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地区是我国北粮南运的核心目的地,其玉米需求和贸易的情况对未来玉米价格走势形成重要影响。
本次调研获得的主要结论如下:
广东地区贸易与加工企业对内贸玉米需求疲弱,头部企业建仓以低价外贸玉米为主,中小型饲料企业被迫采用内贸玉米维持生产;为应对玉米价格攀升压力,饲料企业加大对高粱、大麦、豌豆等玉米替代品采购,替代比一般不超过10%;受台风灾害影响,今年东北玉米呕吐毒素超标严重,因毒素超标导致的退货案例多发,下游采购企业检测趋严;广东猪料产能缓慢恢复,目前恢复至疫情前约六成水平,受环保政策约束等影响,预计生猪产能很难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生猪规模化养殖比例上升,产能向省内粤西粤北集中,省外云贵川转移;禽料产能居于历史高位,同比增加约20%,特种饲料需求预期向好,饲料企业在亏损压力下谋求规模化、产业化整合。
正文:
广东饲料玉米需求形势调研
一、调研背景
伴随着临储玉米去库存的结束,新作玉米收获的完毕,玉米市场再度迎来关键节点。
玉米是最大的饲料原料,广东不仅是传统饲料产量的大省,玉米消费的主力军,也是南方最主要的玉米集散地,北粮南运的核心目的地,依托于珠江三角洲,具有巨大的市场价值和发现价值,该区域的玉米需求和贸易状况将对未来玉米价格走势、市场整体心态形成重要影响。今年以来玉米价格恢复性上涨,生猪养殖好转明显,使得产区贸易主体整体看涨氛围浓厚,一度上演“抢粮”热潮,推动现货、期货价格双双走高,达到历史高位。
当前正处于新粮收购、贸易的关键时期。考虑到玉米价格高企,对于南方用粮企业来说国产玉米成本的拉涨,相关替代品及进口谷物的优势显现,那么下游企业采购心态及节奏将会发生哪些变化?玉米替代品的形势又将如何?
在此背景下,围绕玉米主销区广东珠三角区域的部分饲料加工企业,玉米贸易商及进口贸易企业开展此次调研。
此次深入调研主要调查分析以下问题:
1. 内外贸玉米的需求、贸易、库存及预期情况;
2. 下游企业如何应对当前玉米价格持续攀升压力;
3. 生猪、禽肉等终端生产情况及对玉米市场的影响;
二、调研路线
本次调研活动由鲁证期货与我的农产品网主办,时间为11月23日-11月27日。调研从深圳出发,途经佛山,广州多区,最终到达清远。调研期间通过与具有代表性的玉米贸易、饲料加工、养殖企业交流,深入了解当前广东地区玉米需求情况。
三、调研结论
1.广州地区内贸玉米需求疲弱,头部企业玉米建仓以外贸为主
今年以来,受内贸玉米价格走高影响,珠三角地区对内贸玉米的需求持续减弱,特别是7月份开始,进口玉米替代内贸玉米的需求不断增加。当前,广东地区生猪产能尚未完全恢复,禽肉价格处于低位,在完全竞争状态下,饲料企业终端提价幅度远低于内贸玉米价格上涨幅度,玉米下游企业普遍面临成本和销售的双重挤压。在此背景下,不同禀赋的下游企业分化出了不同的原料采购策略:
(1)大型饲料企业有较好的风控体系,前期择机分批次建仓有效削减成本
在原粮持续恢复性上涨的背景下,部分大型饲料企业为控制成本、维护利润,基本不选择直接采购高价玉米,而是使用玉米进口配额不断购买外贸玉米,通过分批次建仓的方式削减建仓成本。陆续备库使得库容规模较大(普遍具有6-12个月的玉米库存),有效的对冲了玉米价格波动的风险,对短期玉米价格涨跌响应有限。
(2)中小型饲料企业为维持市场份额,被迫采购内贸玉米
中小型饲料企业普遍不直接持有玉米进口配额,即使从中粮处购买配额,额度亦受限制;同时,此类企业在转基因相关使用证书的办理上也困难重重,为维持生产不得不继续采购内贸玉米或乌克兰等地进口非转玉米。为防止建仓成本过高,以及下游承接力度疲软,中小型饲料企业基本采用零库存、随采随用的备货策略。内贸玉米价格高企对中小饲料企业形成了巨大的压力,中小企业普遍亏损,破产停产现象增多。近期有个别大型企业快速扩张,兼并了众多亏损的中小饲料企业,预期未来广东地区的饲料企业规模化程度会持续提升。
总体上,预计后续较长时间内,饲料厂玉米需求仍以进口转基因玉米为主,对内贸玉米接受程度不高,市场对增加玉米进口配额的呼声很高。
2.为应对玉米价格攀升压力,饲料企业寻求玉米替代原料
当前玉米收储工作形成的需求高峰、明年临储拍卖停止造成的供给预期减少以及下游加工、贸易企业备货需求高涨等多因素叠加造成当前玉米价格持续攀升,使得饲料企业普遍寻求高粱、大麦、豌豆等能量谷物作为玉米替代。
在商品猪料生产中,除对配方和工艺要求较高的仔猪料、教槽料基本不存在玉米替代外,中大猪料高粱对玉米的替代一般在7%-10%之间,过高的替代比会造成饲料颜色的改变,进而影响商品饲料销售,因此商品料高粱替代比一般不会超过10%。但是,自产自用的规模化生猪养殖企业因不关注零售渠道反馈问题,替代比最高会达到20%-30%。除高粱外,大麦可实现20%左右的替代,在脱壳后甚至可以达到60%-70%的替代。
在禽料与水产料生产中,往年禽料和水产料的能量主要来源于玉米,今年大量使用大麦、高粱替代玉米能量。特别是禽料生产配方灵活,企业对玉米替代品的选择较多,近期对高粱、大麦等的采购需求持续升温。如某禽料龙头企业正寻求使用大麦替代玉米,当大麦玉米比价不超过85%时,企业有足够的动力用大麦替代玉米,替代比一般不大于10%。
饲料企业对玉米进行替代是普遍现象,但是在结构上也有差异:部分大型头部企业因玉米建仓成本低,库存足,目前仍采用玉米进行生产,但是也有增加替代品的采购计划。面向散户的小型商品饲料厂、预混料工厂因没有配套的配方研发和生产体系仍被迫采用玉米进行生产。
整体上,增加大麦、高粱等能量谷物配比,降低玉米使用量是饲料企业的主流做法。预计未来在玉米价格没有大幅回落前提下,大麦、高粱、豌豆等能量谷物对玉米的替代会进一步增强。
3.玉米呕吐毒素超标严重,下游贸易采购主体检测趋严
本次调研中,多家贸易商及饲料企业均反应东北玉米毒素超标严重(某贸易商反映近期检测10个样本中有8个不合格),这与今年东北地区遭受台风暴雨灾害,玉米大量倒伏,玉米果穗接地霉变有关。不仅东北主产区毒素问题严重,据了解河南地区的毒素甚至高于东北地区。
饲料玉米呕吐毒素偏高,会导致畜禽肝脏、生殖系统损坏,严重影响生猪等育肥、繁育的效率。目前下游贸易商及饲料企业加大了对港口玉米的毒素检测,优质玉米价格溢价明显,因毒素超标而退货的案例频发。
因此,后期玉米毒素问题可能成为市场关注和炒作的热点话题。
4.广东猪料产能缓慢恢复,目前已达疫情前约六成水平
非瘟疫情对华南地区生猪养殖行业造成严重损失。受南部地区疫情发生较晚、政府禁限养措施严格、饲料价格持续攀升等影响,广东生猪复养进度慢于北方地区。从调研结果看,目前广东地区猪料产能约恢复至疫情前五至六成水平,因饲料企业猪料库存普遍偏低,预计广东地区生猪产能恢复也在约六成左右,明年恢复至疫情前七至八成水平。
广东非瘟在19年6-7月份最为严重,猪料产能在11月份降至最低,随后随着复养有序推进,产能稳定复苏,猪场近几个月补栏明显增加。如某龙头饲料企业反映:其工厂去年同期单月猪料产能只有1万吨,目前已恢复至4万吨水平,猪料产能整体恢复至五成以上,预计明年恢复至八成水平。另一家中大型饲料企业反映:商品料产能恢复到五成左右,自繁自养产能恢复到七成左右,预计猪料整体产能在明年初能恢复到疫情前70%的水平。
广东地区生猪产能及饲料需求虽缓慢恢复,但无法完全恢复至疫情前水平,预计明年恢复至约80%水平后,保持稳定。原因有三:(1)非瘟疫情反复,成本高企,中小散户普遍退出,虽规模化企业产能扩张,但不足以弥补所有缺口。(2)广东禁限养措施严格,猪场基础设施投入较大,过去无钱养猪,现在有钱才能养猪,投入壁垒较高。(3)无论是生猪养殖企业、饲料企业还是贸易企业都开始重视云贵川市场,产能向云贵川迁移的趋势明显。
5.生猪规模化养殖比例上升,产能持续向省内粤西粤北集中
目前,影响生猪产能恢复的核心因素为:非瘟疫情的不确定性、政府环保及复养政策的约束性。在以上两个因素的影响下,广东地区生猪养殖结构出现三个明显倾向:
(1)规模化养殖企业产能不断提高
规模化养殖企业资金雄厚,往往具有全产业链生产管理能力,在疫情防控、成本控制、环保标准上与散户相比具有绝对优势。政府在政策导向上也对规模企业多有扶持,如某大型龙头企业入围“菜篮子工程”,并以此为契机不断扩大养殖规模,据了解该企业今年全国开建的10个大型养猪场中有3个位于广东,建成后将年新增160万头的生猪出栏量。根据广州省农业厅数据,2019年5月广东生猪养殖规模化比例为68.5%。疫情之后,规模化程度快速增加,预计已达75%以上的水平。
(2)中小散养殖场快速退出市场
以家庭养殖场为代表的中小散户已在很大程度上退出市场,预计未来散养占比会进一步萎缩。据在广州清远调查获得的反馈,清远一带散户复养非常进展很慢,仅恢复到疫情前约10%的水平。当前制约散户复养的主要困难有两点:第一,疫情不稳定,散户对疫情控制防范能力极差,一旦发现疫情往往血本无归,冒风险复养意愿极弱。另因非瘟对仔猪的影响较小,对中大猪感染更强,发病率高,且今年仔猪销售利润丰厚,目前散户少量的复养以养殖母猪销售仔猪模式为主。第二,政府出于疫情控制和环保要求,对复养提出了很高的门槛,如污染处理能力、疫情防控能力、猪场选址限制等等,手续繁琐、投入极大,散户无论在政策上还是在实力上都达不到相关要求,严重阻滞了复养的进度。今年成功复产的中小型养殖场,一般为自繁自养、养殖地点在山区的猪场,自繁自养保障了仔猪环节成本可控,山区猪场更有利于非瘟防控,在疫情防控和成本控制上有一定优势。
(3)产能向粤西粤北及云贵川转移
受环保政策趋严及养殖成本高企(土地+人工+治污成本)的影响,广东大型城市周边养殖场集中向粤西、粤北地区迁移(湛江、清远等)。另外,在环保政策相对宽松、土地批复门槛较低、成本相对低廉等比较优势驱动下,众多产业资本开始加大对西部周边省份(广西、贵州、四川)的投资。因此,预计未来广东地区的生猪调运将出现新的局面。
6.禽料产能居于历史高位,特种饲料需求预期向好
去年生猪产能断崖式下跌,作为核心替代品的禽肉产能持续攀升,拉动下游禽料产能至历史高位。据当地某禽料龙头企业反馈,当前禽肉产能居于历史高位,比正常年份高20-30%,需求增加带动禽料产能高企,企业销售较往年新增15%。但目前目前禽肉价格疲软,饲料成本过高,养殖终端亏损严重,随着玉米等价格攀升,下游销售减弱,该企业预计其禽料生产线将在11月开始陷入亏损,明年随着禽肉价格进一步下跌,禽料需求将出现萎缩。
整体上看,今年各饲料厂猪料产能最低,但利润最好;禽料产能最高,但利润不及去年,甚至亏损;特种饲料(虾、泥鳅等)需求井喷,最具有潜力。在生猪产能恢复缓慢、禽料、水产市场处于高位的背景下,企业预计:未来包括水产料、禽料、猪料在内的传统饲料市场会有5%左右的萎缩,饲料企业为争夺份额将在规模化、多元化(特别是特种料)、产业化方向上做更多的努力。
四、调研日志
11月23日(第一天)
1.某粮油贸易有限公司
贸易情况:该公司的贸易以粮、油、饲料原料为主,经营玉米、豆粕、大豆、小麦、棕榈油、菜籽粕等十几个品种,年经营量达90多万吨,年销售收入在20亿元以上,年利润超1000万人民币。
市场反馈:
(1)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珠三角港口内贸库存玉米65万吨,珠三角用量44万吨,能够满足珠三角地区45天左右的用量。1-9月份珠三角全部港口内贸玉米共448万吨,其中蛇口港198万吨,广州新港86万吨,广州南沙港78万吨,广州新沙港45万吨,广东储备粮码头14万吨;象屿92万吨,中粮66万吨,托福42万吨。
(2)2017年内贸玉米大概在3360万吨,18年大概在3350万吨。到了19年由于非洲疫情影响用量急剧下降,同比下降20%,大概在2650万吨左右,其中生猪库存在19年7、8、9月份仅有正常存栏的20%左右;随着猪瘟疫情影响减弱,到了2020年广东实行规模化养殖,养猪一部分放到贵州、广西、云南,生猪上楼房、圈养及上山养较为普遍,目前生猪需求已恢复到正常水平的4成左右,未来需求预计会更好。不过,禽料需求变化不大。
(3)替代方面:高粱可100%替代,大麦20%(但脱壳后可达到60-70%替代);小麦价格低于内贸玉米,可实现7-8成替代(进口澳洲居多,其次法国,美国相对较贵);
(4)饲料厂利润:禽料企业很多,猪挣钱,利润可观;
(5)玉米*85%=大麦价格;
(6)小麦与玉米联动性强。
2.某贸易有限公司
公司简介:公司以粮食贸易、加工及投资为一体的民营企业。
贸易情况:做谷物20年,04年之前主要做进口小麦,经营区域以山东、河北、江苏面粉厂为主;07-08年开始做进口谷物,如玉米、大麦、高粱等,基本不做添加剂;目前以进口为主,国产玉米基本不做。
市场反馈:
(1)谷物进口量在150万吨/年,进口制约还是以政策面为主,玉米进口量相对较少。原因是目前进口还是以中粮为主,中粮后台殷实,民营企业受限制多,由于大麦、高粱无配额,所以中粮一般很少跟民营企业竞争此类作物进口,主攻玉米(玉米主要是从美国、乌克兰进口,大麦主要以法国、加拿大、乌克兰及澳大利亚进口为主,高粱以美国进口为主);
(2)目前贸易环节利润非常不好。中粮目前玉米报价2300左右,相较于其他品种来看,性价比略低,进口饲用谷物的利润不好,一般在10-50元/吨之间;
(3)深圳公司负责两广、海南、福建;上海、南通分公司负责长江沿线;天津也设有办事处,主要负责部分高粱和亚麻籽进口;
(4)企业以预售为主,有固定海外合伙人,风险规避以合同约束为主;
(5)受外贸需求增加影响,目前集装箱一箱难求,需要摇号。
3.某集团深圳办事处:
企业简介:集团产业涵盖"饲料、养殖、动保"等板块,拥有上千名员工,8个生产基地、一个养殖场、一家动保公司和近1000多个饲料销售服务网点遍布全国多地。
生产情况:企业主要生产商品料,年生产饲料总量50多万吨,其中猪料20万吨,水产30万吨,禽料占比较少,全部销往市场,主要是以散养户为主。目前扩建2个猪场。
市场反馈:
(1)受国内玉米价格持续走高影响,珠三角地区对内贸玉米的需求量减弱,进口玉米替代内贸玉米的需求持续增加。在饲料生产中,进口玉米可以完全替代国产玉米,但进口数量最多的美国玉米只有具备转基因加工许可证的规模企业才能用,小饲料厂只能进口乌克兰、保加利亚的非转基因玉米,数量相对有限,市场对增加配额的预期较高,预计后续国内将新增玉米进口配额1000-1500万吨。目前今年的720万吨配额已经全部使用完毕,中粮使用约420万吨,民营使用约300万吨。
(2)港口采购方面,蛇口港集装箱占比50%左右,目前散船和集装箱到港量基本持平,集装箱运费在30元/吨,散粮运费在50元/吨+港口费(南港50元/吨,北港40元/吨)。下游饲料企业更偏向于采购现货,企业库存在30天左右。
(3)饲料企业加大对高粱和大麦的采购需求,调整饲料配比,以降低玉米价格高企带来的成本压力。目前,在猪料生产中,高粱对玉米的替代一般在7%-10%,过高的替代比会造成饲料颜色的改变,影响商品饲料销售,因此商品料高粱替代比一般不会超过10%。但是自繁自养的规模化企业因不关注渠道问题,替代比最高会达到20%-30%。另外,今年酒厂在南港大量采购高粱,用于替代玉米原料,降低酿酒成本,导致高粱价格偏高,库存情况一般。
(4)受环保政策及广东养殖成本高企(土地+人工)的影响,广东生猪产能恢复缓慢,呈现出散户复养比例低、规模化养殖增加、产能向省内偏远山区(粤西)&西部省份(广西、贵州、四川)迁移的特点。预计广东地区生猪饲养规模无法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乐观估计恢复到70%后保持稳定。
(5)广东生猪生产缓慢恢复,带动猪料产能复苏,9月份猪料需求陆续见好,商品料产能恢复到50%左右,自繁自养产能恢复到70%左右。整体上,预计猪料产能在明年初能恢复到疫情前70%的水平。
(6)目前东北玉米毒素较高,检测10个样本,8个不合格,市场退货情况较多,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11月24日(第二天)
1.某饲料有限公司
企业简介: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生产情况:主要生产水产饲料(占比50%),畜、禽合计占比50%,(其中禽类占比30%,猪料占比较小仅20%),全国范围内有14家工厂,销售范围集中在华南市场,占全国市场的一半,今年禽料总产量约180万吨,明年计划增加至200万吨。
市场反馈:
(1)整个广东市场生猪复养缓慢。猪瘟疫情不确定性叠加政府持续的环保整治因素,广东地区生猪产能恢复缓慢。广东以前是鱼猪混养模式,但现在来看整个广东生猪产能向粤北、粤西的偏远山区及西部周边省份转移的趋势明显。
(2)猪料生产的低谷出现在19年下半年,整体产能仅为10%,目前整体恢复至疫情前50%左右。随着生猪复养量增加,特别是规模化养殖增加,预期猪料产能会有进一步提升,但预计广东地区无法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3)目前除广州外,其他主产区生猪产能集中上马,预计明年生猪存栏大幅反弹,猪肉下跌预期强烈,中小规模化养殖场面临抛售压力,有被大型集团进一步兼并的风险。
(4)目前公司水产、禽料产能稳定。受环保及消费结构变化等影响,预计未来包括水产料、禽料、猪料在内的传统饲料市场会有5%左右的萎缩。特种养殖饲料(虾、泥鳅等)的需求会持续增加。
(5)玉米价格持续走高,成本压力陡增。往年禽料和水产料的能量主要来源于玉米,今年大量使用大麦、高粱替代玉米能量,公司整体玉米使用量降低50%。蛋白不可替代性较强,公司豆粕用量基本稳定。目前,禽料可以实现零玉米配方,用高粱、小麦替代;水产料中玉米用量占比约10%-20%。
(6)今年公司库存建立较早(往年一般在春节前后),目前谷物库存大于半年(建立到2021年6月份),进口谷物为主。计划明年整体产量增加20%,由今年的490万吨增加至550万吨,主要增长点集中在禽料。
2.某农产品贸易企业
企业简介:该企业主要经营以进口粕类、小麦、DDGS、玉米为主的贸易。
贸易情况:目前公司谷物、菜粕等单月贸易1-2万吨。往年仅玉米单月可达1.5万吨,今年单月约7000吨,下降50%以上。
市场反馈:
(1)明年临储拍卖停止造成的供给减少预期、2021年收储工作开始形成的需求高峰以及下游加工&贸易企业备货需求高涨,多因素叠加造成当前玉米价格高企。
(2)受玉米价格高企影响,下游饲料企业对玉米的需求减弱。育肥猪料玉米替代需求旺盛,多以高粱、大麦等替代玉米,单厂玉米需求下降30%-50%。但是乳猪料、教槽料等因为配比较为严格,玉米替代性较弱。
(3)今年企业开始运作小麦贸易,主要从华南粮库交易中心进行拍卖,然后销往周边饲料企业。进口玉米对内贸玉米的替代性较高,建库需求也多以进口玉米为主。预计后续较长时间内,饲料厂玉米需求仍以进口玉米为主,对内贸玉米刚需较少。
(4)今年公司快速扩张,兼并了很多亏损的小饲料企业。目前大部分小厂每吨饲料亏损百元左右,但是为了保住市场份额,不得不持续生产,经营状况很差。预计饲料企业规模化进一步增强。
(5)猪料需求和产能在缓慢恢复,禽料需求目前处于顶部状态,后续可能会有所萎缩,特种料需求后续会有增加。
(6)目前公司库存以订单库存为主,从北方港口采购玉米,在南方港口进行销售,不预售,直接在港口销售,资金周转较快,有效规避风险。
11月25日(第三天)
1.某饲料厂
企业简介:公司的饲料年生产能力达2600万吨,年家禽屠宰能力达10亿只,其控股的分、子公司近500余家,公司员工达6万人。
生产情况:主要以养猪为主,鸡鸭暂缓。调研对象在珠三角有8家饲料厂,2个养猪场,目前生猪存栏十几万头,计划明年扩张产能。去年有鸡鸭养殖,但因利润较差且在鸡鸭养殖行业经验不足,今年停止布局。全年饲料生产140万吨,以禽料为主,猪料占比约3-4成,水产占比相对较小。禽料主要商品料,以外销为主;猪料主要销售区域集中在广州周边的规模猪场和家庭农场。
市场反馈:
(1)增加生猪养殖产能,参与广东菜篮子工程,获得政府大力支持。
(2)目前中大猪料配方根据成本来定,从今年3月份开始基本全部改为进口玉米;乳猪主要使用国产玉米;禽料目前用高粱替代;水产料中添加10%的玉米。
(3)非洲猪瘟对企业冲击明显,当前猪料产能在逐步恢复。广州非瘟在19年6-7月份最为严重,猪料产能在11月份降至最低。调研工厂去年同期单月产能只有1万吨,目前已恢复至4万吨水平。猪料产能目前整体上恢复到5成左右,预计明年猪料产能恢复到疫情前8成左右。
(4)猪场近几个月补栏明显增加,但近2周在放缓,主要原因为猪场压栏现象增多,300斤以上生猪比例增加较快,标准为220斤,目前平均重量为280-290斤,生猪压栏影响了仔猪的购买需求。
(5)今年禽料需求增加较多,但禽肉养殖规模已达顶峰,预计明年规模会下降。猪料产能较低,但是利润历史最好,禽料产量高,但是亏损严重。总体上,预计公司禽料产量会降低,猪料产能持续扩张,总产量会有所增加。
(6)部分规模化生猪养殖企业增加了外采饲料的占比。原因有两方面:第一,企业没有做好库存管理,自产饲料的成本过高。第二,玉米采购流转过程中可能导致疫情扩散,增加猪场防疫压力。
(7)公司对原材料头寸成本的控制较好,前期玉米建仓成本为1900元/吨(主要进口玉米),低价玉米仍可使用三个月。受玉米价格攀升影响,后续新增库存会增加对高粱、豌豆、大麦等谷物的配比。整体上,今年玉米库存较往年偏高,往年同期一般有4-6个月库存储备,今年达到一年多。总谷物库存可用至明年9月份(往年最多半年库存),原材料成本风险较低。
(8)今年东北玉米毒素超标现象增多,目前工厂采购检测比往年更加严格。
(9)因为玉米建仓成本低,目前集团对玉米替代较少。猪料能量仍以进口玉米为主,乳猪料、教槽料以国产玉米为主。因内贸玉米成本较高,目前乳猪料、教槽料持续亏损,但中大猪料利润较高。
(10)珠三角地区外贸玉米对内贸玉米冲击明显,规模化饲料厂几乎只用外贸玉米,没有进口配额及转基因使用证书的中小厂只能使用内贸玉米,目前亏损严重。
2.某贸易有限公司
企业简介:广州当地贸易企业,主要做内贸玉米,以优质粮为主。
贸易情况:往年内贸玉米年贸易量超过100万吨,今年受疫情及高价影响,远不及去年。
市场反馈:
(1)目前珠三角地区规模饲料企业均使用进口玉米为主,中小企业为维持生产只能使用内贸玉米,目前整体上内贸玉米占总体用量的70%左右。
(2)中小饲料企业均在持续亏损,规模企业如果没有在前期进行成本锁定,也处于亏损中。
(3)目前南北玉米价格倒挂,主要原因是东北处于玉米集中收购期,收购主体较多,抢粮提价现象明显,导致产区价格较高。同时,南港玉米持续到货,供给从租,价格上涨动力不足。
3.某贸易有限公司
企业简介:农业板块主要做内外贸农产品贸易。
贸易情况:目前农产品贸易主要集中在高粱、内外贸玉米,豆类做的较少。今年内贸玉米交易总量在200万吨,比往年略有增加。
市场反馈:
(1)整个华南地区,内外贸玉米、高粱、大麦等谷物,其中不涉及豆粕、大豆。华南地区主要谷物日均出货量在4.5万吨左右。受美国高粱减产,价格较高影响,近期高粱到港减少(往年每天2万吨,近期每天约4000吨),到港库存主要流向酒厂。
(2)目前华南地区高粱及大麦合计库存约60万吨,加拿大豌豆约25万吨,内外贸玉米约100万吨。大麦库存及出库量增加明显,今年出库量比去年增加20%。
(3)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玉米贸易接近停滞,5月份开始恢复。但是下游养殖恢复情况不好,养殖业持续亏损,加上玉米价格持续上涨,特别是9、10、11月下游需求不足。(需求差+替代品优势增加à玉米销售放缓)
(4)南北玉米倒挂严重,今年200万吨内贸玉米中超过一半直接在北方卖掉,南港不缺玉米,价格偏低,目前将北方玉米拉至南方销售不划算。散船改集装箱对于质量有要求,散船一般是二等玉米为主,目前685容重的玉米多一些。
(5)整体上,今年进口谷物对内贸冲击比较严重,华南对内贸玉米需求减少,华东地区冲击较弱。因为固有客户需求稳定,内贸玉米贸易略有增加。
(6)去年同期没有进行库存储备,今年在东北地区有十几个仓库,从2月份开始进行收储,成本较低,目前库容约有3成,收粮策略比较稳健,收粮进度不理想。
(7)目前猪料需求恢复至疫情前8成左右,规模化养殖场需求持续增加。禽料在持续下降,约下降20%。
(8)云南地区饲料企业对玉米质量要求趋于严格,对河南、东北玉米毒素超标问题非常敏感(河南新作毒素比东北还高)。
(9)销售方式有所改变,2019年以对锁为主,今年以头寸为主,不做远期。
11月26日(第四天)
1.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简介: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主要进行禽料生产、添加剂、禽类养殖、屠宰、销售等禽类全产业链生产和管理。
生产情况:目前年产祖代鸡苗32万套,父母代鸡苗200万套,商品代鸡苗4000万羽,年出栏肉鸡2000万只,年屠宰肉鸡1000万只,年加工生鲜、熟食产品1.5万吨;年产全价畜禽饲料20万吨,维生素预混料1万吨,微量元素预混料1万吨。
市场反馈:
(1)目前该企业拿到了玉米进口配额,但是没有拿到转基因玉米使用证明,因此无法直接采购外贸玉米。饲料能量仍以内贸玉米为主,受今年内贸玉米价格过高影响,目前企业玉米库存较低。但是反馈有配额及转基因证书的同类企业,今年外贸玉米库存很高。
(2)公司禽料流向包括自产自用和外销两个渠道,目前占比约4:6。禽料有亏损倾向。目前寻求使用大麦替代玉米,替代比不大于10%。大麦玉米比价不超过85%时,企业有足够的动力用大麦替代玉米。目前单月玉米消耗6000-7000吨(以二等粮为主,通过当地贸易商采购或直接让北方贸易商发货,在南港接货形式为主),豆粕2000-3000吨,玉米用量逐步减少,豆粕用量基本稳定。
(3)整体看,华南地区对内贸玉米接受程度不高。首先,内贸玉米价格过高,在终端无法大幅提价前提下,挤压了生产利润。其次,目前外贸玉米对内贸玉米冲击严重,有进口配额的规模厂均以外贸玉米采购为主,但是外贸玉米比较紧俏,即便有证企业也仅有20%企业能拿到货,目前头部企业拿货的比例较高,如果明年外贸配额增加1000万吨玉米,广东地区饲料企业可以做到一粒内贸玉米都不用。最后,禽料生产配方灵活,企业对玉米替代品的选择较多,近期市场对高粱、大麦等的采购需求升温。
(4)受19年猪瘟,禽肉需求增加影响,今年禽肉产能居于历史高位,比正常年份高20-30%的产能,需求增加带动禽料产能高企,企业销售较往年新增销售15%。目前禽肉价格疲软,饲料成本过高,养殖终端亏损严重,拖累公司鸡苗销售陷入低谷。禽料生产线10月之前有利润,但随着玉米等价格攀升,下游销售减弱,11月开始发生亏损。
(5)规模企业对明年取消活禽市场的传闻反应平淡。取消活禽市场为大势所趋,但是不会一刀切,预计大城市步伐会快一些,周边步伐会慢一些。取消活禽市场对中小养殖场冲击较大,对养殖+屠宰全产业链企业是利好。
(6)关于近期冻品新冠检测阳性频发问题,企业认为国内市场仍以热鲜、生鲜为主,相对安全,只要做好外贸冻品防控,不会对市场产生负面影响。
2.某饲料贸易公司
企业简介:以猪料起家,经营猪料20余年,主要客户为本地几万家中小养殖场。主要以预混料、代理饲料、玉米等贸易销售为主。
贸易情况:猪料月销3000-4000吨,禽料、水产料等销售量持续增加。
市场反馈:
(1)目前清远一带散户复养非常进展很慢,目前仅恢复到疫情前约10%的水平。
(2)目前制约散户复养的主要困难:第一,疫情不稳定,一旦出现疫情必须划范围层层隔离,散户疫情控制能力极差,风险抵抗能力弱,冒风险复养意愿极弱。第二,政府出于疫情控制和环保要求,对复养提出了很高的门槛,如污染处理能力、疫情防控能力、猪场选址限制等等,投入极大,散户很难达到相关要求,阻滞了复养的进度。
(3)目前散户少量的复养以养殖母猪销售仔猪为主。首先,非瘟对仔猪的影响较小,对中大猪感染更强,发病率高,影响更大。其次,仔猪价格处于高位,利润空间大,养殖户更倾向于饲养仔猪销售。
(4)今年复产的中小型养殖场,一般为自繁自养、且养殖地点在山区。自繁自养保障了仔猪环节成本可控,山区猪场更有利于非瘟防控。没有自繁母猪且没有山区养殖场的中小厂没有生存空间。
(5)改配方的都是大场,中小散户一般不改配方。从饲料需求上看,清远市场中小散户饲料采购量仅占10%,且中小散户饲料配方较为固定,无法替代玉米能量,随着玉米价格攀升,饲料成本陡升。其余90%采购量均为规模化养殖场,散户猪料采购量持续萎缩。
(6)目前本地商品饲料、预混料经销商都在转向禽料、水产料市场,试图换赛道弥补猪料市场的萎缩。预计未来特种饲料的需求会有较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