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过后,国内玉米市场开启一波强势上涨行情,期现两市双双创下新高。一轮上涨过后,现货市场开始进入震荡状态,当前玉米市场价格已步入相对高位,风险或将随时释放。
目前,市场预估新季玉米产量2.6亿吨,加上年度结转库存高达近4000万吨,新年度玉米总供应量高达3亿吨。玉米市场缺口论根本站不住脚,在无明显缺口预期的情况下,玉米市场价格根本不具备被连续推高的条件。
总体供应充足
并无明显缺口
在9月3日临储玉米规模拍卖结束之后,尚有超过3000万吨的拍卖粮仍处于未出库阶段,加上市场所剩的现货库存,年度结转库存高达近4000万吨。按照目前市场对新季玉米产量2.6亿吨的预估(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估算),新年度玉米总供应量仍高达3亿吨。
如果计算上新年度小麦及稻谷的替代以及玉米进口规模的扩大,新年度玉米总体供应仍然比较充足,供应缺口并不明显,至于现货市场中目前关于新年度缺口较大,甚至高达6000万~8000万吨的说法,更是缺乏明显的数据支持,根本站不住脚。
另外,在巨大的价差之下,包括玉米在内的谷物进口规模仍在不断扩大,年内玉米进口订单已经超千万吨,考虑到执行中美贸易协议的需要以及国内玉米市场的需求,在合理的价差范围内,未来玉米的进口规模或将继续扩大,加上高粱、大麦等替代品的价格优势,进口谷物补给量或将重新回到2013年至2015年的高水平阶段。
替代规模扩大
有效供给增加
众所周知,玉米在下游应用当中,很大一部分是作为能量原料在饲料加工中使用,其用量占整个饲料产量的比例在50%以上。小麦的营养成分与玉米非常相近,使得其可以大规模替代玉米,决定其替代比例的关键是价格。当前,华北玉米主流收购价为2400~2500元/吨,小麦价格也在这个区间波动。
据饲料加工企业反映,在小麦与玉米价格等同的情况下,即可使用部分小麦替代玉米作为饲料原料,可替代比例在15%~30%之间。一旦玉米价格高出小麦5%甚至10%以上,小麦即可作为饲料原料大量替代玉米,甚至可以达到全部替代的标准。
正因如此,小麦的运行价格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玉米的上涨空间,一旦出现玉米价格大幅上涨带动小麦价格跟随上行,势必会威胁到口粮安全,对于本就供应相对充足的玉米市场来说,国家势必出台相应的政策调控措施来保障口粮价格稳定。
目前国家尚有超过1亿吨的超期储存稻谷和小麦,正在通过定向的方式陆续投放市场,一方面能够在后临储时代继续以政策粮投放的方式给市场增加有效粮源补给,另一方面也实现了陈化稻谷和小麦的去库存,一举两得。
种植收益提升
明年面积或增
抛开气候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玉米产量未能实现增长甚至小幅下滑,其主要根源在东北地区,尤其是黑龙江玉米种植面积大幅下降,继2019年同比下调1700万亩之后,2020年再度下调近1400万亩,两年累计下调超过3000万亩。种植面积虽有调减,但考虑到单产增加预期明显,加上华北地区丰产的预期,今年全国玉米总产量实现稳中有增还是有保障的。
而伴随玉米价格不断上涨,尤其是在今年秋收季,可以预见的是,新季玉米价格较去年开秤价大幅提升,截至目前新粮收购价同比上涨500元/吨。如此大的涨幅,对于种植收益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下一年度,在改种区域出现复种,玉米种植面积增加进而推动新一年玉米总产量增长也在情理之中。
价格不断上涨
下游承接有限
原料价格持续上涨仅靠炒作是不现实的,想要保持上行走势不变,下游需求至关重要。今年在玉米价格不断上涨的过程中,除生猪养殖外,其他下游均呈现阶段性亏损状态,部分深加工行业更是长期亏损,被迫降低开机率。
虽然当前生猪养殖仍存在较为明显的利润空间,但从9月下旬开始,生猪价格已经呈现出持续下跌态势,且从目前的走势来看,下跌势头丝毫没有放缓迹象,生猪养殖的利润空间也因此不断被压缩,客观上将使未来生猪养殖对高价玉米的接受度大幅下降。
玉米作为年产2.6亿吨的大宗农产品之一,其巨大的产量和贸易量,注定其脱离不开“供应决定趋势,需求决定价格”这样一个铁律,其价格走势终归要回到供需基本面。通过金融手段所进行的炒作,可能会在某个阶段将玉米价格推上脱离实际的高度,但现货市场价格终归要由下游终端需求来决定。
除生猪养殖外,淀粉、酒精及禽类养殖需求增长鲜有亮点,仅靠生猪养殖拉动玉米消费增长显然不现实。近3亿吨的供应量基本能够保证新一年度玉米市场无明显缺口,加上谷物进口源源不断、超期稻谷和小麦去库存背景下替代规模扩大,在无明显缺口的情况下,玉米价格不具备连续升高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