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产业政策» 正文

如何让农业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作者: 来源: 日期:2014-06-16

  电商与农业结合就是网上卖农产品吗?“耕地宝”说那太简单了。

  基于电商与农业结合而产生的“耕地宝”,把单纯的电子商务又往前推了一步。“耕地宝”不仅卖农产品,重要的是把“私人定制”引入了农业种植,这就使传统农业、大路货农产品开始披上个性化产品标识;更重要的是,“耕地宝”引入了更多资本来经营农业,这就使农业经营有更多的钱,在改变“弱势”、“弱质”体型的同时,逐渐走上标准化、安全化生产。

  “耕地宝”为什么能做到这点?对这个问题,“耕地宝”的几个年轻经理人谈了很多。比如,他们希望电商能为农民做更多的事情,希望电商能在传统农业领域有更大的作为,希望电商能走出单一买与卖的路径,等等。无论作为商业理念,还是事业追求,他们的回答都充满了信心与激情。把这种信心与激情放在“耕地宝”的平台上,它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敢于突破、敢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可以说,没有这种创新精神,就没有电商与农民、资本与耕地的深度融合。

  我国农业发展到今天,很多新老问题交织到一起,需要的就是这种创新精神。

  从我国农业发展历程来看,今天取得的成就,靠的也是改革创新。起于改革开放之初的土地“大包干”,既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举,也是农业经营体制的一次重大创新。“大包干”之前,7亿农民种粮仍然吃不饱肚子;“大包干”之后,种粮的人少了,大家吃得更饱更好。这是因为经营体制的创新,从根子上解冻了“板结的土壤”,让土地释放出巨大活力。

  进入21世纪,国情农情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场农村面临着更大挑战,过去千家万户分散种地的状况很难适应现代农业和市场竞争要求,这就需要在“大包干”基础上对农业经营方式、农业经营机制不断创新。于是,自2013年起,以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组织等为标志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量出现,并正在成为现代农业经营的主力军,逐步改变着传统农业的小散格局。

  从“大包干”到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模式,是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两次重大创新,极大地改变着中国农业的面貌,也是农业创新发展的生动体现。但是,创新没有止境,对农业而言,有了体制机制的创新,并不能解决农业经营的所有问题,在具体的组织方式、经营方式上,还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找到适合国情农情的具体路径与方法。

  “耕地宝”就是这种探索创新的产物。“耕地宝”做的事别人没有做过,怎么做、能否做好,没有现成答案,它必须自己分析、创新解决。农民耕地分散、效益不高,而分散的消费者希望吃上自己的农产品、有闲散资本,“耕地宝”就把消费者凝聚在一起形成股东,为农业带来资本;农民不知道种什么好,“耕地宝”有“私人定制”,解决卖难。这种吃透了耕地和市场行情而形成的商业路径,虽然还只是开始,已经获得了市场广泛响应。

  当然,即使作为商业案例,今天的“耕地宝”也不能说已经成功。它既面临现实的考验,比如去哪里租地、能否获得持久稳定的消费投资者、多长时间能扭转亏损;也面临长期的压力,比如是否有能力经营更大更广的耕地、怎样解决制约农产品递送的农村物流等基础设施问题,如何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以及很多未知的困难等等。这些问题,既考验“耕地宝”,也考验全社会。

  如何面对困难与考验,正如“耕地宝”的一位年轻经理人所言,既然在创新中开始,就只有在创新中找到走下去的办法。

“耕地宝”走好。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