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玉米看跌之声四起 市场主体要调整心态

来源: 作者: 时间:2023-02-07
  自年后有行情以来,玉米仅经历了一两天的小涨,就立刻开启了下跌模式。随着玉米的跌跌不休,尤其是在山东玉米持续回落,整体开始向1.4元/斤的位置靠近,而东北价格也小幅走低,这使得市场看跌之声四起。
  持续地下跌对于玉米市场来说不太友好,企业及贸易商见粮价持续回落,因此压价及观望情绪上涨,都在坐等着玉米落价呢。
  而持粮主体的心态也发生了分化:一方面,东北地区惜售情绪变化还不算太大,没有出现明显的恐慌上量,所以下跌的幅度也不算大;另一方面,华北及山东的情绪就有些崩塌了。
  为什么呢?一是因为之前的心态就不稳,尤其山东价格一直涨涨跌跌,一直就在波动;二是山东、华北地区受天气因素等影响,粮源水分及保存不易,所以持粮主体看到玉米持续下跌,心态难免动摇。
  我们之前分析,从年后开始,玉米是处于一个震荡调整期,年后毕竟许多因素都发生了变化,而企业也没有全面开工,所以会有一个调整期。按照传统规律,到正月十五之后,国内玉米市场购销将开始明显恢复,售粮、贸易、采购等一系列的操作也将开始提速运行,玉米的行情也才算是开始步入正轨。
  转眼正月十五元宵节就要过去了,那么元宵节后玉米会迎来什么变化呢?
  从当前市场来看,看跌的情绪依然较高。随着玉米持续下跌,持粮主体的心态越来越弱,而收粮主体的心态则明显变强,供需博弈中需求方逐渐占据主导。但其实这个情绪听起来吓人,却并不是关键所在,关键还是得回到玉米的供需上来。
  在供需层面,主要有两大压力对玉米形成了较大的压制作用:一个是大家认为的前期售粮进度偏慢,卖压高企,容易导致集中上量,进而引发玉米进一步大跌。但是我认为这其实并不是最关键的,说白了真正有急于变现需求的只是一部分,而并不是全部,玉米刚收获时卖压更大,但集中上量了吗?并没有。
  那关键问题是什么呢?是天气。俗话说“春打五九尾,春打六九头”,立春之后就是六九了,俗话说“五九六九,沿河看柳”,意思是到了五九六九的时候,大地渐渐回春,天气开始变暖,一些地方的柳树也开始抽芽了。这意味着,天气变暖,部分玉米的保存难度将明显增加,或者说留给种粮农民的时间不多了,如果气温持续回升,后期很可能会出现被迫出粮。所以我认为这才是供给端心态发生改变的关键影响因素。
  而另一个看空因素也并非是什么定向稻谷的重启,这充其量只是起到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并不是根本原因。
  因为定向稻谷拍卖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一是稻谷存放地比较偏远,光运输及运费就是个问题,哪个企业也不会死等着靠这点稻谷来活命;二是此次虽然有饲料企业首次参拍,但是从要求上来看,整个手续及程序是比较繁琐的,所以真正有多大影响具体还得看后期的实际落实情况。
  那么另一个看空因素是什么呢?就是需求端的双双走弱。猪价年后不仅“开门跌”,而且价格不断探底,养殖户忙着出栏年前的大猪,补栏情绪弱,饲料需求被拉低。在这么个当口,需求降低,玉米又在落价,饲料企业自然观望情绪及盼跌情绪上升,所以就更不会大肆补库。
  另一方面,深加工也偏弱。年后淀粉需求走弱,而疫情高峰过后,酒精等需求也大幅回落,深加工本来整体波动幅度就不大,所以需求走弱企业也就更不急于补库。
  这么来看,元宵节后的玉米似乎也是风险重重,但也不是没有利好。近期也有两个利好消息传来:
  一是全球粮农组织发布了2023年1月份的全球食品价格指数,虽然总体指数环比继续下降,但是谷物价格指数却略稍上涨。其中上涨的主要就是大米和玉米。
  大米我们之前说过,受需求强劲的影响,三大大米出口国出口势头明显增长,米价水涨船高。而玉米上涨一方面是因为美国及阿根廷下调玉米产量,使全球玉米库存进一步下调,而另一方面,巴西玉米的强势出口显示出全球对玉米的需求强劲。因此,供减需增,玉米价格上涨,全球玉米继续保持供应收紧的状态。
  二是其实从去年开始,市场就传闻今年东北地区会启动一次性收购,而近期这个呼声越来越高。虽然真假难定,但是政策端对于玉米的态度是比较明朗的,不支持大涨,但是也不会任由其大跌。
  所以,年后无论是持粮主体还是收购主体,都需要调整心态:持续主粮稳好心态,避免恐慌性出粮,而收购方也不必过分看跌玉米,玉米在经历了前两年的大幅波动后,正在向理性回归,那么心态也要及时调整向理性回归才好。
来源:新农观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