苏和安徽北部,是全国玉米最大的集中产区,播种面积733.33万公顷(约合11000万亩),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30%以上,总产量占全国的50%左右。该区属温带半湿润气候,无霜期170~220天,年均降水量500~800毫米,多数集中在6月下旬至9月上旬,自然条件对玉米生长发育极为有利。但由于气温高,蒸发量大,降雨较集中,故经常发生春旱夏涝,而且有风雹、盐碱、低温等自然灾害。栽培制度基本上是一年两熟,种植方式多样,间套复种并存,复种指数高,地力不足成为限制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在玉米栽培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推广早熟、高产、抗逆性强的紧凑型玉米杂交种。
(2)增加肥料投入,发挥肥料的增产潜力。本区玉米施肥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磷肥不足,钾肥更少,应把肥料施用量提高到施纯氮12千克以上和适量的磷钾肥。
(3)华北地区的套种玉米和麦茬夏播玉米,播时正值一年中最干热的季节,耕作层十分干旱,结合上茬作物后期浇水,在播种前备足底墒,适当深播(6~7厘米),盖严和镇压,是争取一次全苗的重要措施。对于套种玉米,为了减轻共生期间小麦的遮阴,麦收前后还必须再浇一水防旱保苗和促进壮苗早发。
(4)华北地区的雨季一般从6月下旬开始,麦茬夏玉米容易发生芽涝。因此,抢早播种或采用套种方法,促使幼苗在大雨到来之前拔节,可避开和减轻涝害。如8月下旬以后降水量逐渐减少,有秋旱发生时,应浇水促进籽粒灌浆,增加粒重。
3.西南山地丘陵玉米区
包括四川、贵州、广西和云南全省,湖北和湖南西部。陕西南部以及甘肃的一小部分。玉米播种面积400万公顷(合6000万亩)左右,占全国玉米面积的四分之一。属温带和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雨量丰沛,水热条件较好,光照条件较差,有90%以上的土地为丘陵山地和高原,无霜期200~260天,年平均温度14~16℃,年降水量800~1200毫米,多集中在4月至10月份,有利于多季玉米栽培。在山区草地主要实行玉米和小麦、甘薯或豆类作物间套作,高寒山区只能种一季春玉米。在玉米栽培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扩大杂交玉米种植面积,充分挖掘地方种质资源(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纯种称为种质,用它来培育杂交品种),根据生态区划选用单交、双交、三交和群改种,使杂交优良品种面积扩大到 80%以上。
(2)在高寒丘陵地区推广玉米覆膜,争农时、夺积温,单产可增加 30%一50%。
(3)扩大间套复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推广玉米规格种植。
(4)在云、桂南部地区扩大一部分冬种玉米。
(5)本区多数山区丘陵土壤瘠薄,阴雨天气多,应注意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
4. 南方丘陵玉米区
包括广东、海南、福建、浙江、江西、台湾等省全部,江苏、安徽的南部,广西湖南湖北的东部。玉米面积较小,占全国面积的5%左右。
5. 西北灌溉玉米区
包括新疆的全部和甘肃的河西走廊以及宁夏河套灌溉区。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2%-3%。
6. 青藏高原玉米区
包括青海和西藏,是我国重要的牧区和林区,玉米是本区新兴的农作物之一,栽培历史很短,种植面积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