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国内市场» 正文

惊蛰到气温升 玉米适时出售莫放松

作者: 来源: 日期:2017-03-06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病菌滋生将令东北玉米“地趴粮”面临霉变风险,气温快速回升也给华北产地玉米保管带来难题。市场化改革背景下,玉米价格上涨面临多方压力,提醒农户择机售粮,谨防过度压粮而受损。、

  为避免出现农民卖粮难和大面积坏粮现象,继春节前“40天攻坚行动”之后,吉林省政府部署启动玉米收购“百日会战”,从2月10日至5月20日的100天左右时间,全省力争收购玉米1500万吨。

  目前吉林基层玉米余粮在东北四省区中最多,加上前年省内收购的1550万吨玉米,若充分发挥社会多元主体入市收购、外销能力,以及扩大玉米加工企业的就地转化能力,该省有望实现新产粮源整体产销均衡。

  进入3月份,基层集中售粮拉开帷幕,但预期行情低迷抑制市场购销活跃度,包含吉林在内的东北四省区以及华北产区,均面临农户卖粮和市场承接难题。

气温回升提高基层存储风险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月末,黑龙江基层农户售粮七成 多,吉林六成,辽宁接近八成,内蒙古六成多,东北四省区整体余粮三至四成;山东、河南不到六成,河北不到五成,粮质及价格因素致华北玉米“南下北上”受阻,加之东北粮入关影响,今年华北玉米售粮进度同比偏慢。

  气象资料显示,2016年冬季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9摄氏度,是我国自1961年以来的“最暖冬”,今年春季或将延续偏暖态势,今春气温以正常或比常年偏高为主。3月5日是惊蛰节气,大地开化、万物复苏,病菌滋生将令东北基层庭院“地趴粮”面临霉变风险,气温快速回升也对华北产地粮源保管带来更大难题。

玉米现货市场供应压力后移

  部分东北农户春节前已经完成农资采购,但因玉米价格较农户心理预期偏低、持粮偏多,加之玉米种植收益下降,备耕时节农户却表现消极。伴随春播临近,农户备耕变现意愿进一步增强,意味着后期卖压形势更重。

  同时,华北产地农户兑现意愿较东北偏弱,低价带来的惜售情绪依然浓厚。近期由于北京周边环保监管导致部分地区基层上量偏少,部分深加工企业门前收购价格小幅调涨。但5月夏收小麦腾库前的压力及气温快速回升带来的仓储难题,仍是目前持粮惜售农户迈不过去的坎儿。 下游饲养需求恢复相对缓慢

  相比产地玉米深加工企业在相关补贴政策刺激下持续保持高开工率,节后饲养产业回暖较为缓慢。1月猪肉进口量同比再增15%,国内猪价上涨动力不足,节日前大猪集中出栏主导当前饲料消费进入淡季。今年是猪场拆迁的最后期限,当前南方环保治理压力下的拆迁力度较大,在增加阶段性猪源供给的同时,玉米原料消费整体受到抑制。

  虽然近期学校开学、务工人员返城令禽蛋产品价格止跌回弹,但当前季节交替、温差变化大,五号病、流行性腹泻等猪疫病以及H7N9流感疫情依然持续发生,尤其在部分地区“千元仔猪”成本风险压制和禽蛋养殖全面亏损制约下,养殖户补栏积极性不高。用粮企业多执行前期合同、按需滚动补库为主。

集中上市期物流运力受关注

  2月24日,国家发改委、中国人 民银行、交通运输部等36个部门联合签署发布《关于对严重违法失信超限超载运输车辆相关责任主体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是继2016年“9.21”超限新政后,引起行业普遍关注的又一举措。2月末政策效应初现,产地汽运费用小幅提升,北方粮源集港数量再度波动。

  铁路运价将进入传统调整时间节点,近期煤炭行情上涨再次挤占部分运力,北方港口玉米至广东港口的班轮运费达60元/吨,打破2月以来持稳的局面,直接调涨20元/吨。在主产地玉米售粮高峰到来之时,会不会再度面临物流运力瓶颈需要关注。

  整体来看,面临消费力度不佳、后期卖粮压力较大的形势,地方政府也在积极统筹应对,尤其是产区不断引导多元市场主体入市经营,并加强运力保障、扩大贸易粮外销。玉米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国内玉米价格上涨面临多方压力,提醒基层农户择机售粮,谨防过度压粮而造成折损。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