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业部:中国油籽产量报告(下)

来源: 作者: 时间:2003-01-01
转基因条例的冲击

近期中国政府颁布了有关转基因作物及转基因产品的监管及标志的新条例,这使得大豆市场陷入茫然之中。继新条例颁布以来,豆粕价格涨幅达到10%,有关大豆的价格信息很少,因为在新条例的影响变的明朗之前,贸易商不情愿出售大豆。

在中国农业部(MOA)发布详尽的补充条例之前,该新条例的确切含义还不能确定。但是,该条例明确要求对所有的转基因产品进行登记和标志。就进口大豆而言,最大的困难将是从中国政府获得安全认证证书。目前还没有明确发放这些证书以及处理申请的机构,这也令贸易商日渐焦虑。那些和农业部联系的贸易商发现该部还没有打算就这一步骤回答具体的问题,这也更加让人们相信农业部还没有准备好实施新条例。

尽管农业部不回答具体的问题,但是看来也不打算对贸易加以限制。在新条例颁布后不久,农业部就作出确保,称在6月6日前签定的合同将不需要满足新规定。自那以后,农业部就陷入了和AQISQ的检验检疫当局的官僚扯皮中,后者负责有关转基因货物的进口批文,而且看来对进口要采取强硬路线。有传言称AOSIQ希望对日期标志为6月6日及以后的货物实施这一新规定。AQSIQ据传言还计划利用新的规定以向进口商和加工厂榨取高额检验和认证费用的机会。

虽然目前对该新规定的影响作出判断还为时过早,但是可以稳妥的得出如下观察结论。首先利用新条例限制贸易将是不攻自破。进口大豆的绝大部分都流入华东和华南的加工厂,而从东北运送达到到以上地区的高额运输成本使得这么做没有竞争力。东北地区的压榨厂也不大可能获益,因为同样的高额运输成本也限制这些厂家将豆粕和豆油运送到中国其他地区的能力。此外,当国内大豆供应不容易获得时,东北地区的大豆加工厂也会进口大量大豆。因此,对大豆进口的限制不大可能大幅度提高中国大豆的消费量,但是更有可能抑制牲畜行业的需求,提高国内大豆加工业的成本,并鼓励非转基因替代品,如棕榈油和鱼粉的进口。长期来看,最大的牺牲品将是国内压榨行业和牲畜行业,而最大的受益者将是油及粕进口商以及监管机构的官僚。在牲畜行业及压榨行业内,那些受害最大的将肯定是那些依赖于稳定供应来源的设备更新而且规模更大的厂家,以及那些业内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企业。短期来看,那些据传言囤积大量库存的大豆营销机构可能也会从当前的状况中受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