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独家视点» 正文

热点关注:稳产增收解粮忧

作者: 来源: 日期:2014-03-20

  一年之计在于春。当前,我国北方冬麦区正抓紧春季田管,水稻产区大力推进集中育秧,西北地区重点抓春季覆膜,东北地区做好适期播种的各项准备。今年农业生产开局良好,但我们应当看到,粮食增产仍然面临耕地、水资源要素的制约,要继续推进主产区建设、提升农民的积极性,挖掘增产潜力。

面积增加农资足

  今年农业生产开局良好,全国粮食意向种植面积稳中有增,种子、柴油、农膜、农药价格基本稳定

  人勤春来早,各地备耕忙。全国种粮大户、辽宁辽中县许家村农民于会怀的电话这几天不停地响。尽管春播还没开始,他带领的粮食合作社的订单却已接了不少。“合作社采取统一耕作、统一管理的方式管理着社员的3万亩地,按照现在的趋势,今年面积还会增加。”

  东北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大粮仓”,粮食产量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据辽宁省农委统计,全省种子、农膜、化肥等物资供应充足,粮食作物意向种植面积同比略有增加。今年该省鞍山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23.6万亩,与去年基本持平略增。目前,种子、化肥七成已到达农户手中,价格与去年基本持平略降。

  据农业部调查显示,今年全国粮食意向种植面积稳中有增。春耕农资量足价稳。杂交玉米、杂交水稻和棉花种子供大于求。化肥供应充足,价格稳中有降。种子、柴油、农膜、农药价格基本稳定。

  由于气温回升迅速,在夏粮主产省河北省,冬小麦从南往北已陆续返青。连日来,河北省农业厅小麦专家组奔波在各地麦田进行实地考察。专家认为,全省主体麦田苗情长势良好,群体、个体优势得到保持。返青适时提早,全省一、二类苗比例提升到92%,是历史上较高的一年,为小麦均衡高产打下了基础。

  冬小麦占夏粮产量的九成。“当前,夏粮生产基础较好。”农业部总经济师毕美家介绍,今年冬小麦面积比上年增加百余万亩。当前主产区大部墒情适宜,麦田群体充足、个体健壮,全国冬小麦一类苗面积同比增加2.5个百分点,是近17年以来同期最高值。

  尽管今年农业生产开局良好,但春季气候的不确定性对春播的影响以及病虫害威胁不容忽视。小麦专家、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瑞奇说,由于部分麦田播种量偏大,加上越冬期气温较高,亩茎数超过120万的麦田倒伏威胁加大。部分麦田未浇封冻水,加上整地质量差,导致旱情显现。由于越冬期气温偏高,不利于降低病虫草越冬基数,春季病虫草害的威胁较大,目前红蜘蛛在部分麦田已经发生。

增产尚有忧和患

  当前,无论是从农业靠天吃饭的实际,还是从粮食生产主体积极性来看,粮食生产远未到“高枕无忧”的时候

  粮食连续增产,今年又实现良好开局,但无论是从农业靠天吃饭的实际,还是从粮食生产主体积极性来看,粮食生产远未到“高枕无忧”的时候。

  在记者采访中,不少“老农业”都说粮食生产有“两怕”,“一怕”老天不帮忙,抗灾减灾任务重;“二怕”粮价不高,农民不愿意种。我国是典型的季风性气候,相对于南美、欧洲等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先天不足,容易受灾害影响。幸运的是,近10年全国农作物受灾、成灾面积,分别比上一个10年减少25%和33%。连年增产部分得益于“天帮忙”。但在全球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的背景下,今后气候难以预料。

  近年来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让农民受了益,但由于种粮的比较效益低,持续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面临挑战。全国农民纯收入中,来自种植业的比重仅占26.6%。辛苦种地一年不如外出打工一月。种地,对于相当数量的农户而言,正成为某种程度上的“鸡肋”。随之而来的是,农业劳动力呈现老龄化、女性化和低教育水平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据测算,城镇居民人均消费食用植物油比农民多24%,猪牛羊肉多51%,禽蛋多87%。而1斤鸡蛋需要2斤粮食转化,生产1斤猪、牛、羊肉平均消耗粮食分别达3斤、5斤、7斤。随着人口刚性增长和城镇化加快,未来一段时期每年粮食需求增量超过200亿斤。

  当前,粮食生产的可控性还不高,未来粮食增产面临耕地、水资源要素的制约将日益明显。据测算,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占用耕地约600万亩,今后继续扩大粮食作物面积的难度越来越大。同时,农业资源利用强度高、转化效率低日益凸显。当前,农田灌溉用水缺口达到300多亿立方米,当季化肥利用率仅为33%。

  在以上诸多背景下,粮食进口持续增加。2013年,中国谷物进口接近1500万吨,三大谷物净进口已经出现。大豆进口突破6000万吨,进口量已接近国内产量的4倍。粮食进口尚没有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构成影响,但已凸显出我国粮食供求格局正在由“总量紧平衡”向“结构性短缺、产需缺口扩大”转变。

高位爬坡有潜力

  粮食生产高位爬坡非常艰难,但继续增产依然有潜力,要不断加强科技创新,着力提升单产水平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面对新形势,必须合理配置资源,集中力量首先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就是保谷物、保口粮。中央提出的构建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这是今后粮食生产的行动指南。

  要推进主产区建设,壮大粮食增长主力军阵容。目前全国75%以上的粮食产量、80%以上商品粮、90%的粮食调出量来自主产区。今后,国家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要进一步向主产区倾斜。

  要提升农民的积极性,夯实粮食生产的微观主体。今后可按照“稳定存量、增加总量、完善方法、逐步调整”的要求,健全粮食生产扶持政策体系。调整扶持对象,向新型种粮主体倾斜;调整扶持重点,更加注重提升种粮科技水平;调整扶持方式,更加注重物化补助。

  确保产能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科技支撑则是挖掘增产潜力的关键。我国正在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以产粮大市、大县为主的核心产区,还要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做到藏粮于地。同时,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集成创新,提升单产水平。

  农业部种植业司司长曾衍德说,粮食生产高位爬坡非常艰难,但继续增产依然有潜力。首先表现在科技增产有潜力。目前,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实际单产仅为品种区试产量的50%至80%,预计到2020年我国粮食作物还要完成1次至2次品种更新,而通过大规模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和增产模式攻关,每亩单产可提高30斤至40斤,增产潜力在500亿斤以上。

  其次是地力增产有潜力。按照规划,到2020年底,全国新建高标准农田8亿亩,高产田更新提质建设2亿亩。同时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质提升等项目,提升基础地力水平。据专家测算,高产田更新提质后亩产可提高5%,中低产田改造后亩产可提高20%,新增生产能力1000多亿斤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