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独家视点» 正文

为政首要在足食

作者: 来源: 日期:2004-09-10
一、我国粮食问题面临新的严峻挑战

(一)无粮不稳观念淡薄。“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是应当长期坚持的一个治国方略和指导思想。近几年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非农业人口已超过4亿,年粮食消费总量以600万吨递增,若要保持2450亿公斤的供给总量需3年-5年才能恢复。因此,“无粮不稳”这根弦要始终绷紧,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和松懈。

(二)结构调整矛盾突出。从粮食区域结构看,南粮北调变成北粮南运,甚至西粮东输,但从粮食品种结构看,低质粮过剩、优质粮紧缺的矛盾依然突出。

(三)“粮食安全”远未解决。目前我国粮食生产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生活和工业生产日益增长的需要。布朗在3月份的报告中分析指出:中国的谷物产量已下降了近7000万吨,自1998以来中国每年的粮食缺口高达5000万吨,大米紧缺尤为严重。近几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不断下降,人均粮食占有量不断减少。加之,粮食等农产品农药残留量居高不下,构成我国粮食安全的一大隐患。

(四)“三大因素”不可逆转。人口增加、耕地减少、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这三大因素,迫切要求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建立粮食和效益平衡机制。

(五)粮食贸易配额增加。随着“入世”承诺的逐款兑现,我国粮食总量将逐步经历一个由基本平衡到重新出现缺口的过程,自给率将降到95%以下,粮食供应不容乐观。

(六)农民种粮积极性仍然很低。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工农产品剪刀差”,导致粮食价格与价值背离。粮食经济作物仍未达到2000年的价格水平,同务工、经商相比仍然偏低,粮价上涨的最大获利者是粮食流通领域中间渠道。现在看来,农民种粮积极性并没有因2003年粮价上涨而提高。据四川省农调队2004年小春种植意向调查资料显示,小春粮食播种面积继续减少,全省粮食播种面积减少1.6%,其中小麦同比减少3.8%。与此同时农资价格上涨,粮食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二、粮食生产深层次问题的成因分析

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从政策到体制多层面的分析,产生粮食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种粮农民难致富。在我国一家一户几亩或十几亩耕地上,仅靠种粮食能脱贫致富的农民并不多,主要原因就是种田成本太高,“露天工厂”难抗自然灾害,粮价又低。

(二)土地零碎难耕种。土地过于零碎,不便于机械作业,直接影响到农民投入的积极性,生怕“肥水流人他人田”。更何况丘陵山区农民大都沿袭传统的人工耕种收割方式,这样不仅把农民困在二亩地上,而且抬高了种粮成本。

(三)强行征地难补偿。如今各地大搞建设,招商引资都在算计脚下土地,用地作筹码招引客商。结果是良田被征用了,补偿金却未拿到,农民也没田长粮了,成为“两无”农民。

(四)农业保险难投保。“露天工厂”难保险,收保金少,赔的数额大,保险公司毕竟不是农民利益的保护神”。

(五)优质品种难推广。我国幅员辽阔,南北和东西环境相差很大,良种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很少有全国通用品种,推广起来也比较难。

三、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对策与措施

(一)禁止滥占乱用,确保粮食耕地基本稳定。保护耕地特别是粮食耕地,是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要严格按照《土地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土地征用制度改革,严禁肆意破坏和滥占乱用耕地,加大土地违法查处力度,确保粮食耕地的基本稳定。今年起,四川省将土地出让总收益的15%用于全省耕地开发。

(二)切实保护稻田粮食生产能力,实行种植业结构可逆性调整。在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过程中,“改制”、“改种”必须以不破坏耕作层为前提,严禁在粮食耕地上种多年生果木、挖鱼池、随意种草和搞永久性的固定设施或取土制砖,保持这些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供应偏紧时,能及时恢复粮食生产,满足社会对粮食的需求。

(三)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农业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要加大农业环境治理力度,减少污染,提高粮食卫生品质,确保粮食食用安全。坚持用地养地相结合,强化耕地保养,实施“沃土工程”,不断提高耕地质量,严禁掠夺式经营,促进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

(四)加大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充分利用WTO规则支持保护的“绿箱”政策,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继续改造中低产田土,改善水利等粮食生产的基础条件,提高抗灾能力和土地生产力,建设一批高产稳产的专用水稻生产基地,为市场提供稳定优质的商品粮源。

(五)推广粮食节本增效新技术,实施科技兴粮战略。加快良种选育推广和保鲜、贮存、加工技术、设备以及高产、优质、高效节本配套实用技术的研究,突出解决粮食生产中镉、铅等重金属超标及农药污染问题,保障粮食食用安全。切实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与效益。特别是在加强农技推广体系、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上增加专项经费投入。四川省在去年投入4000万元的基础上,今年又增加4000万元支持农业,最近又投入5000万元用于全省水利建设。

(六)保护粮食主产区农民种粮积极性。这是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措施。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首先要继续减少滞销粮食的生产,以尽快实现粮食供需基本平衡,并从宏观上管住进口,扩大出口,促使粮食市场价格回升到合理水平。其次,要降低粮食生产社会成本,减轻农民负担。第三,随着中央从粮食风险基金中拿出100亿元补贴种粮农民、5亿元用于良种补贴,对11个粮食主产省(区)降低农业税税率3个百分点,扩大粮种补贴试点范围规模,稳定农资价格,对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启动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等重大政策的出台,产粮大省吉林省拨专款15亿元-54亿元用于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免征农业税。广东从今年起拿出l亿元用于对粮食主产区农民的直接补贴,江苏率先拨付专项基金5000万元用于水稻良种补贴。四川省今年拿出5.2亿元用于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降低农业税3个百分点,取消57个民族县市农牧业税,为农民减负11.9亿元,启动“332”增粮工程和“三百”优质粮食科技示范工程,并明确了水稻、小麦、玉米的补贴标准,为今年我省实现粮食播种面积620万公顷、总产323.5亿公斤的最高水平提供了重要保证。各级政府尤其是县、乡两级政府要相应制定一些具体扶持政策,不折不扣地把上级各项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取信于民;惠泽于民,充分调动种粮农民的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今年,全国人代会上一位代表坦言:“农业弱,农民苦,农村穷,是中国农村最真实的写照。”作为一名农业农村工作者,我感同身受。时隔17年中央下发了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第六个?号文件,最近中央政治局专题研究了粮食生产和农业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更果断的措施,但愿它能给亿万中国农民带来福音,带来希望。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