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独家视点» 正文

解读一号文件改革核心

作者: 来源: 日期:2014-01-21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2014年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意见确定,进一步解放思想,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从2004年开始,这已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11年聚焦“三农”,充分说明“三农”仍然是“中国问题”中最重要也最迫切待解的内容。而意见中明确的解决办法,不出公众所料,仍然定格于“改革”二字。

  如果留意一下,就会发现,“改革”这个关键词始终没有从2004年以来的一号文件中退隐。时间到了2014年,中国依托包括农业的贡献,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城市化取得世界瞩目的成就,关于“三农”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又在哪里?

  看到“三农”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需要一份清醒。诚如新华社文章所说,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不是为改而改,“是由问题倒逼的”。环顾当下中国,城乡二元体制依然顽固,维护农民权益机制尚待完善,而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又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尖锐,城市化中的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农村人口大规模流动所导致的谁来种地、留守难题等。

  针对这些问题,在改革的大方向下,不难看出,意见的重点在三个方面,一是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力度,二是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三是完善和创新乡村治理模式。

  把这三个方面的思路和当下“三农”的紧要问题对照,其针对性一目了然。从去年年末中央农村会议到今年发布这个意见,“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成为一个响亮的口号,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力度。可以明确,未来国家将会增加对农民种粮补贴,提高粮食收购价格,也会出台一些举措对粮食生产大县进行资金扶持和补贴。不论哪种措施,对农业和农民都是利好的消息。一旦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谁来种地”的难题必将自然消解。

  破除“三农”中的体制机制弊端,目的只有一个,即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市场能办的交给市场,社会能办的交给社会,让农村资源要素真正充满活力。在“三农”体制机制改革中,土地改革注定是最要害的问题。尽管意见中“稳中求进”一词或许会引发土地改革可能难有实质进展的担心,但“不搞‘一刀切’、不追求一步到位,允许采取差异性、过渡性的制度和政策安排”的论述又分明表示,只要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这一原则,未来土地改革大有可为。尤其是前不久农业部部长明确表示,力争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只要这一工作顺利完成,在明晰农民对土地处置权的前提下,中国的土地流转更加规范更加活跃可以预期,而这与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的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的精神完全一致。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三农”尤其要解决好“人的问题”,“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人的问题”的凸显,可以说贯穿于每一个具体而微的改革事项中,无论是要破除体制机制弊端,还是要完善和创新乡村治理模式,万变不离其宗,都离不开对农民权益的坚定维护,“三农”的所有热词,土地,户籍,自治,最终还是要回到“权益”二字。因此,一切操心“三农”、为“三农”而服务的人都有必要摆正位置:“三农”中,核心是农民。而农民又是一个权利主体,这一点必须得到最大的尊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余年的经验说明,这一点如果尊重得好,“三农”的困难就小一些。今年一号文件中屡见“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农民实践创造”等表述,实有深意存焉。

  新的改革部署已定,“三农”的明天可以期待。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