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两大粮仓陷困境 粮食安全又到了十字路口

来源:    作者:    时间: 2022-03-03
  俄乌开打,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以为这是场“摧枯拉朽”的俄式武装大游行——先用导弹对重要军事设施进行初步打击,紧接着是针对性空袭和大规模空降,然后,地面部队越过边境长驱直入。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战局开始变得更加复杂。
  原本暧昧的北约盟友立马来了个大变脸,美国打算支援点单兵防空导弹,原本只想捐钢盔的德国也掏出了反坦克武器,据说未来还会支援一部分战斗机。
  最让普京头疼的金融制裁也接踵而至,没几天就把俄罗斯银行踢出SWIFT国际结算系统,对于50%以上收入需要依靠能源贸易的俄罗斯来说,打击可能相当大。
  对世界其他国家来说,也很难躲过这场战争的冲击。
  像什么原油、天然气、金属矿产等等就不说了,这些东西虽然短期影响不小、但传导链条较长,恢复也比较容易,理论上来说影响可控。
  短期影响最大的,无疑就是粮食。
  为啥这么说呢?
  全球的耕地面积不少,但能成为全球大粮仓的地方也就那么几个,比如中国的东北平原,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平原,以及乌克兰大平原。
  乌克兰拥有的黑土面积最为夸张,多到啥程度呢?
  他们的前农业部长有一次专门跑到脸书上发帖炫耀,说他们的黑土面积加起来比英国国土面积还大。
  所以乌克兰是世界第二的谷物出口国、世界第一的葵花籽出口国,还是第三大的油菜籽出产国,俄罗斯主要卖小麦,是世界最大的小麦出口国。
  按照目前的形势来看,乌克兰今年的春耕估计是搞不起来了,就算全乌克兰的农场主能顶着炮火抢种抢收,被炸烂的公路和港口估计也承担不起对外出口的重担。
  在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如今的期货市场多空交织、已经乱成了一锅粥,金融玩家没事的时候还要制造事端从中渔利,现在又怎会错过好多年才遇到一次的战争机会?可各大经济体又要平抑粮价,两拨人撞到一起、那场面别提多刺激了。
  国际市场自不必说,相对稳定的国内市场也没法淡定。
  去年,咱们从乌克兰进口了824万吨玉米,占玉米进口的29%以上,现在很多企业担心大涨,最近纷纷开始涨价收玉米,即便是在受影响不大的东北,每吨玉米报价也上涨了10-30元。
  而另一个大主粮小麦,今年走出了一柱擎天的走势,最近这几天创了新高。
  大量面企似乎已经不再计算成本盈亏,不断上调报价屡破新高。
  就算是两边把停火协议签了,国际粮价的波动恐怕也不会停。
  为啥这么说呢?
  一方面是农业生产恢复需要时间,另一方面,制裁俄罗斯商品出口的“核按钮”可捏在欧美手里呢。
  到了这一步,就该轮到四大粮商出场了。
  所谓的四大粮商,指的是四家掌握着全球粮食运销的跨国公司,分别是美国的ADM、邦吉、嘉吉和法国的路易达孚,他们还有个很好记的简称——“ABCD”。
  四大粮商年总营收接近2000亿美元,控制了全球(除中国外)近80%的粮食贸易,这些跨国巨头控制粮食贸易的主要目的是啥呢?当然不是为了扶贫和搞慈善。
  为了挣更多钱,他们操作的思路都很一致:
  1、先是鼓吹发展中国家开放市场;
  2、紧接着砸钱囤粮打击本土企业;
  3、等到竞争对手都死差不多了,就该着手慢慢控制这个国家的粮食产业了。
  同样的套路,他们在拉美、非洲、东南亚国家反复上演过多次,咱们在大豆上也吃过亏。
  2001年,咱们放开了大豆市场,面对着南北美洲的大农场,本土大豆在成本、出油率等关键指标上没啥竞争力,这最终促使国内榨油企业更多选择进口大豆。
  结果到了2003年,美国突然宣布大豆减产,并将库存调整至20年来的最低点,涨价预期让榨油企业纷纷陷入豆慌,纷纷高价与国外供应商签订大额订单,种植户看到价格大涨,也开始大量种植。
  等到采购合同签得差不多了,北美大豆不知啥原因突然又宣告“大丰收”,紧盯行情的粮食炒家反手做空,大豆期货价格随之腰斩。
  种植户太惨了,只能含泪认亏,但这种伤害后遗症很厉害,从2006年起,本土大豆种植面积以每年20%的速度递减,等到了2008年,大豆进口依存度首次突破了70%。
  那些签了高价采购合同的企业也很倒霉,行业开始了大整合,当时国内的90多家榨油企业中,有64家变成了外资独资或合资,超过85%的加工市场被控制,定价权旁落。
  类似的惨痛教训,也险些在主粮领域上演。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前其实还爆发了粮食危机。
  当时欧美的一些政客把粮食波动的罪过归咎于中国和印度,理由是这两个人口超10亿的亚洲国家生活水平提高得太快,这才有了后续的粮食危机。
  后来终于有人说明白了缘由,主要的原因是啥呢?
  那几年原油价格涨得太厉害,很多国家开始搞技术创新,用大量粮食来发展生物燃料,这么一来,粮食必然紧缺,再加上四大粮商率先开始囤积小麦、玉米和大米,一时间搅得市场鸡犬不宁,国际粮价咔咔涨。
  也就是说,真正的幕后推手正是鼓吹生物燃料、释放大量流动性炒作大宗商品的金融炒家。
  后果很惨烈。
  从2007年1月至2008年7月,小麦的价格上涨了171%,大米上涨了200%,玉米涨幅更是高达221%,随着粮价不断上涨,包括非洲、南美在内的大部分地区都爆发了夸张的动乱。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在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有3亿人生活在日均消费1美元的贫困线以下,很多国家的粮食需求严重依赖进口,粮食大涨价是会要命的。
  于是在2008年里,喀麦隆、布基纳法索、塞内加尔、科特迪瓦等多个非洲国家相继发生 “粮食骚乱”,无数人拿着石块和标语走上街头,抗议国际炒家带来的大范围饥荒。
  等到了后来,就连东南亚和南美这样的大粮仓都没能幸免。随着菲律宾、印尼、秘鲁、墨西哥等国家的不断加入,一场世界范围内的粮食危机骤然爆发,36个国家被裹挟其中。
  很多中国人对这事无感,可能那时还在操心怎么减肥,也正常,当时国内的主粮价格波动不超过30%,在可接受的范围。
  但这个也不是凭空做到的。
  咱们的“吃饭焦虑”其实只是近几十年才消失的,但这根弦一直也没松,所以在这次粮食危机中,中储粮以每周甚至每天一次的夸张频率不断抛储打压粮价,到了后期,市场上出现了“中国储备粮超1亿吨”的恐怖消息,这直接击垮了国际炒家的心理防线。
  现在战争出现了,粮价涨起来了,一场新的粮食危机如期而至应是预料中的事。
  随着冷战后的繁荣幻象不断破灭,最终大家又要回到了弱肉强食的老路上。讲得直白一点,就是过去能买到的东西、将来可能会买不到了,最起码会多花不少冤枉钱,卡脖子的东西也会越来越多。
  今年的一号文件中,农村工作和粮食安全问题又被提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上来,海关总署也在2月23日宣布将允许俄罗斯全境小麦进口。
  诸多信息综合到一起,意味深长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