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玉米缺口论?

来源:    作者:    时间: 2023-02-23
   电视剧《三体》前不久在央视热播,相信看过三体原著的朋友对“二向箔”一定非常熟悉,作为三体宇宙强大的规律性武器,正是它通过降维打击将太阳系二维化。说起规律,则自带一种必然性,而本文所研究的玉米产需缺口论,也正是我国在供给侧改革下玉米产业发展所催生的历史必然性产物。

  一、玉米产需缺口概述

  产量与需求量是各类大宗商品研究最基础的关注点,但并不是每一个大宗商品都只关注产量与需求量的对比,更多的是关注供给与需求及其所反映的库存消费比的变化。玉米作为粮食类大宗商品,一方面受到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另一方面其市场化程度在不断加深,正是由于政策与市场的不断博弈,从而使得国内玉米供应与需求发生巨大改变,玉米产需缺口论应运而生。研究者对玉米产需缺口的关注是我国玉米市场化改革的必然结果,也将伴随着玉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而消失。

  二、玉米产需缺口形成原因

  1、2008年之前:国内玉米不存在产需缺口

  2008年之前我国为玉米净出口国,国内玉米产量大于需求,并不存在玉米产需缺口。在21世纪之交我国粮食产量出现连续下降,粮食总产量从1998年的5.12亿吨降至2003年的4.31亿吨,降幅15%,其中小麦、稻谷和玉米分别下降21.18%、19.15%和12.88%。为调动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和增加农民收入,国家在2004年对粮食实施“直补”和免除农业税等政策,同时提出对小麦和水稻出台最低收购价政策,但作为三大主粮的玉米并无此“兜底”政策。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国内玉米、大豆等农产品价格暴跌,为保护农民利益,国家对玉米、大豆、棉花和油菜籽实行临时收储政策。本质上来说,临时收储政策与最低收购价无异,均是为提高农民收益,增加农产品产量。随着农民玉米种植成本增加,临储收购价格也在上涨,玉米市场价格不断抬升。在玉米消费中,食用消费占6%左右,饲用消费和工业消费占比为89%,玉米价格的大幅上涨使得下游产业苦不堪言,甚至出现产业链供需错乱现象。

图片
图片

  2、2008-2016:不存在产需缺口但玉米供需逐渐错乱

  玉米临储政策施行后,我国玉米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玉米产量水涨船高,尽管玉米需求也在增长,但2008-2016年我国玉米并不存在产需缺口。由于临储收购价格的托市效应,2009-2012年玉米现货价格不断上涨且高于临储收购价,此时玉米收购量偏低;2013-2016年玉米现货价格低于临储收购价格,每年均有大量玉米新作流入临储库存,其中在2015年临储收购价格遭到首次下调,但收购价格仍明显高于现货价格,临储玉米收购量达到高峰为1.25亿吨,占当年产量的55.56%,从而使15/16年度的国储总库存高达2.36亿吨,超过2015年全年玉米产量。随着临储库存增多,临储政策的负面效应也在增大。其一,对国家来说,大量的临储库存加重了国家财政的负担,仅储存费用每年高达600亿元;其二,由于大量玉米流入临储库存,玉米市场供需结构遭到扭曲,玉米下游养殖企业与加工企业要承受较高的收购价格,同时还要面临原料供应不足的境况;其三,玉米价格的提升使国产玉米竞争力不断下降,2015年东北玉米平均收购价是2240元/吨,加上储存和运输等费用,销售价在2500元/吨附近,但同期进口玉米到岸价格在2000元/吨以下,国内外玉米价格倒挂使得进口玉米大量增加。其四,玉米价格提升拉动玉米种植利润保持较高水平,农民更倾向玉米种植从而挤占大豆种植面积,国产大豆产量日趋下降。

图片
图片
图片

  3、2016-2020:存在产需缺口但临储库存可以填补

  2015年底国家提出“供给侧改革”,玉米因具有超高库存在农产品改革中首当其冲。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随后国家发改委将玉米政策调整到“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形式,标准着玉米临储制度时代的结束。失去临储价格的托市作用,农民玉米种植收益锐减,国内玉米种植面积及产量开始下降,在玉米消费继续提升下,玉米产需缺口从此形成。不过在庞大的玉米临储库存面前,玉米产需缺口尚可以填补。据统计,在2016年玉米国储拍卖前,玉米临储库存高达2.58亿吨,经过5年的拍卖,在2020年玉米临储库存基本去化完成。

图片

  4、2020至今:产需缺口论盛行

  随着2020年玉米“去库存”完成,国内玉米自身供需受到市场更多关注,由于国内玉米供不应求导致产需缺口产生,如何填补产需缺口成为市场关注热点,从而玉米产需缺口论盛行。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17年我国开始出现玉米产需缺口且超过1000万吨,2020年产需缺口达到最大为2150万吨,不过近两年国内产需缺口有所缩小,1月份玉米供需平衡表显示本年度供需缺口降至1300万吨左右。产需缺口的存在为我国玉米价格持续上涨并保持高位提供一定支撑。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产需存在缺口并不意味着供需存在缺口,随着我国进口玉米的增多、饲用谷物对玉米的替代及国储一次性玉米的投放,我国玉米供需总体保持平衡。

  三、玉米产需缺口的填补

  填补玉米产需缺口的常用方式有三种,分别是向国外进口、使用小麦或稻谷替代和国储一次性库存投放,不过三种手段均具有一定局限性,这也是产需缺口论盛行的原因。

  1、国外玉米进口

  玉米作为主粮类大宗商品,其进口一直受到进口配额的制约。从2004年起,玉米进口配额始终保持720万吨,其中配额内关税为1%,配额外关税为65%。不过在2009年之前,我国玉米产量充足且有剩余可供出口;从2010年至2019年,由于我国玉米临储库存的存在,玉米进口量均在配额内且配额使用率较低;2020年以后,玉米临储库存去化完成叠加中美经贸协议签订,我国进口玉米量大增并超过配额,并且玉米进口主要国家由乌克兰转向美国。由于国际玉米价格上涨叠加进口玉米超出配额导致我国进口玉米到岸税后均价上升,2021/22年度进口玉米到岸税后均价高达2876元/吨,首次超过国内产区批发均价的2641元/吨。

  2、小麦或稻谷等替代

  同样作为主粮,小麦和稻谷因淀粉含量较高,可以对饲用玉米进行替代。不过饲用稻谷对玉米的替代主要受国储投放量的制约,统计显示2020/21、2021/22年饲用稻谷投放累计成交2500、2940万吨,对饲用玉米形成一定补充,2023年市场传闻定向稻谷将投放1800万吨,投放量的减少原因在于去年干旱导致稻谷产量降低引起库存下降,同时稻谷拍卖的底价也会上升;小麦对饲用玉米的替代量主要取决于麦米价差,2020年和2021年由于小麦现货均价普遍低于玉米现货均价,小麦替代需求大增,对玉米价格上涨形成制约。玉米的替代品并不止小麦和稻谷,同时也包括进口高粱和碎米等,不过其他替代品的数量均较少。

  3、国储一次性投放

  国家一次性储备粮是国家政策性粮食的一种,为了消化政策性粮食库存,通过一次性储备粮可以将国家政策性粮食进行新陈置换,实现推陈储新。统计显示2021年我国一次性储备轮换玉米累计投放1035万吨,成交928万吨,成交率90%。通过一次性储备玉米的投放也能补充一定玉米供应,不过每年一次性玉米轮换量较少,其作用总体有限。

  四、2022/23年度玉米产需缺口影响

  玉米产需缺口论作为玉米供给侧改革下的产物,其本质反应的是玉米供不应求的供需形势,随着玉米市场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当玉米产需缺口能够得到顺利的填补之后,产需缺口分析终将向供需平衡表中的库存消费比分析转变。不过目前玉米产需缺口仍是分析玉米供需的重要工具,农业农村部显示近两年我国玉米产需缺口在不断缩小,主要原因在于玉米消费增量小于产量增量,从而预示着我国玉米供需环境虽不乐观但正逐步得到改善。不过目前来看改善程度可能有所折扣,原因在于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扩种大豆工程,如此势必挤占玉米现有种植面积,且部分省份已经发布大豆种植补贴方案,补贴政策均优与往年。不过一号文件同时提出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进程,可以预见当玉米生物育种产业化在社会形成规模后,我国玉米产量将得到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需缺口论终将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之中。

来源:美尔雅期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