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玉米淀粉期货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整体交投较为活跃,交易量达17121手(单边,下同),成交额为4.82亿元,持仓量为3620手。现场观摩交易的玉米深加工行业人士认为玉米淀粉期货的表现理性、流动性适中,符合市场预期,并对未来发展充满希望。
玉米淀粉期货上市首日共推出5个合约,整体呈现“近弱远强”格局。至收盘,主力合约1505成交14562手,收盘报2793元/吨,下跌0.25%。
“玉米淀粉期货首日表现充分体现了市场参与主体对淀粉基本面及期货交易规则研究透彻,整体操作比较理性谨慎。”新湖期货研究所副所长时岩认为。
作为玉米的下游产品,玉米淀粉与玉米价格相关性较强,在两品种间进行跨品种、跨合约的套保套利,是玉米淀粉期货重要的投资价值之一,因此投资者较为关注玉米淀粉期货上市首日存在的套利良机。
“玉米价格占玉米淀粉成本的70%以上,可以参考玉米期货盘面的价格价差来推算玉米淀粉期货的价格价差,从首日表现看,9月玉米淀粉升水5月是比较合理的。”国投中谷期货研究员刘国良表示,玉米淀粉期货首日表现基本反映了市场对基本面的预期。
对于玉米淀粉期货未来发展的前景,市场人士普遍较为看好。时岩认为,玉米淀粉期货的三大属性是其未来活跃的天然优势:一是具备华北玉米价格属性,可以在一定时间一定程度内作为华北玉米的对冲工具;二是具有农产品中的工业品属性,其波动率要超过玉米;三是具有弱政策性。国家的政策干扰目前主要在几大主粮品种上,玉米深加工企业虽然不时受到政策干预,但总体干扰是间接的和偏弱的,对下游加工品无政策干预。国内农产品期货中能够摆脱政策管制自由波动的品种多数较为活跃,这也预示着玉米淀粉期货有一个相对良好的环境。
“品种的炒作题材较多,如国家进出口政策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资本退出等,都可能触发淀粉波动率放大。”时岩说。
据了解,我国的淀粉工业发展还较为初级,一旦如美国一样向下游纵深发展,将会带来行业新的格局调整和新的市场需求。中国淀粉工业协会秘书长孙明导在“玉米淀粉期货服务实体经济座谈会”上表示,玉米淀粉期货的上市对引导玉米加工行业规模化发展,有效促进产业整体升级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市场人士乐见一个波动率格局不缺乏题材的品种,其必会吸引市场的目光,推动这一品种充分发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