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刚分析完粮价走势,果不其然,2021年玉米继续涨价。虽然涨幅不大,但总体趋势仍旧延续了去年的上涨趋势,于是,很多人对今年的粮价更加看好。但也有人担心,这波上涨趋势还能延续多久?
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玉米上涨背后的原因,以及玉米还能涨多久
价格上涨原因
在去年玉米一路连涨,创6年以来新高。为了调控市场,国家多次投放临储玉米,给玉米降温。但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小幅回落之后,又继续呈上扬趋势。很多人纳闷:玉米到底怎么了?真的这么缺玉米吗?
其实作为主粮来说,我们并不缺玉米。从总量上来说,从2008年以后,我们的玉米产量都是连年增长的。甚至在2015年的时候来了一次跨越式的增长,导致库存高企。那年,国家启动对“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结构进行调整,5年内要减少种植面积5000万亩以上。这才把库存降下来。
但现在为什么玉米一路高涨,连临储投放都“失效”了?难道是不够人们吃了吗?当然不是。因为我们真正作为食用的玉米消耗很少,仅占到玉米总量的3%甚至不到。而大部分的消耗则用于饲料玉米和工业玉米。据2019年数据统计,饲料用途占玉米总量的53%,而工业用途则占到36.5%。
第一个因素,生猪养殖的恢复。
相信这两年大家都有一个感觉,就是过年不像以前那么有意思了。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以前的生活水平没那么高,也只有在过年的时候能吃大鱼大肉,能穿新衣,但现在大鱼大肉人们平时随时想吃就能吃,所以到过年时也就没那么期盼了。
这也意味着,人们对肉类的消费明显增加了。
再加上前两年受猪瘟和政策的双重影响,生猪养殖受到重创,产能下降了30-40%。2020年一号文件就特别提出大力恢复生猪养殖,到年底时农业部数据显示,恢复到了大约80%以上。
随着生猪养殖恢复,国内疫情逐渐控制,饭店学校等餐饮大户也恢复营业,猪肉恢复了正常市场流通。养殖的恢复,自然对饲料的需求也跟着上涨,豆粕饲料更是一路猛增。但是我们不是大豆主产国,长年对大豆的进口依赖度很高,而现在又受疫情影响,进口大豆的价格也呈上涨趋势,于是玉米饲料便更受养殖户青睐。这是助推玉米价格一路高涨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二个因素,则是工业的发展,对工业用玉米的需求上升。
2016年的时候,工业玉米的消耗量大约占到30%左右,但到2019年的时候,这个数字就涨到了36.5%。
近几年,玉米深加工产能扩增比较明显,随着很多项目的投产,所以对玉米的需求量激增。两节临近,许多企业节前备货意愿较强,而目前加工企业玉米库存普遍不高,所以对玉米价格的上涨有一定助推作用。再加上北方地区强降雪天气影响,交通受阻,运输减少,也导致企业着急备货提价收购的举动。
第三个因素,就是2020年玉米一路高歌,振奋作用一直延续至今。大家对玉米有所期待,存粮意愿更高,并不急于出售。
还能涨多久?
我们之前说过,要分析价格走势,需要关注两件事:一是供需,二是调控。但现在又增加了第三个因素,即国际行情。
有人说,疫苗也都出来了,疫情应该也差不多能控制了吧。咱们之前说过,疫情控制是一回事,疫情的影响后置是另一回事。尤其对农业来说,所遭受的影响并不能当即反应出来,往往就会延迟反应。所以,特殊情形下,我们也需要考虑国际粮食走势。
首先,从国内供需来看,两节期间,猪肉需求猛增,根据前面的分析,带动玉米饲料需求也上涨。所以,这对玉米来说,仍是一个价格上涨的助推因素。
第二,工业用玉米近两年的增长趋势来看,是有所减缓的。一是因为疫情停工,二是因为玉米涨价以后,成本提高了,所以一些企业虽然有提价购买的意愿,但总体不像以往那样大量,而是变成放缓脚步,分阶段来收购。但随着疫情被控制,企业的生产效率会逐渐加快恢复上来。
第三,再看供给端。年底农村会议强调了粮食安全,所以对三大主粮不会强硬打压,所以供给上大概率是十分充足的。
第四,随着年节猪肉需求增加,猪肉价格上涨,玉米也跟涨。这其实是个常规现象,因为年节涨价浮动在以往都是正常现象,但在节后,随着生猪产能完全恢复,价格会回归平稳,这时针对玉米可能会再有几波调控性投放,以平稳市场。
第五,国际形势。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显示,2020年1月到10月,中国玉米的进口量为782万吨,同比增长97.3%。如果按这个推算,2020年玉米进口量应该增长超过100%,也就是至少翻了一倍。前面说过,疫情的影响要延迟反应,2021年的粮食紧缺度只会比2020更高。所以,从国际市场大形势看,各国都在优先保证本国供应,其次也会利用提高出口价格来达到制约他国和恢复自己的目的。
结语
所以,综合来看,2021年玉米价格仍大概率是上扬趋势。但不排除小幅回降,这个回降可能出现在节后和年中这两个时间。与玉米一起上涨的,还有猪肉。对于猪肉价格情况,更是争议颇多。但认为,猪肉的情况和玉米不同,所以不能一概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