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玉米市场在连续反弹几日之后,华北市场跟随东北再度步入“下跌”通道。纵览国内玉米市场,东北、华北两大产区以及南北港口和内陆销区价格“跌声一片”,中间贸易环节不敢存、下游企业不敢买,东北个别地区再度跌破“种植成本线”,怎奈市场价格依然未见起色。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不禁要问,疲态尽显的玉米市场还有救吗?
color:#407600;background:#FFFED5">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玉米市场悲观情绪蔓延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短期价格跌幅历年罕见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从新年度玉米市场的供需基本面来看,在自身仍存在缺口的前提下,其并不具备大幅下跌甚至出现“崩塌式”下跌行情的基础。但现实往往就是如此“打脸”,玉米价格自9月份的高点开始下跌,仅仅两个多月的时间,北方港口主流收购价就从2800元/吨以上的高位跌至2500元/吨附近,跌幅超过300元/吨。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玉米价格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出现如此大的跌幅,这在历年同期均属罕见。首轮下跌源自于率先上市的辽宁市场以及黑龙江的直收粮市场,其在丰产的背景之下,相对较高的气温使得率先上市的潮粮不易存储,进而形成了一轮被动式的抛售。当时售粮,多数地区还能保有一定的种植利润,由此形成规模性抛售也在情理之中。黑龙江则是在直收粮规模性抛售的推动下价格直线下滑,部分地区甚至一度跌破种植成本线,直至直收粮市场收购告一段落,此轮大幅下跌方才呈现出逐步放缓态势,以致后期出现了一波超跌反弹的行情。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而新一轮的下跌则是来自于市场整体相对偏于悲观的情绪环境之下,一则进口玉米拍卖底价大幅下调的消息,成为压垮玉米市场价格的最后一根稻草,弱不禁风的玉米市场再度迎来一波下跌行情。华北市场跌破2600元/吨,北方港口跌破2500元/吨,时至今日,玉米市场可谓悲观情绪累积到了极致,市场上仿佛再无“看好”的声音。
mso-bidi-theme-font:minor-bidi;color:#407600;background:#FFFED5">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再度考验“种植成本线”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基层无理由大规模抛售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当前这波玉米价格下跌,与上次持续大幅下跌的本质区别在于基层售粮的主动性,当前东北大部分地区已经“上大冻”,基层对于粮源的保管,尤其是市场空头觊觎已久的“地趴粮”集中上量,或将由于“亏本”而导致市场很难再出现大规模抛售,甚至“恐慌式”抛售行为。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而从时间节点来看,2024年2月10日为农历龙年春节,因此,产区市场尤其是东北产区市场的购销活跃时间已经不足两个月。考虑到节日期间采购的难度以及终端生产所需的必要库存,进入12月下旬直至明年1月份,玉米市场或将迎来一波相对明显的采购高峰期。虽然在现有的环境当中,其采购积极性不及上年同期水平,但对于疲弱的玉米市场势必会起到一定的提振作用,阶段性的止跌甚至反弹行情或将因此呈现。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还有一点比较容易忽视的是烘干塔大规模停收,基层粮源多数以潮粮的形式存在,对于深加工企业来说,潮粮库存并不影响自身生产使用;但是对于玉米消耗量更大的饲料企业,则不可能成为潮粮的“消费终端”,一旦基层所剩的干粮不多,不给出合理的利润空间,烘干塔不愿“入市”,饲料加工企业面临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叠加近期猪价抬头也在一定程度上坚定了饲料养殖端“坚守的信念”,仅仅依靠进口补给是不能满足全国饲料养殖需求的,一旦可用干粮所剩无几,饲料企业或将被动式提价以促进烘干塔入市。
mso-bidi-theme-font:minor-bidi;color:#407600;background:#FFFED5">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举行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政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标准。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长年以来,我国三大谷物玉米、稻谷和小麦基本能够实现自给自足,其根本就是在很大程度上保障粮农的种植收益。例如,近期稻谷已经开启“托市”收购,小麦最低收购价也再度调整到了历史高位。回到玉米市场,当前中储粮轮入规模也在逐步放大,未来可能会开启“调节储备”收购等一系列相关政策,都将会是保障粮农收益、稳定物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措施。
minor-latin;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mso-bidi-theme-font:minor-bidi;
color:#407600;background:#FFFED5">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早买晚买早晚都要买”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早用晚用早晚都要用”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总体来看,当前玉米现货市场“贸易商不敢存、下游企业不敢买”的现状,确确实实导致了玉米价格自上市以来的萎靡不振。但从供需的角度来看,随用随采并不能影响玉米市场自身的供需基本面,其改变的只是供应端粮源存放标的从传统的贸易商手中回到了基层。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虽然新季玉米丰产,但还不能弥补自身缺口,粮就那么多,“早买晚买早晚都要买,早用晚用早晚都要用”。若“随用随采”模式延续至明年5月,基层粮源逐步见底,基层的毛细效应或将使得市场再度呈现出今年8月至9月那样“无粮可用”的状态。当前跌跌不休的玉米市场,或将呈现出“早涨晚涨早晚要涨”的局面。(原文刊登于2023年12月14日粮油市场报三版)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