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基础知识 » 正文

中外粮食安全概念比较

  作者: 来源: 日期:2014-02-28  

  中国仅用世界6%的淡水和9%的耕地养活了21%的人口,近10年实现了连续增产。

  但中国粮食生产却用去了世界化肥的1/3和农药的1/4,粮食增产的基础还比较脆弱,粮食不安全的因素也在增加和发展。目前,粮食安全问题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对中外粮食安全概念进行比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联合国粮食安全概念

  粮食安全概念,是1974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应对世界粮食危机提出来的,至今经历了重大演变。

  1972~1973年,世界谷物连续两年减产,导致世界谷物年末库存锐减,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30年以来,最严重的世界粮食危机。世界谷物安全系数从1971年的18%下降到1973年的14%;1974年国际市场谷物价格在前一年大幅度上涨之后达到1950年以来的顶点,引起了世 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1974年11月,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召开了第一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通过了《世界粮食安全国际约定》,首次提出了粮食安全(FoodSecurity)概念。当时的定义是: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物。《约定》要求各国采取措施,保证世界谷物年末最低安全系数———当年末谷物库存量至少相当于次年谷物消费量的17%~18%,其中:6%为缓冲库存,11%~12%为周转库存,周转库存相当于两个月的口粮消费。凡一个国家谷物库存安全系数低于17%,为不安全;低于14%,为紧急状态。

  当时,粮食安全概念与以下观点紧密联系:如果世界有更多的谷物库存,以及如果国际谷物价格波动能够控制在适当范围,各国的粮食安全就有保证。因此,第一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建议和《世界粮食安全国际约定》中提出的战略,特别强调保持粮食供应稳定,以便在普遍作物歉收时确保有粮食供应,特别是保持最易受害国家 的消费水平。同时,世界粮食安全的实现取决于粮食产量增长,特别是低收入缺粮国家的粮食产量增长。

  1996年11月13日~17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召开的第二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通过了《世界粮食安全罗马宣言》和《世界粮食首脑会议行动计划》,对粮食安全的定义作了新的表述:只有当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包括个人、家庭、国家、区域和世界各级实现粮食安全。在这方面,需要各级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每一个国家必须采取符合其资源和能力的战略,实现各自的目标,同时开展区域和国际合作,组织起来集体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实现可持续粮食安全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其主要责任在于各国政府。

  上述《宣言》和《计划》还提出了家庭粮食安全综合指数,试图直接体现前面提到的所有粮食安全的3个要素,即粮食供应量的提供、稳定和获得粮 食。确定了国家一级粮食可供量充足程度的指标:人均粮食供应量(即平均膳食能量供应量)、粮食短缺率(长期营养不足发生率)及家庭粮食安全综合指数,以此作为衡量粮食是否安全的主要指标。

  中国粮食安全概念

  目前,国内学者对粮食安全概念认识不一。

  中国原派驻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官员、高级经济师吴天锡认为,粮食安全是一个发展的概念,粮食安全是应对粮食危机提出来的。基本要求是通过一系列措施推动各国政府重视世界粮食安全问题,采取相应国家政策措施,消除粮食危机的因素。

  粮食安全还强调“所有的人都有获得粮食的能力”,这就把粮食安全活动从一个国家延伸到每一个家庭的每一个人,形成了家庭粮食安全的概念。

  中国管理科学院农业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郭书田认为,中国粮食安全应包括5方面内容:第一,粮食国 内自给率。中国粮食白皮书承诺95%左右,建议在90%左右。第二,粮食库存安全系数。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约定粮食库存安全系数为17%~18%,中国大大高于这一比例,不能认为储粮越多越好。第三,农民收入。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要大幅降低粮食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第四,生态环境。粮食安全要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第五,食物安全。

  我们认为,“FoodSecurity”直译为“食物安全或食物保障”,现在约定俗成译为“粮食安全”,实质是食物安全。就一个国家而言,粮食安全是“化解和消除粮食危机各种因素,保证每一个人生活具有足够、富有营养的粮食”,应是粮食生产的安全、粮食流通的安全、粮食消费的安全。中国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表明,国家粮食安全应坚持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的原则,做到谷物基本自给。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