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十八大代表名单中,有一批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他们是善与美的象征,是全社会的“道德标杆”;他们德才兼备,心系群众,敬业奉献,永葆共产党员的本色。他们,就是近年来涌现出来的触动人们心灵的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为此,本报特辟专栏,刊登当选为十八大代表的李登海、吴菊萍等道德模范、重大典型的感人事迹,营造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社会氛围。
7个中国夏玉米高产纪录,并创亩产1402.86公斤的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选育出100多个紧凑型玉米杂交品种;创经济效益1100多亿元……李登海在杂交玉米方面的突出贡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人们称他为“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并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齐名,被业界誉为“南袁北李”。
党的十八大代表、第二届全国敬业奉献模范李登海,现任山东登海种业(002041,股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主任。即使已经身家十几亿元,他仍然是老样子,戴着大草帽、穿着工作服、脚上穿一双胶鞋,平日里最常去的地方就是玉米地,除草、施肥、浇水、喷农药是他最常干的活儿。
“中国人多地少,要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必须走提高单产的道路。”40多年来,面对中国的特殊国情,李登海始终以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民的增收为己任,把选育杂交玉米高产品种、开创中国玉米高产道路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和人生追求。
1972年初,23岁的农民技术员李登海担任了村农科队队长。他偶然得知,美国农民华莱士将春玉米亩产提高到创纪录的1250公斤。而在当时,我国的夏玉米亩产只有一两百公斤。于是他下定决心进行玉米育种和高产栽培研究。
在我国北方,玉米一年只能种一季。为了加速育种速度,李登海到光热充足的海南岛进行玉米加代繁殖。1978年,李登海离开山东,来到海南岛南端的三亚荔枝沟,租赁土地进行玉米加代育种。一年一育种变为一年三次,他把自己的科研生命延长了3倍,34年选育了106代。在海南育种基地,他连续度过了30多个春节,唯一一次和家人一起过春节也是在海南的玉米试验田里。
他始终身处科研一线,为了事业,远离家乡、远离亲人,不断对玉米高产进行攻关研究,一次次刷新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1979年,“掖单2号”紧凑型玉米杂交种,创造了我国夏玉米亩产776.6公斤的新纪录;1989年,“掖单13号”亩产1096.29公斤,创造了夏玉米世界纪录;2005年“登海661”(登海超试1号),创造了亩产1402.86公斤的世界夏玉米高产新纪录……
李登海还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每年都无偿将试验示范种子发送全国几百个科研单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由登海系列自交系或衍生系培育成的玉米杂交种达到了200多个,至2008年在生产上推广面积已达12多亿亩,增产玉米1000多亿公斤,创经济效益1000多亿元。
他响应国家号召,先后在宁夏、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地投资近亿元建立玉米生产基地和加工中心,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带动当地农民致富和促进农民就业近4万户。他建设了玉米良种、蔬菜良种、小麦良种、花卉栽培等六大培训基地,广泛开展大规模科技培训,基地每年培训农村群众两万多人次,直接带动5万多农户增收。
“种子问题关系国计民生,也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研究玉米高产,就是要为破解国家人多地少的矛盾探寻道路。”玉米高产攻关探索研究,这是李登海一辈子专注的事。一个农民培育出创造世界纪录的玉米产量,并且企业成为上市公司,创造身家十几亿元的财富,源于他对自己事业的热爱和报效祖国、乐于奉献的献身精神,靠的是他不畏劳苦的实干精神和爱学习爱钻研的优秀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