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明节小长假期间,国内玉米市场动荡不安,各种利好消息涌现,这些消息也给了市场一些信心!4月1日开始,东北地区的吉林中储粮各级直属库开始了新一轮的玉米增储工作,据机构预测,这一轮增储可能会达到260万吨。与此同时,海关要求贸易商限制将海外玉米运输到保税区,这鼓舞了种植玉米的农户,这一举措或许能缓解国内玉米供应过剩的压力。
众所周知,去年海外玉米价格大幅下跌,降至近三年来的最低水平,贸易商进口海外玉米时受到国内定额年均720万吨的限制,一旦超过配额,海关关税将提高至65%。因此,许多贸易商选择通过将海外玉米运到保税区进行加工,再以较低的关税进口,导致国内低价进口玉米和玉米粉涌入市场,抑制了国内玉米价格的上涨。
然而,尽管政策性收储和限制海外玉米进口都是利好因素,但最近几天,山东地区的深加工企业接收量减少,玉米价格出现了短暂的上涨。许多人以为玉米市场即将迎来春天。
然而,即便有多方面的支持,国内玉米价格却出现了下跌的趋势!据市场反馈,山东地区今天早上的玉米到厂量接近1000车,企业报价再次下降,这让一些过度乐观的人感到失望,国内玉米价格仍然面临着多重压力!
首先,替代品供应仍然充裕。
尽管保税区限制了海外玉米进口,但低价谷物和谷物粉的进口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国内过剩的低价稻谷库存使得玉米替代库存仍然很高,这抑制了国内玉米购销的需求。
其次,玉米基层存货仍然偏多!
目前,虽然东北地区的基层存货在减少,但贸易商的库存依然高企,一些企业面临着严重的库存积压。产区的玉米销售不畅,东北玉米的外流问题加剧了本地供应的压力。而在华北和黄淮地区,基层存货仍然很多,山东、河北和河南的存货占比仍然约为30%,气温上升增加了玉米受潮的风险,农民卖粮的积极性仍然较高。
第三,需求接受能力不足!
在需求方面,饲料企业由于有充足的低价替代品库存,养殖业相对低迷,企业的玉米库存充裕,补货需求相对较低。尤其是基层玉米质量参差不齐,毒素超标的情况较为普遍,饲料企业对补充库存持谨慎态度,南方主要销售区仍然以进口替代为主。
在深加工方面,尽管企业有补库需求,但原粮库存相对充足,华北和黄淮地区的主要深加工玉米库存天数约为25天,东北部分企业的库存天数达到了60天左右,玉米的需求相对疲软,主要以滚动补库为主。市场的消费承接能力不足,企业多采取“看车再定价”的策略!
总的来说,尽管增加存储和限制进口玉米对市场情绪有所提振,这可能对玉米前景有利。但是,理性看待,目前国内玉米购销仍然面临着供应过剩和需求不足的压力,短期内玉米价格很难出现单边上涨的趋势,价格可能仍将维持震荡调整的状态,玉米市场要想出现上涨行情,需要时间来沉淀。来源:MRDD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