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独家视点» 正文

谁来善待中国的老百姓?

作者: 来源: 日期:2004-09-02
郎咸平先生的一篇文章“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沉默了多日之后,诸多国内知名的经济学家纷纷发表文章,引发了一场空前的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文章。其中,以张维迎先生的文章最为引人注目“善待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其题目就有点引人入胜,一下子就把社会分成了两种人:“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比如文章中提及的一些企业家;“没有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比如我们大众。

中国的改革,包括邓小平倡导的改革恰恰是来自与大众,而不是个别精英,相反毛泽东主导的人民公社,却违背了大众所能承受的能力而失败了。谁都知道,农村生产承包责任制来自于安徽凤阳农民的大胆尝试,而非张维迎先生所说的:“大多数人的意见并不一定代表大多数的利益。邓小平的许多改革措施一开始许多人都不理解,这正是他的伟大之处。”要知道,最先支持改革的是农民!这是历史,不容更改。

“学者在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的时候,不应该被大众的情绪所左右,不应该去迎合某些大众的心理情绪,因为那样做是对社会、对国家是很不负责的。”那么,大众现有的心理难道是一种“自我虐待”的情绪,难道大众就不能关注自身的利益呢?难道大众就不能有利益要求呢?为什么,大众对自我利益的一种强烈要求却被一句“对社会,对国家是很不负责的”就这样掩饰了呢?难道郎先生因为是站在大众的角度发表观点就被证明是“对社会,对国家是不负责的”?为什么张维迎先生站在企业家的角度发表观点就是“对国家,对社会很负责的”?

再说,中国现在的改革焦点不是“善不善待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企业家”,中国的问题不是“没有善待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如果有,肯定不是郎咸平先生里提到的那些企业家,而可能是云南红塔集团的褚时健,可能是长虹的倪润峰,他们把企业做大了,拿的还是国营体制下的工资,最可悲的是褚时健最后因为贪污50万被逮捕。郎先生的文章,并没有说要扼杀我们的企业家,我们不能误解郎先生的意思,这也许是张先生个人的误读,可以理解!

起码在郎咸平文章里提及的企业家都是身价上亿的亿万富翁,物质生活极度丰富,出则名车飞机,住则豪华宾馆,可以利用舆论呼风唤雨……,如果这还不算善待,老百姓的生活那就是猪狗不如。再说,从现在大众的舆论来看,并没有人对他们的生活提出异议,非要他们骑自行车上班,也不是说他们不能拥有亿万财产,又怎么能说大众没有善待他们呢?

的确有几个被杀害的企业家,但看看杀害他们的究竟是谁?2003年2月12日上午,浙江富豪周祖豹老家,被另外一个富豪雇佣的杀手乱捅致死;;2003年1月22日,李海仓在办公室被另外一个生意人枪杀;;2002年11月30日,香港富豪林汉烈在香港一茶室被另外一个富豪雇佣的杀手枪杀,当场身亡。……在这几起案件发生后,一些学者把他们被杀害的责任相当一部分推卸在杀富济贫的思想上,也就是将他们的被杀害怪罪于社会的中下层,而事实上,他们的被杀害于社会中下层无关,无论是李海仓、周祖豹还是林汉烈,倒是让我们对富人本身产生了怀疑,他们那么有钱还不惜铤而走险杀害竞争对手或走上犯罪之路,本身素质值得怀疑。事实上,他们的被杀害主要来自于商业领域的暴力行为,而且商业暴力的最大受害者是社会的中下层而不是富人,应该最大被同情的是社会中下层,尽管那些被杀害的富人也应该被同情。

反过来,再看看一些所谓企业家的行为,工人被暴打,克扣工资,女工被侮辱……受害的老百姓即使从比例上来说都要远远高于受害的企业家,一天因矿难死亡的老百姓比一年受害的企业家还多?究竟谁要善待谁呢?少部分企业家的行为说明了整体企业家的素质,同样,一部分老百姓的牢骚也不能说明老百姓的仇富心理。

要知道,现在大众所关注的焦点不是“国有企业是不是改革”而是“希望国有企业改革好”,谁不希望自己的生活更好呢?但问题是国有企业改革好了吗?大众的生活更好了吗?2003年,中国贫困人口不减反增,说明了什么呢?中国的经济总量在增长,这是事实,但难道那些变得更加贫困的老百姓就应该“饮鸩止渴”吗?他们天生就是“贫困的人”吗?

难道改革就是非要国有资产流失到少部分人口袋里吗?为什么他们不是光明正大的MBO,而是偷偷的MBO呢?为什么整个过程不是公平公正,透明的呢?他们的MBO有什么依据呢?难道因为他们是领导就可以吗?他们天生就是可以MBO吗?张先生的MBO理论给出了这样的依据吗?如果没有监管,MBO凭什么要老百姓认可呢?最希望国有企业改革好的是大众,他们中的很多人依赖国有企业,从这一点上说,大众比我们张先生更期待国有企业改革好,而不是他说的阻碍国有企业改革。

现在中国最没有被善待的“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就是“中国的老百姓”。他们当中有的人因为国有企业的改革被迫下岗,生活窘困;有的人因为丧失土地成为新的贫困人口;有的人因为动迁丧失了居住的场所;……他们算不算为改革做出贡献的人?难道他们就没有为自身利益要求发表看法的权利,难道他们的要求就是“对国家,对社会的不负责”?张维迎先生的观点正是时下有些地方政府“强制动迁,强制下岗”的理论基础,你不动迁,你不下岗,你不送礼……,就是“对国家,对社会的一种不负责”!一句“对国家,社会的负责”就搪塞了中国改革的问题,也太简单了。改革究竟是“对国家,对社会的负责”,还是“不断改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难道大量国有资产流失的MBO也是一种“对国家,对社会很负责”的行为??郎先生说的是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为什么反而是一种不负责行为呢?

张先生的文章似乎隐含着一点,就是中国的大众似乎在阻碍着国有企业的改革,这就大错特错,最希望改革的就是中国的大众,在邓小平倡导的改革中,很多措施恰恰就是大众率先尝试的,从生产承包责任制,到股份制改革,倡导者是大众,但最大利益获得者却不是大众,大众反对的是“贫富差距拉大的改革,是不公平公正的改革”,难道要大众接受“少部分人侵吞大量国有资产的改革”,包括现在的MBO等等吗?难道要那些在改革中丧失权益的大众无条件支持改革吗?问题不在于企业家不可以MBO,问题在于为什么恰恰是那些侵吞了国有资产的人MBO了呢?我们不是“反对他们MBO”,而是质问“他们的MBO是不是公平公正?”,他们愤恨的是“他们当中一部分人曾经侵吞国有资产”而现在却一跃成为企业的主人!而他们自己却更加贫穷了。

“历史上不少伟大的学者正是被公众舆论扼杀掉的”,这毫无根据。精英天生不就是精英的,精英恰恰很多就来自与大众,哥白尼是精英还是大众?邓小平是精英还是大众?邓小平最感人的一句话就是“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被公众舆论扼杀的”难道就是“伟大的学者”?如果翻开历史,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历史上很多伟大学者的理论本身就是错的,就是要被大众所唾弃的,就是要被历史所否定的”,而“大众的很多理想恰恰就是历史前进的方向”。推动中国改革的就是中国最朴素的中国农民!张维迎先生凭什么论断“被大众舆论接受的学者就一定是错误的呢?”理论对不对和舆论扼杀没有必然结果,“邓小平的改革理论被大部分数人接受”难道就是错的?

如果再来讨论中国是不是需要改革,本身以毫无意义,再说老百姓所关注的早已不是要不要改革的问题了。所以张先生也不必再在这个问题上做出任何错误的结论。如果我们的经济学家还停留在是不是需要改革的层面上,断定大众在阻碍改革,实在强人所难。应该更多的关注是如何改革,如何确保改革的公平公正?如何确保大众的利益和改革的利益是一致的,确保大众从改革中受益。这对张先生来说,可能有点困难!但必须提醒的是“历史是人民创造的”。离开大众的支持,改革是不会成功的。

张维迎先生过去倡导的很多改革理论也许是对的,但并不能断定结果也是对的。不妨张先生关注一下现在中国的MBO是不是他当初倡导的那种MBO,也不妨关注中国大众的生活和情绪,不要断定“被大众接受的理论”就是错误的,想当初,张先生的理论不也被大众接受过,推崇过吗?那难道也是错误的?如果说大众反对,不是反对MBO,而是如何MBO,张先生应该完善他自己的理论。

如果还有时间,张先生不妨思考一下:“怎么来善待中国的老百姓”,这个问题大众是不扼杀的,也许更有意义。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