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国内市场» 正文

通胀预期下的大豆豆粕及玉米套保策略

作者: 来源: 日期:2010-10-20
 据世界粮农组织预测,2010/2011年度全球粮食供求基本平衡,但基于通胀预期和气候因素的不确定性,粮食价格上涨压力依然很大。今年夏季,罕见的高温袭击北半球,俄罗斯、乌克兰等传统小麦出口国因干旱而歉收。入冬后气温骤然下降,气象专家警告说,欧洲可能将面临“千年一遇”的低温天气,中国等亚洲国家也可能难以幸免。加拿大农业部门近期已发出警告,指出小麦和油菜籽的产量会下跌20%左右。市场担忧严寒天气会不会进一步影响全球粮食供应,进而刺激全球粮价进一步上涨。国际粮食价格上涨可概括为以下几大因素驱动:第一,粮食生产成本的提高;第二,粮食供应面积减少;第三,自然气候的恶化;第四,粮食需求用途的增加;第五,投机资金的驱动。

美国农业部10月作物报告微幅上调2010/2011年度全球大豆产量至2.5526亿吨,但美国大豆产量较9月份预测值大幅调低203万吨。全球大豆期初库存较9月份预测值下调241万吨,而总需求基本不变。受此影响,全球大豆库存消费比由9月份预测的18.33%下调至17.68%。库存消费比下降为未来大豆价格上涨提供支撑。

以黄淮流域豆粕现货与大连期货之间的价差为例。黄淮流域豆粕基差有以下特点:一、2009年1月至今,豆粕基差在10元至1262元之间波动。因为大连豆粕期货价格是以产区价格为基准,黄淮流域作为销区,往往有价格升水,所以豆粕基差一般为正值。二、豆粕期现货价格处在阶段性低点时,豆粕基差往往也处于阶段性低位。三、豆粕基差在低位时,往往也是买入豆粕的好时点。

从美豆和国内大豆(豆粕)走势来看,目前都已形成向上的有效突破。当前北半球新豆产量基本确定,后期南美大豆播种面积和产量的变化将成为影响未来大豆走势的关键因素。美国农业部预测数据显示,巴西大豆2010/2011年度产量预计为6500万吨,同比下滑了6%;阿根廷大豆2010/2011年度产量预计为5000万吨,同比下滑8%。但南美大豆尚未全部进入播种期,播种面积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笔者认为,近期在北半球大豆产量基本确定和南美大豆减产预期下,大豆(豆粕)仍有较大的上涨空间。而中期来看则受制于南美大豆产量的变化,这一因素的影响力将会随着南美大豆的播种进度逐步体现出来。长期来看,大豆已跟随其它农产品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

套保策略上,现货企业近期可以适量买入大豆(豆粕)期货,以9月20日大豆(豆粕)期货形成的跳空缺口为止损;中期关注南美大豆播种及产量变化对豆价的影响,出现阶段性调整时,逢低全额套保。

玉米价格展望及套期保值策略

美国农业部10月作物报告向下调整2010/2011年度全球玉米产量至8.1965亿吨,其中美国玉米产量较9月份预测值大幅调低1259万吨。全球玉米期初库存较9月份预测值上调907万吨,总需求上调760万吨。受此影响,全球玉米库存消费比由9月份预测的14.72%下调至14.25%。库存消费比下降为未来玉米价格上涨提供支撑。美国玉米库存消费比也降至30年以来最低水平,由过去的供过于求转为供不足需,这一供需形势的变化成为价格上涨的助推剂,将把国际玉米价格推向新的高度。

以黄淮流域玉米现货与大连期货之间的价差为例。黄淮流域玉米基差有以下特点:一、2009年1月至今,玉米基差在-330元至215元之间波动。二、每年10月份新粮集中上市时,基差一般最小,往往是年度内低点;4月份以后,随着当地玉米的大量消耗,基差开始上升;8、9月份粮食青黄不接的时候,基差一般最大,是年度内的高点。三、玉米基差处于低位时,往往是买入玉米的好时点。

我国新玉米增产已成定局,季节性压力逐渐增大,玉米价格需要一段的振荡来充分吸收和消化收获压力。但长期来看,在企业补库需求及中央储备补库推动下,玉米价格将会出现新一轮上涨。

套保策略上,现货企业可以在新粮上市时积极补充玉米现货库存,同时在大连期货市场逢低适量买入玉米期货进行保值。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