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油菜籽市场回顾与展望

来源: 作者: 时间:2003-01-01
作者:田煜 
2001年油菜籽市场回顾
 我国的油菜籽主要加工地区集中在长江流域,而江、浙及安徽是沿海油菜籽市场相对活跃的地区,2000年底和2001年初,菜粕价格的一路走高使沿海的油菜籽加工厂获得了较为丰厚的利润。菜粕价格的强劲得益于出口需求的增长以及国内需求的复苏。
2001年春节前后,我国油菜籽加工厂的原料供应完全依赖进口,强劲的需求使进口菜籽的价格在春节后逐步攀升,至2001年3月底,价格达到2500元/吨的高点。进口菜籽价格在此期间一路走高的原因,除了需求的因素外,还有进口到货不足的原因。4月份后,随着国内油菜籽上市日期的临近以及菜油和菜粕价格的振荡下跌,进口菜籽的价格也逐步下跌,至国产油菜籽上市时,上海口岸进口油菜籽价格已跌至2200~2230元/吨,之后,在国产油菜籽上市后价格攀高以及国际油菜籽价格不断上涨的带动下,国内华东港口的进口油菜籽价格也开始上涨,至6月下旬达到2300~2350元/吨的水平,并在此价位上平稳运行。
国产菜籽在5月底6月初开始上市,上市之初,江浙油菜籽价格在1900元/吨左右。从6月份开始,菜粕价格的反弹逐步将国产油菜籽价格推入上升的通道,至8月底,夏油基本收购完毕,价格也达到顶峰2060元/吨左右。在收购后期,部分地区价格曾一度达到2100元/吨以上。
国产菜籽价格的逐步反弹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菜粕价格的反弹使得油厂有较好的加工利润,带动了油菜籽价格的上涨(菜粕价格由6月初的830元/吨逐步上扬至1130元/吨)。以7月中旬1000元/吨左右的菜粕价格、4500元/吨的菜油价格计算,油厂使用国产油菜籽有100元/吨左右的加工利润;二是进口菜籽价格高企的影响。2001年国际油菜籽市场频传利多消息,2001/2002年度主要的油菜籽生产国以及油菜籽出口国的油菜籽产量均大幅减产,油菜籽期末库存以及库存与消费的比例都呈下降趋势。
世界油菜籽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播种面积减少以及主产国气候干旱。2001/2002年度加拿大的油菜籽产量由上年度的711.9万吨减产至506.2万吨,减幅达28.9%,澳大利亚的油菜籽产量也从上年度的168.1万吨下降至149万吨。世界油菜籽供给紧张的局面,导致了国际油菜籽的CNF中国口岸价格不断攀升,一度达到252美元/吨,完税成本价格在2700元/吨以上,国内低迷的油菜籽市场根本无法接受如此高的价格,导致了7、8月份国内进口油菜籽到货的真空期出现。
2001年我国进口油菜籽172.4万吨,较2000年的进口量(296.9万吨)减少41.9%,油菜籽进口的减少与国际油菜籽的减产和国内油市的低迷有直接的关系,这种情况使国内油厂更加青睐于国产油菜籽,并引发对国产油菜籽的抢购。
2001年菜籽油价格曲线基本上走了一个“V”字形,1~3月份,受原料短缺以及国家查库补库的影响,华东地区国产菜籽油价格由1月初的4625元/吨上涨至3月中旬的4720~4760元/吨,但随后受豆油以及色拉油持续下跌的影响开始走软,国产油菜籽上市造成的菜籽油供给充足,给这轮下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华东菜籽油价格由3月初的高点下跌至7月初的4350~4400元/吨。7月中、下旬,受棕榈油价格强劲反弹的带动,国内油脂市场自低位全面反弹,这一轮反弹直至8月上旬上升至4650~4680元/吨后稍有回落,但中秋以及国庆节的临近使价格再度反弹。国庆节后,需求的萎缩导致华东地区的二级菜籽油价格下跌至4600~4650元/吨,在度过了较为平稳的11月之后,到12月中、下旬,受消费需求的拉动,菜籽油价格上扬至4720~4750元/吨。
2001年菜粕的价格走势和菜油的走势相似,2001年初华东地区菜粕价格延续2000年的升势,上涨至1180元/吨的水平,春节过后价格开始缓慢下跌,至5月下旬跌至当年的最低点760元/吨,随后受需求拉动以及豆粕价格反弹的影响,价格开始一路走高,8月初价格回升到1150~1180元/吨的水平,之后价格振荡下跌,但原料供给的紧张限制了价格下跌的幅度,最后价格稳定在1050~1060元/吨之间。
综观2001年油菜籽市场,价格走势总体较为强劲,菜油市场仍然处于低迷态势,始终没有突破4800元/吨的阻力位,其行情受其他油脂品种的影响较大;菜粕的价格受豆粕价格的影响较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