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独家视点» 正文

粮食8连增下进口玉米异涨 或因贸易商炒作

作者: 来源: 日期:2012-05-23

  [ 从去年12月至今年2月,3个月玉米进口184万吨,已超过至去年12月全年累计的175万吨 ]

  当2010年6月,一艘满载着美国玉米的船只抵达中国山东烟台龙口港,结束了中国近15年未进口美国玉米历史之后,最近两年发生的事实表明,当时的进口并非是一个短期现象,时至今日,更多的美国玉米正在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0年6月以来,中国玉米进口一路走高,去年12月至今年2月的三个月里,中国进口玉米184万吨,超过了2011年全年进口量。进口玉米的异常上涨,也随即引发国内激烈的讨论。

  而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对玉米进口的供给、需求、价格优势以及囤积的可能影响因素分析,数据显示,相比于前三项因素对玉米进口的影响,对玉米的囤积或许才是国内进口玉米异涨的真正原因。

八连增下的异涨

  2011年12月26日,国务院首次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全国粮食生产表彰奖励大会,新华社随后报道称,当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11424亿斤,首次实现连续8年增产。然而,矛盾的是,玉米进口却正在增长。

  据中国海关统计月报,2011年12月,中国玉米进口57万吨(四舍五入,具体数值为56.9908万吨,下同),相比于2010年12月进口1.5226吨,足足翻了37.43倍,而从去年12月至今年2月,3个月玉米进口184万吨,已超过至去年12月全年累计的175万吨。

  “产量增长,消费也在增长。”对于业内普遍的说法,中华粮网信息研发总监张智先对本报记者说: “随着国内养殖业规模化、集中化程度提高,饲料用粮增加比较多,预计上年度饲用玉米消费1亿吨,本年度估计在1.05亿吨;预计深加工用粮本年度约为5500万吨,上年度是5250万吨。”

  饲料用粮和深加工用粮,是玉米主要的两大需求。卓越资讯高级分析师孙光梅对本报记者估计称,饲料用粮今年增长6%左右,去年增长在3%左右,深加工用量则受国家对于深加工的政策调控,处于与2011年下半年相对平稳态势,后续会有增长。

  中国社科院农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向本报记者预测的需求量更高——本年度玉米深加工估计需求在7000万吨;饲料用粮需求在1.3亿吨。

  虽然增长的预测不一,但是根据大多机构对玉米需求的预测,玉米的总体需求与玉米产量并没有太大的出入。

  张智先预计2011年玉米总产量约为1.80亿吨。李国祥则表示:“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1年玉米的产量在1.9亿吨。我们估计实际产量还要更多,因为据说有很多产量并没有上报,实际产量在2亿吨。”

  “但是2011年的玉米质量并不高。”张智先解释,“包括河南、山东、河北在内的黄淮地区许多地方玉米品质出现明显下降,特别是霉变超标严重。主要原因是玉米生长后期出现了持续的连阴雨天气。根据国家粮食局的调查,河南省玉米一等品率较正常年景降低15%;不完善率和生霉率明显增加;符合中等要求的比率比正常年景降低20%。”

  即便如此,国家粮食局《2010年中国粮食发展报告》中称:“2009年玉米产需基本平衡,国家粮食库存充裕。……2010年预计玉米产能大于需求,结余较多。”

  2011年初,四川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通过媒体预计2011年中国玉米进口量不会大增。但是从2011年10月开始,进口玉米就开始进入了异常增长,2011年秋粮上市的喜讯也并未改变异涨的势头。

进口玉米有价格优势?

  国内玉米供给充裕,但仍不能阻止进口玉米的骤增,这意味着国内供给并不构成玉米进口异涨主因。那么,进口玉米的价格优势也许是一种可能,但事实并非如此。

  张智先预计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全年度的玉米进口量约在400万吨~450万吨,孙光梅预测最少的进口500万吨。而从有关港口的近期玉米到港价格数据来看,进口玉米与国内玉米的价钱都在2500元/吨左右,比较优势并不明显。

  张智先表示:“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随着国际玉米价格回落,国内外玉米价差开始缩小,并且国内玉米价格逐渐高出国际玉米进口价格。”

  业内普遍分析认为,2011年第一、第二、第三季度,国际玉米被认为没有价格优势。如果企业因为价格因素大量进口,根据40天左右的进口周期,2011年11月前后还不会出现大量进口的现象。

  张智先预计前期到港的这些玉米仍然以政策性进口为主,主要是履行去年的合同。

  据张智先掌握的数据来看,从2009年下半年国家开始拍卖临储玉米以来,截止到去年第三季度末,临储玉米拍卖累计成交量超过4700万吨。从国家粮食局《2010年中国粮食发展报告》来看,2009年成交政策性玉米1630万吨。

  张智先认为,虽然国家临储玉米数量见底,但其他政策性玉米库存充足,加上今年玉米丰收和进口玉米的增加,国家调控玉米的能力较强。 政策性进口不一定是储备需求,很有可能在存放一定时期之后根据市场需要就会投放市场。

  国家粮食局的消息显示,2011年下半年追加安排中央储备玉米轮换计划370余万吨,并要求中储粮总公司在2011年11月底前安排轮出,以增加市场供给,满足接新前玉米市场需求。

  李国祥表示:“从简单供需数据来看,似乎玉米在近期的缺口并不存在,但事实上,玉米深加工的实际需求是超乎我们想象的。据我所了解,只要有玉米,再多2000万吨,玉米深加工企业都能消化,因为玉米深加工产能非常大。”

  他解释:“深加工以及饲料用粮需求一直都在增长,进口异常会发生在2011年11月之后,我估计主要是地方利益驱动。作为深加工,地方能从相关企业的发展中获取较多的税收利益。2011年石油价格的快速增长,使得玉米乙醇可以预测的价值更大,对企业对地方的利益驱动也更加大。”

  但是,玉米深加工项目发展在2007年就开始遭到限制。2011年下半年,国家有关部门又发出《关于调整变性燃料乙醇定点生产企业税收政策的通知》:2011年10月1日起,变性燃料乙醇,将逐步取消增值税退税政策,同时恢复征收消费税,至2015年1月1日起,增值税退税政策则完全取消,并征收5%的消费税。

  作为变性燃料乙醇定点生产企业中粮生物化学(安徽)股份有限公司公告显示:2011年该公司每吨燃料乙醇获得的补贴,比之2009年,已经基本减半。

与囤货和炒作有关?

  2011年11月,进口玉米异涨,2012年元旦之后,国内玉米看涨的观点开始在业内被广为认同。

  国内玉米产量创新高,进口玉米却在大增;港口库存却在高企,价格势头被认为看涨。光大期货高级分析师王娜在媒体上表示:“今年库存高和消费走弱之间有直接关系,往年这个季节库存高企情况不会如此突出。”

  孙光梅表示:“因为对后市看好,很多贸易商拿货比往年早,比往年多。到今年四五月份,山东产区只有三至四成余粮(农户处只有一成左右),东北产区只有一两成余粮(农户处更低),比正常年份都少了两成左右。”

  囤货看起来比往年更加明显。孙光梅认为,基于去年部分深加工企业与饲料企业对于玉米加工反而不如直接销售玉米更来得合算,因此这些企业与中间商成为预期未来玉米仍存上涨空间,这种良好预期导致部分市场流通商屯粮意向加强。

  囤货的加大,也就是资金炒作的加强。在2010年进口玉米相比国内玉米价格较低时,国家粮食局当时就东北市场表现分析表示,2010年,国内玉米新增供给量与国内消费大体相当。年度内并不存在供求缺口,国家收购的临时存储玉米又陆续供应市场,国内玉米供给数量充足,当前东北市场之所以表现出强劲的购买需求,与各类企业在看涨预期的推动下,增加玉米库存行为有关,有囤积和炒作的原因。

  “贸易商整体对国内玉米价格的影响的确在加大。”孙光梅说。

  在张智先所在的河南市场,他了解到的确有跨国企业在国内收购玉米。“他们收购的量我不知道,但我预计占市场收购量的比例很小。他们就是正常的贸易行为,对市场影响并不大。”

  据孙光梅掌握的资料,囤货的贸易商还是以国内的为主,有外资背景的贸易商比较低调。“我所了解的外资背景贸易商(企业)收玉米主要以深加工为主,参与贸易的很少。像嘉吉也参与贸易,但我所了解,他们参与贸易的量很少。”

  “当然,不排除一些外资企业以深加工为由收购,最后又转向贸易,抛向市场。不管怎样,外资收购对国内玉米价格的影响还是很小的。”孙光梅说。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