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政策调控的出击,深加工企业连续五天稳步下滑,虽说基层的反映与之相反,但是缺乏了贸易商这个中间主体的提价收购,基层农户很难坚持持久,虽说各地深加工企业的普遍降幅并不大,但东北地区也创造了最高降幅达到110元/吨,华北地区看似下降波及的范围挺广,但是最高降幅仅有50元/吨。但小编想说的是,下降所带来的影响正在一步步地发挥,本就处于“火山口”的玉米价格实在扛不住这样的冲击,而早在9月份,相关主管部门就曾明确地说过,要严控第三方资金的流向,坚决打击借资囤粮、恶意炒作等现象,据了解,近日东北地区相关部门已经开始有所动作,诸位拆借资金囤粮的老板做好应对准备了吗?玉米价格年前最大的一股“寒流”来袭,玉米价格真的要迎来加速下跌了?
谁说国家没有调控能力
目前市场上不少人的看法很简单,那就是明年的缺口大增,国家在没有临储玉米的情况下已经缺乏了对玉米市场的调控力度,甚至不惜代价拆借资金进行高位建库,就是因为有心人的宣传:国家没有调控能力,玉米价格将要彻底放飞,甚至豪言3000元/吨的价格都不卖。对此,小编只想说,不少人已经被当前的玉米行情冲昏了头脑,开始盲目的吹捧市场自主能力,肆意贬低国家的调控能力,而真实的情况就是,临储粮只是作为保护农户的利益而进行的临时储备,说白了就是国家明确最低收购价,临储粮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调控市场的主要手段,而真正的“手段”则是中粮、中储粮、中央直属库、各省储备库及战略储备粮。简单来说就是不是国家没有调控能力,而是想什么时间调控怎么调控罢了。
大家别忘了,距离春节仅剩不足两个月的时间,且不说节日效应会造成物价的上涨,但就说目前因为原粮价格的上涨,目前终端产品的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浮,在在家目前养殖场大部分处于亏损状态(生猪养殖除外),如果相关部门不对粮价进行调控,真的任由玉米价格涨至1.5元/斤,小编只问一句,终端价格将会上涨到什么地步,最后买单的又会是谁?
华北及东北地区情况简述
最近两天,华北地区出现不小的大雾,部分地区出现了雨雪天气,山东深加工企业门前到货车辆维持在800-900台之间,在加上近期华北地区正在严查环保,对于当地的玉米脱粒等工作产生不小的影响,预计随着天气的好转 ,市场流通量的增加,到货车辆将会再次上升,深加工企业的持续下降将再度来袭。
目前支撑东北地区玉米价格的“双腿”均已被斩,显示中储粮停收,接着就是深加工企业的降价,再加上据传近期将有相关的工作组将对一些大型企业的资金流向进行严查,目的很明确,那就是针对拆借资金的贸易商进行“收割”,促使这批贸易商因还款而被迫出粮。可以很明确地说,目前东北地区的“风向标”已经明确,中小型贸易商“在劫难逃”。
最强“寒流”能带来哪些影响
据官方的数据显示,今年国内玉米的总产量约为2.5亿吨,扣除部分农户自用外,至少有七八成的玉米最终还是要走向市场的,以当前国内玉米平均价来算,其所需要的的总资金将会达到4800-5000亿人民币左右。而早前咱们就说过,根据相关部门的调查,其中第三方资金所占比例不小。如果做粮食超过15年以上的老板们,肯定是经历过08年的“玉米大战”的,资本炒作开始,政策强势出手,造成了玉米价格的大涨大跌,使得不少中小型贸易商倾家荡产。长期关注我们的老板肯定知道,我们早前也说过,今年的行情,也会造成不少中小型贸易商最终的“倾家荡产”。
一旦严控资金流向的政策落地,短期内势必会造成不少贸易商必须“割肉”,市场的流通量将再次上涨,再加上近期的玉米期货市场也出现了明显的回落,侧面也反映出炒作资本的撤离,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坚定本月的玉米价格将会出现明显的回落的原因。
当然,小编还是那句话,本次的政策出手主要针对的是那些囤粮的贸易商,对于农户的影响并不会太大, 毕竟今年的政策总体来说可以总结为两个字-富农。再加上明确国内玉米确实存在一定的缺口,相关部门也不会直接“下死手”,毕竟供需环境决定价格走向,政策的调控能短期见效,但是想长期的政策运作,是不符合我们的市场经济原则的。
其实,小编认为当前的政策出击是合理的,毕竟目前的玉米市场高温,不少人已经彻底的“发烧”了,在这个时候给他们物理降温是最好的办法。而从目前的结果来看,效果确实还是不错的。其次就是目前东北地区的粮无法南下,绝大部分只能停滞在当地,这绝对不是几个农户或是贸易商随便在网上吵吵几句我们可以消耗就可以的,毕竟这需要强大的资金和库容,而目前的高价,大部分贸易商已经不敢在收购甚至开始不断的抛售那些高价建库的粮源。
总结:
对于目前愈发复杂的玉米市场,小编只能提醒各位老板,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实力,真正做到量力而行。毕竟年前的玉米价格受政策强压易跌难涨,基本上已经绝了再次暴涨的机会。我们的看法不变,春节前总趋势回调,中间虽会出现小幅震荡,但是再难现大涨行情,至于具体的运作方案或想了解更细致的分析,那就加入我们吧,会有专人为您进行细致的分析和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