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业部8月份油料作物展望

来源: 作者: 时间:2003-01-01
要点:


-天气条件不利,大豆价格盘级而上;

-豆价上扬,南美播种面积扩大;

-美国以外地区植物油生产放缓,全球库存紧缩。

天气条件不利,大豆价格盘级而上

随着依阿华、密歇根、明尼苏达南部、威斯康星南部和依利诺斯北部等地区出现高温、少雨的天气之后,7月份大豆价格开始上冲。而且密苏里东南和阿肯色东部的早期干旱也只是得到了些许缓解。所有这些地区都是大豆播种密集区。7月份,在依利诺斯中部地区的大豆现货平均价格为5.00美元每蒲耳,高于6月份的4.58美元。然而,断断续续的降雨使得农作物免于受到更为严重的伤害,同时也限制了价格的上限。

8月初,美国农业部第一次公布了较为客观的单产调查结果,对事先指定的样品田的调查包括了播种密度、开花情况以及大豆结荚情况。根据调查结果以及前几年的平均结荚率,得出全国大豆单产为38.7蒲式耳的结论,高于去年的38.1蒲式耳。如果收割面积达估计的7410万亩的话,8月份对2001年度的大豆产量预测即为28.67亿蒲式耳。

截至8月5日,有57%的美国大豆生长状况评级在良好至优秀之间。也是截至同一日期,有57%的大豆处于结荚期。结荚进度快于51%的这一5年平均结荚进度,尽管依阿华、明尼苏达和威斯康星的进度较为落后。所以,大豆现在正处于一个极其脆弱的时期,今后4到6周内,任何的反常天气都会给大豆正常结荚带来危害。比如去年8月初,大豆状况还相对较好,但在8月和9月份,天气高温、少雨,导致密西西比河以西地区大豆单产下降。

在2001作物年度,加大美国国内大豆压榨的动力主要来自强劲的豆油需求。尽管本月的预测比上月减少了500万蒲式耳,但总压榨量仍有望从2000/01年度的16.30亿蒲式耳增加到16.55亿。中国和西欧国家在2001/02年度的大豆进口仍保持旺盛态势,继续为美国的大豆出口提供支撑。但由于南美在大豆和豆粕供应上的快速增长,美国的大豆出口可能也仅能达到2000/01年度的9.95亿蒲式耳的水平。

产量的下降以及对2001/02年度期始库存将减少到2.50亿蒲式耳的预期,将修正明年的年终库存至3.00亿蒲式耳。大豆季平均农产价格提高到4.35-5.35美元每蒲式耳,与此相比,200/01年度价格为4.55美元。正在国会讨论的新的农业法案会成为新豆期货合约价格的另一个支撑因素。部分人士认为,立法会在2002年播种之前及时完成。众议院的立法草案将大豆保护价从5.26美元每蒲式耳降低到4.92美元。如果这一政策得以实施,明年大豆面积就会下降,大豆会变得更有价值。

国外植物油供应的短缺使得旧豆和新豆豆油价格得到了提高。依利诺斯中部地区7月份的豆油现货价格每磅在16.5美分,而6月份的豆油价格是14.2美分,10月合约的期货价格超过了19美分。预计2001/02年度的美国豆油平均价格将上涨到16.5至19.5美分每磅,2000/01年度修正后的价格为14.25美分。主要原因是美国的豆油出口在经过了近乎两年的休眠之后开始复苏。预计2001/02年度美国对国外的船运出口膨胀至25.00亿磅,比7月份的预测高2.50亿磅,并且还高于2000/01年度估测的15.00亿磅。美国国内豆油消费略有增长。目前的豆油库存积压(今年10月为24.45亿磅)有望到明年可缩减5.40亿磅。

美国农业部对2001/02年度的国内豆粕消耗从3145万短吨增加到3210万。但与豆油市场相比,来自国外的竞争压力会限制明年美国豆粕的出口增长。预计美国豆粕出口将从2000/01年度的775万吨的估算减少到760万吨。压榨越来越多的集中在豆油的榨取上。所以,在豆粕需求增长幅度相对较小的情况下,大量的产出会对2001/02年度的豆粕价格造成压力。预计豆粕平均价格在155-180美元每短吨,2000/01年度为175美元。

基于美国棉籽收获面积和单产的提高,预计2001年美国棉籽产量将增长到750万短吨,去年为640万短吨。丰富的种子供应以及植物油价铬的走强将调整棉籽压榨量到320万吨,而2000/01年度的估测为270万吨(14年以来最低的一年)。

美国的花生产量也将在2001年出现反弹,虽然反弹力度不如前期预测。8月份对产量的预测是36.58亿磅,去年为32.66亿磅。除得克萨斯州以外各州收获面积的增长以及单产的提高是产量增长的原因。截至8月5日,67%的花生评级为良好至优秀,去年为50%。平均单产预期为2621磅。不管是国内消耗还是出口量都会略有增长。
大豆价格走强,南美播种面积扩大

本月美国农业部对美国大豆产量的预期调减了180万吨,但对01/02年度全球大豆总产量的预测却仅减少了40万吨,为1.768亿吨。其中的原因是美国大豆价格的上扬并没有逃过南美农场主们的注意。在巴西,大豆和玉米之间不断加大的价格比将会促使2001/02年度更多的玉米面积转为播种大豆。同时,巴西政府加大了明年对种植的财政援助达30个百分点。根据美国农业布的预测,巴西在2001/02年度的大豆面积将扩大到1500万公顷,相比2000/01年度为1390万公顷。这样巴西大豆产量就可能达3900万吨,高于上月预测的3800万吨。

大部分的巴西农场主们在等待美国的豆子将会把价格导向何处。随着价格的上扬以及库存充足的原因,巴西在2001/02年度的大豆出口将大幅增长,预计可达1575万吨,2000/01年度的出口量为1400万吨。

与此相同,阿根廷的豆农也会对价格的上涨作出反应,将大豆面积从2000/01年度的1000万公顷扩大到1030万公顷。假使单产正常,阿根廷的大豆产量可达2600万吨,与2000/01年度的纪录相持平。大豆出口将大幅增长,从本年度的670万吨增加到01/02年度的750万吨。豆油价格的走高有助于阿根廷大豆压榨的加强,从2000/01年度的1750万吨增长到1860万吨。

在本月的全球大豆贸易预测中,中国与很多修正有关。预计2001/02年度中国大豆进口总量为1450万吨,2000/01年度为1320万吨。今年秋季的中国大豆库存预计达510万吨,到明年微幅缩减至480万吨。

美国以外地区的植物油生产放慢,全球库存缩减

基于加拿大、法国油菜籽减产的预期,本月对2001/02年度全球油菜籽产量的预计降低到3660万吨。出口供应量会变得更加紧张,全球总库存量预计将从2000/01年度的结转库存量下降1/3。由此,全球的油菜籽进口量将比2000/01年度的预测减少210万吨。世界主要的油菜籽进口国(包括中国、日本、墨西哥和孟加拉)在2001/02年度的进口预测也都减少。

今年夏天,加拿大西部地区出现高温、干旱天气,大大降低了油菜籽的单产数量。7月末降雨量增多,但总的来说,对于已经趋于成熟的农作物来说,降雨来得太迟了。对加拿大在2001年的油菜籽产量的预测从580万吨降低到530万吨,比去年产量减少了约1/4。由于供应紧张及价格出现了上涨,原先预计的470万吨的油菜籽出口量将大幅度的缩减到280万吨。在过去的3个月内,Vancouver地区油菜籽价铬从200美元每吨涨到了230美元。期末库存预计将从2000/01年度的100万吨减少到35万吨,仅加拿大一个国家的库存减少量就占全球油菜籽库存下降的3/4。

在法国,由于冬季雨水过多,而随后的气温又偏高,今年的油菜籽的长势也不好。再加上收获面积的减少以及单产下降,法国2001年度的油菜籽产量将从去年的360万吨减至310万吨。法国,世界第二大油菜籽出口国的出口量将大大下降。

与此相反的是,全球葵花籽产量本月提高了70万吨,为2280万吨,基本与2000/01年度的产量相持平。乌克兰(250万公顷)和阿根廷(190万公顷)葵花籽面积略有增长,是此次产量调整的主要原因。这两个国家供应量的增多,很可能会加大压榨量,这样2001/02年度全球葵花籽油出口量预计将增长到270万吨,增长幅度为15万吨。

在棕榈油市场,由于马来西亚产量的减少,对2000/01年度的预测从前期的1230万吨降低到1210万吨。在目前生产仍很滞后的情况下,马来西亚的出口需求仍非常稳定,降低了今年年初的巨大库存量。与早期预测相反,对马来西亚棕榈油年末库存预测为115万吨,1999/2000年为130万吨。预计2001/02年度马来西亚棕榈油的产量维持1260万吨不变。7月份,马来西亚棕榈油精的冲到325美元每吨,相比6月份为248美元,2月份的价格低点为193美元。

随着这些植物油供应的减少,全球豆油贸易量预计将加大。预计2001/02年度将增长8个百分点,为810万吨。美国将占出口供应增长的45万吨的一半。美国富足的豆油供应会使南美大豆压榨商的利润受到限制,但他们在豆油出口市场上仍会有一些收益。

三隆期货王杨编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