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6月份的“疯狂”上涨走势相比,进入7月份以来,国内玉米市场有些“大反转”,“水灾”成为玉米市场关键词。超期储存玉米拍卖持续进行,但投放数量及成交率呈现“双降”格局;南方港口库存快速回升,其价格出现“急跌”。此外,天气炒作渐入佳境,尤其是近来我国南方遭受多轮暴雨侵袭,部分区域出现了类似于1998年夏季的洪涝灾害,其对处于生长关键时期玉米产量及质量的影响牵动人心。
洪灾对玉米产量实质影响有限
小暑节气,天气开始炎热,农作物也进入茁壮成长阶段。今年中美两国新季玉米长势普遍良好,国际玉米市场也缺少了一个天气“炒作”的理由。目前来看,美国7月中旬以后气温可能升高,但因届时玉米授粉已进入中后期,故对于玉米单产影响有限。中国方面,小暑过后玉米真正进入关键授粉期,天气的异动及其对单产的影响从某种程度来看也影响着国内“去库存”的大目标。
从国内来看,近期我国湖北、安徽、湖南、江苏等长江和淮河太湖流域遭受多轮暴雨侵袭,部分区域出现了类似于1998年夏季的洪涝灾害。不过,鉴于在天气对农业生产方面素来有“旱一片,涝一线”的说法,而受灾区域玉米种植面积总和仅占全国玉米总面积10%左右,故此次南方洪灾对国内玉米产量的实质性影响有限。
从我国东北、华北两大主产区来看,目前玉米整体长势良好。东北已陆续进入拔节-抽穗阶段,上周辽宁春玉米一类苗比例提高7%,黑龙江提高4%;华北春玉米进入拔节期,夏玉米大部处于三叶至七叶期,发育期接近常年或偏早3~6天。
从美国来看,随着美玉米进入抽丝授粉阶段,气温对于当地玉米单产影响较为显著。不过,由于下周美国中西部天气特征持续良好,市场对于玉米授粉的担忧已消失,贸易商表示,目前美国玉米产区墒情堪忧的面积仅占美国总面积的5%~10%。诚然,美国气象模型和欧洲气象模型再次达成一致,7月中旬中西部闷热天气笼罩,气温持续回升,但其对于大豆单产的影响料明显甚于玉米。
总体来看,与当前中国玉米“去库存”大目标相左,今年中美两国玉米主产区天气十分有利于再获丰产,中国南方洪涝灾害对于主产区集中在北方的玉米而言影响有限。虽然目前国内玉米尚处于逐步进入授粉关键期,天气影响存在不确定因素,但如何在现有库存量已经超过2亿吨(相当于国内一年消费总量)的情况下迎接秋季新一轮玉米大量上市,正成为有关决策部门应该考虑的严肃问题,尤其是在当前拍卖陷入低谷的背景下。
南方港口玉米价格出现急跌
7月份以来,南方港口玉米现货价格持续高位大幅回调,目前广东码头玉米现货报价已回归至此轮大涨之前2050~2070元/吨,较上周最高位累计回调110~130元/吨。在前期高利润刺激下,近两周北方港口玉米南下数量明显增加,南方港口玉米库存快速回升是市场重归理性的重要原因。
按照目前北方港口玉米收购价1850元/吨(多为轮换玉米)、理论平舱1900元/吨推算,南方现货2050元/吨,则粮商利润可达50元/吨左右。当然,在当前集装箱玉米大行其道的背景下,南方玉米到货实际成本可能更低,因此,未来一周南方港口玉米价格仍将易跌难涨。
与此同时,目前南方进口谷物库存维持相对高位,广东港口高粱、大麦和DDGS库存可高达51.3万吨,可供饲料企业消耗一段时日。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自6月份开始,华北产区新小麦在饲料配方中的使用正方兴未艾。
目前,南方沿海地区禽料小麦码头报价为1800~1900元/吨,猪料小麦码头报价为2200~2350元/吨,较之轮换玉米2000~2100元/吨的定价已有一定优势,可望成为进口谷物之后另一个玉米替代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