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我国玉米基本概况及期现市场分析

来源: 作者: 时间:2022-03-31

理论上,期货价格是根据现货价格建立,并且受到现货价格制约而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通常而言,期货价格要高于现货价格,这是由于相对于现货而言期货价格要考虑仓储费、交割费等。期货价格能迅速反映市场的供求,期货价格高意味着远期市场供不应求,势必会导致现货价格随之拉升。

  一、玉米概况

  我国是玉米生产大国,总产量居世界第二,玉米生产区域分布广泛,北方的辽、吉、黑、蒙、晋、冀、鲁、豫8省区的种植面积占中国玉米总面积的60%,生产了全国70%以上的玉米,尤其是东北地区(含内蒙),主要播种春玉米,常年播种面积为1000-1400万公顷,正常年份玉米产量为9000-12000万吨左右,占全国玉米总产量的40%左右,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商品粮产地。华北黄淮地区(包括京、津、冀、鲁、豫、苏和皖)既可以播种春玉米又可以播种夏玉米,常年玉米播种面积为1000-1100万公顷,正常年份玉米产量为5000-7000万吨左右,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30%,但商品率低于东北地区。

  图1 我国玉米产量地图

图片1

  资料来源:USDA

  二、玉米供应的季节性规律

  (一)生猪产能减量增效,优化养殖成本成主流

  玉米从播种到收获具有较强的季节性,从而使玉米的供给也具有季节性特征。研究玉米季节性规律,能在一个市场年度内更好地把握玉米在不同季节的价格变化及分布情况。

  图2 玉米生长季节性

图片2

  资料来源:东海期货研究所整理

  玉米春播时间需要根据春季温度回升的情况进行,温度适宜以后即可播种,一般在4月中下旬到5月上旬进行,9月底之前玉米基本成熟,极北的黑龙江地区可能在10月初成熟。较南的黄淮海玉米主栽区以夏播为主,播种时间在夏季6月中上旬前后,成熟时间在10月份前后。每年9-10月份左右玉米成熟收获,对现货市场形成供应压力,从而打压价格。具体来看两个主产区情况:华北玉米由于受地理位置影响,虽然产量较大,但消费数量更是巨大,可谓即是主产区又是主销区,因此玉米不需要等到晾干或烘,具有即收即销的特点。东北是国内第一大玉米主产区,与华北玉米销售截然不同,虽然玉米10月份收获,但由于东北玉米商品率高,国储与贸易商不能收购水分较高的玉米,因此每年11、12月份东北玉米在经过了一两个月的低温晾干或烘干后才开始大量上市,并在春节前会形成第一个售粮高峰期,因东北地区有近50%的农民靠玉米为生,吉林则高达80%,农民需要用卖玉米换来的钱备年货过年;到每年的3月备耕前,农民需要用手里的玉米换成种子、化肥等,会再次形成售卖高峰。

  (二)玉米期盘价波动规律

  从玉米季节性供应规律考虑,玉米价格在每年收获季节(10月份以后),尤其是农民集中售粮两个时期价格容易受到供应打压。此后随着农民余粮不断出售,在经过各主体收购及企业大量消耗后,供应逐渐偏紧,第二年3、4月后价格又会开始出现上涨。5-9月份之间,玉米处于成长阶段,除天气炒作之外,此时玉米价格主要受库存和陈粮质量主导。这个阶段为玉米的去库存阶段,陈粮得质量以及需求得平稳使得玉米得价格主要以震荡调整为主。

  从大商所玉米的期盘价来看,玉米价格实际却具有较明显的反季节性。原因主要在于影响玉米期价的最主要因素不是简单的季节性供应压力的出现,而是天气炒作和收储政策等较为复杂的多因素共同影响。我们知道第一季度玉米供应充足,东北农户因购置年货而大量抛售玉米,但玉米期价仍能上涨主要是受国家收储政策及企业年前大量采购备货所致,到3、4月份市场开始炒作大豆玉米争地,可能使期价继续保持坚挺。进入二季度市场除天气炒作外,基本面一般表现平淡,而且是玉米消费淡季,玉米最重要的生长期不也在二季度,天气炒作难以演绎出大行情。三季度本应该是玉米青黄不接之时,玉米期价应该上涨才是,但实际上此时正是国家玉米抛储打压价格最严重的时期,而且此时消费更为清淡,因为市场在预期新玉米上市供给压力加大,新玉米价格较陈玉米更有竞争力,期价一般提前做出下跌反应。四季度新玉米开始上市后,国家会为保护农民利益而出台收储政策,而且农户在刚开秤时难以接受低廉的价格,整体会出现惜售心理,指望国家出台收储政策以提振价格,因此政策成为第四季度最大的炒作热点,期价往往以上涨为主。

  (三)玉米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关系

  理论上,期货价格是根据现货价格建立,并且受到现货价格制约而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通常而言,期货价格要高于现货价格,这是由于相对于现货而言期货价格要考虑仓储费、交割费等。期货价格能迅速反映市场的供求,期货价格高意味着远期市场供不应求,势必会导致现货价格随之拉升。然而,期货市场不同于现货市场,其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的波动幅度并不完全相同。不过随着期货合约到期日的临近,期货价格变动趋势会逐渐接近现货价格的变化趋势,两者的变动基本同步,只是变动幅度稍有偏差。期货交易是由现货交易需求发展而来的,期货价格是在现货价格基础上得到的,两者有一定的相关性。

  期货和现货价格受影响驱动的因素是相同的,故一般都会发生相同方向的变化。供求关系是市场价格的主要决定因素。供大于求,价格下降;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且期货价格要比现货更加灵敏,这是因为期货的流动性要比现货高,期货反应的是预期的供求关系,而现货再预期的供需现实化之后价格才有流动性。

  玉米的期货和现货价格的波动幅度往往出现偏差。以2021年月度价格相关性分析结果来看,10月、2-3月、6-7月的玉米期货和现货价格相关性相对较高,但整体玉米期货和现货价格相关系数相对于金属期货较低,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农产品受季节影响较大。当收货季节来临,玉米期货价格受预期增长的供给影响,跌幅大于现货市场价格的跌幅,或者涨幅大于现货市场价格的涨幅。

  图3 玉米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相关系数

图片3

  资料来源:东海期货研究所整理

  基差(现货价格-期货价格)的是联系期货和现货价格的纽带。通过周期性历史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基差高点容易出现再2-3月,9月-10月;10月-12月基差价格波动相对较小,1-3月期现价格容易出现背离,基差价格波动较大;2-3月、6-7月基差价格容易出现低点。

  图4 近5年玉米基差(大连平舱价-DCE玉米)

图片4

  资料来源:wind

  图5近5年玉米基差极值及均值

图片5

  资料来源:wind

  (四)玉米现货贸易中期货及期权工具对冲风险的必要性

  目前粮食行业企业在努力探索由传统贸易商向粮食贸易综合服务商转型。基差交易业务有利于提升粮食企业对价格风险的主动管理能力,丰富风险管理渠道和工具,扩大采销渠道、增加采销机会,降低运营风险,提升贸易规模;也有利于缓解粮食产业上下游产业定价矛盾,促进产业和谐、平稳发展。当前国内玉米进口已经采用基差交易放式报价。政府对玉米产业事实市场化改革之后,基差交易也已进入玉米产业经营主体视野,以基差交易方式进行贸易正逐渐被试市场各方接受,且慢慢成为主流,期货期权工具运用范围也日趋广泛。

  国内玉米市场虽然在经历各种阵痛之后,重启市场化改革之路,但市场化程度依然不高,国家政策对玉米价格的影响依然存在,因玉米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市场化改革缓慢也为情理之中,毕竟粮食安全高于一切。不过这让高度市场化的玉米期货市场与尚未完全市场化的玉米现货市场相互融合的难度和门槛,都要比国内市场化及运营相对成熟的豆粕、豆油等品种要高。然而企业应对市场环境变化、降低运营风险和成本的需求又依然很大,对期货期权对冲工具的运用依旧满怀期待,以支撑玉米产业的避险需求,这对专业性有一定的要求。期货公司作为专业的第三方的服务主体,加强市场培训和宣传,积极帮助玉米产业参与主体树立风险管理意识,促进金融与玉米产业融合发展,任重而道远。来源:东海期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