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后的中国油菜产业
来源:
作者:
时间:2003-01-01
自加入WTO时起,我国政府即取消对大豆、油菜籽、花生油、葵花油、玉米油和棉籽油的关税配额,实行单一关税;加入WTO后的前4年,我国仍将对豆油、棕榈油和菜籽油进口实配额管理,配额量逐年增加,到2002年上述三类植物油的进口配额将分别增加到358.71万吨、316.8万吨和124.3万吨;配额内税率为9%,配额升税率将在4年内由52.4降到19.9%,2006年后取消配额,实施9%的单一关税。
从入世后产品价格、配额变动和关税调整等因素综合分析,入世因素对油菜籽和大豆进口的影响并不大;豆油、菜油和棕榈油等食用植物油的进口量将有所增加,从而给我国油菜产业发展带来一定负面影响;我国菜籽的国际竞争力主要受含油量较低、芥酸和硫甙含量偏高等质量因素所影响;但是,入世后畜禽养殖业将加速发展,国内市场对蛋白质饼粕的需求量将进一步扩大;花生、芝麻等特色油料的出口有望增加,能为油菜产品腾出更多国内市场空间;长江流域的小麦面积将进一步调减,给油菜生产面积的进一步扩张提供了可能;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已于2002年3月实施,这将在近几年有效抑制美国大豆和加拿大菜籽的进口。
预期未来20年我国植物油消费量还将增长1倍,对蛋白饼粕需求的增幅仍将大于植物油。
因此入世后,只要我国坚持实施科技兴油战略、质量振兴战略、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化开发战略,则我国油菜产业仍将高速发展,菜饼的出口量将稳定增加,菜籽的出口亦有一定的国际市场前景。
一、 我国油菜产业的区域优势
我国油菜可以分为春油菜区和冬油菜区。冬油菜区的种植面积和总产均占我国油菜种植面积和总产的90%以上,而长江流域冬油菜区的种植面积和总产又占我国油菜种植面积和总产的80%以上。2000年长江流域油菜面积9139万亩、总产965.5万吨,占全国油菜总面积和总产的81.6%和87.6%,分别占世界油菜总面积和总产的四分之一左右,其菜籽总产比加拿大(712万吨)高200万吨,还略高于欧共体的菜籽总产(922万吨)。可以说,长江流域冬油菜产业水平代表着我国油菜产业的整体水平。
长江流域油菜带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开发潜力最大的油菜生产带。第一,该地区油菜生产属冬季农业,不与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争土地、争劳力资源,有利于我国土地资源,有利于我国土地资源、劳力资源的合理配制和优化,单位面积的产出和效益远远高于加拿大、澳洲、欧洲;第二,该地区具有独特的气候地理条件,油菜生长季节雨量充沛、日照充足,且雨热同步,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油菜生长;第三,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主要是春油菜,长江流域是冬油菜,每年油菜籽上年市时间比加拿大早4-5个月,如果长江流域油菜籽的品质、成本等具有国际竞争力,其上市时间早对参与国际竞争非常有利;第四,目前世界上油菜籽的进口大国是日本和中国,2000年日本国进口菜籽210万吨、菜籽油消费总量为88.5万吨,加拿大生产的双低菜籽主要出口日本和中国。长江黄金水道可以直接出海,实行江海联运,运距短,且经经济安全,长江流域油菜籽具有出口日本和占领国内市场的有利条件,在全球油料作物资源配置中处于有利地位。
二、 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现状
1、 生产情况
“九五”期间, 我国油菜生产发展势头强劲。与同期世界其它油菜主要生产国(地区)相比,我国油菜种植面积稳步增长,单产接近加拿大水平,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与欧洲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表1)
表1.1996—2000年世界油菜主要生产国(地区)的油菜生产情况
国家(地区)/项目 |
面积(万亩) |
单产(公斤/亩) |
总产(万吨) |
世界 |
37585.1 |
97.97 |
3690.1 |
中国 |
10210.8 |
95.66 |
977.7 |
印度 |
9840.1 |
59.22 |
579.6 |
加拿大 |
7239.0 |
96.62 |
700.3 |
欧洲 |
6581.1 |
175.2 |
1155.6 |
澳大利亚 |
1675.5 |
88.49 |
145.1 |
2、 产品品质
双低商品菜籽、低芥酸菜籽油和低硫甙菜籽饼是双低油菜的重要产品。2001年4月1日我国颁布实施的农业行业标准规定,低芥酸低硫甙油菜籽中芥酸含量不高于5%,硫甙含量不高于45umol/g(饼),低芥酸菜籽油中芥酸含量≤5%。而加拿大等油菜主产国Canola油中芥酸含量小于1%,商品菜籽中硫甙含量不超过30 umol/g(饼),并已将品种改良目标提高到硫甙含量小于20 umol/g(饼)。2001年我国双低油菜占50%,且多数双低品种的品质水平与加拿大Canola油菜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近年来,尽管我国已成功选育出一批品质达国际先进水平的双低油菜品种,但由于分散种植及配套技术不到位,产品质量与加拿大、澳大利亚及欧洲各油菜主产国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3、 多元化开发
我国在油菜产品的多元化开发利用技术方面已落后国外。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油菜生产国,油菜主导产品仍仅限于食用油。而加拿大等国已培育出专用油菜品种,用于生产月桂油、月桂酸等天然高级化妆品原料;美国、日本介酸用于航空航天工业、高级摄影材料及化妆品,使得国际市场上对高芥酸油菜籽的需求量迅速增加。此外,用菜籽油作为汽车燃料油已引起新西兰、澳大利亚及欧洲各国的广泛关注,并开始研制出相应发动机及菜籽燃料油加工技术。
4、 产业化水平
我国油菜产业化水平较低是决定我国油菜产品单一的根本原因。我国虽已培育出一批低油菜品种,并研制出了相关配套的高产保优栽培技术及综合加工用技术,但由于产业化链条脱条,成果转化极为困难。目前市场上不没有批量的低芥酸营养油销售,优质菜籽饼开发及其精深加工已成为制约我国油菜产业整体效益提高的瓶颈。
5、 产品价格
国际市场上油菜籽、菜籽油菜籽饼粕价格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价格的持续走低与全球范围内农产品生产成本下降有密切关系,特别是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油菜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使其油菜产品的成本下降,形成了市场流通的价格优势。国际市场菜籽价格还受大豆价格所左右。我国油菜生产分散、机械化程度低,综合成本较高。国内市场油菜籽价格与国际市场持平或略高;菜籽油价格比国际市场高30%左右,但菜籽饼粕价格比国际市场销低,这是近三年来我国菜籽饼出口量由6万吨增加到55万吨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 加入WTO对我国油菜产业发展影响
1、 直接影响
我国政府承诺,自加入WTO时起。即取消对大豆、油菜籽、花生油、葵花油、玉米油和棉籽油的关税配额,实行单一关税。大豆的单一关税率仍为现行的3%。
加入WTO后的前4年,我国将对豆油、棕榈油和菜籽油进口实施配额管理。入世前的2001年我国豆油、棕榈油和菜籽油关税配额分别为251.8万吨、240万吨和87.89万吨,2005年分别为358.71万吨、316.8万吨和124.3万吨。配额内税率为9%,配额外税率在2002-2005年4年内由52.4%降至19.9%,2006年后取消配额,实施9%的单一关税。
1999年以来,我国进口的主要油料为大豆和油菜籽。由于入世前我国大豆关税已降到3%,且没有配额限制,与入世后的政策已经接轨。入世前油菜籽的进口关税仅为12%,入世后关税调整的空间已经不大。因此,入世因素对大豆和油菜籽进口并没有多大影响。入世后我国对大豆和油菜籽的进口量主要取决于国内市场需求和国产大豆与菜籽的相对竞争力。
2000年以来我国菜籽价格已与国际市场现货价格基本持平,比加拿大菜籽到岸价目格低20%左右。因此,只要国产菜籽在品质上具备国际竞争力,则入世后国产菜籽市场前景并不悲观。
至2005年,我国对豆油和菜籽油的进口配额总量达到483万吨,2006年后将取消配额限制。国内豆油和菜油的价格高出国际市场30%以上(见表2)。征收9%的关税后,国内豆油和菜油的价格高10%左右。因此,入世后,国内植物油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将受到进口植物油的冲击,进而给我国油菜产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表2 2001年1-9月份菜油和豆油国际与国内市场价格变化情况(元/吨)
品种市场 |
一月 |
二月 |
三月 |
四月 |
五月 |
六月 |
七月 |
八月 |
九月 |
菜油国际市场 |
2788 |
2804 |
3011 |
3167 |
3102 |
3050 |
3499 |
3715 |
3618 |
国内市场 |
5010 |
5100 |
5100 |
5100 |
4787 |
4647 |
4637 |
4714 |
4707 |
豆油国际市场 |
2535 |
2515 |
2723 |
2655 |
2426 |
2658 |
3487 |
3362 |
3220 |
国内市场 |
4300 |
4450 |
4558 |
4666 |
4533 |
4533 |
4575 |
4506 |
4437 |
2、 间接影响
由于我国猪肉和牛肉价格均比国际市场低50%左右,加工禽肉亦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入世后如果能抓住机遇,提高质量,上述畜禽产品的出口量有望增加,我国畜养殖业可能有较大发展空间。上述目标如能实现,则国内市场对蛋白质饼粕的需求量将进一步扩大,对油菜产业的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
我国花生和芝麻是净出口产品,花生仁的价格比国际市场低20%以上,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明显价格优势。入世后,世界花生和芝麻市场将向中国开放,出口渠道增多,如能把握国际市场动态,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种类,则花生和芝麻出口量可望增加。这一方面可促进我国花生和芝麻生产,也能为我国油菜产品腾出更多国内市场空间。
此外,在入世后的2002年3月,我国实施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对转基因农产品实行安全许可和标示制度。由于美国大豆的70%和加拿大油菜的50%左右均为转基因产品,因此,该条例的实施在最近几年内将有效拟制美国大豆和加拿大菜籽的进口,为我国油菜产业近期内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市场基础,也为提升我国油菜产业以应对激励的国际竞争赢得了时间。
四、 入世后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 油菜产业将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巨大的市场需求决定了我国油菜业将迎来一个高速发展过程。
近5年来,国内蛋白质粕消费量均增长160万吨,食用植物油的消费量年均增长60万吨(见表3),5年内分别增长了35%和29%。
表3 近5年中国油料生产及油料制品的消费情况(单位:1000吨)
1997/98* |
1998/99 |
1999/00 |
2000/01(初步结果) |
2001/02(预计数) |
|
蛋白质饼粕消费量 |
22636 |
23873 |
26422 |
29402 |
30598 |
植物油消费量 |
10505 |
10968 |
11727 |
12795 |
13532 |
油料生产量** |
43410 |
44903 |
45761 |
51135 |
52570 |
*从当年10月至第二年9月,下同;含大豆。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2002年3月月报
同期国内油料生产量尽管也增长了21%,但国内油料生产的增长仍然不能满足消费增长的需求,缺口进一步拉大,油料及其制品的进口量显著增加(见表4)。5年来,油料及其制品的进口量增长51%,由1997/98年度的1077.6万吨增加到2001/02年度的1639万吨,是我国同期菜籽总产量的1.45倍。
表4 近5年我国油料及制品进口情况(单位:1000吨)
1997/98 |
1998/99 |
1999/00 |
2000/01(初步结果) |
2001/02(预测数) |
|
菜籽 |
288 |
2150 |
3675 |
2360 |
800 |
大豆 |
2940 |
3850 |
10100 |
13245 |
13000 |
豆粕 |
4198 |
1400 |
633 |
100 |
50 |
棕榈油 |
1300 |
1275 |
1200 |
1900 |
2150 |
豆油 |
1650 |
950 |
556 |
80 |
350 |
菜油 |
400 |
175 |
40 |
40 |
40 |
总量 |
10776 |
9800 |
16204 |
17725 |
16390 |
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2002年3月月报。
预期未来20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发展速度,国内市场对植物油脂和蛋白质饼粕的需求量仍将大幅度增长。预计202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5亿,按人均消费植物油13.6公斤计算(相当于1998年世界人均植物油消费量),则年需植物油2040万吨。而预期2001/02年度的国内植物油总产量为1078万吨。因此,如果要靠国内生产来满足市场需求的话,则未来20年我国植物油产量还要增长近100%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要。从过去10多年的规律来看,我国对蛋白质饼粕消费量的增幅明显大于对植物油消费的增幅。因此,未来20年国内市场对油料及其制品的需求仍将继续保持旺盛势头。这为我国油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与此同时,WTO相关规则以及我国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也为油菜产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大好机会。由于WTO有关协议中允许美国小麦大量进口中国,同时我国党和政府极为重视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南方冬小麦退出保护价,调减沿江地带的低产小麦面积已成大势所趋。另外长江流域未利用冬闲田面积达三千多万亩,通过提高复种指数对发展油菜冬季农业是很好的有利条件。再加上我国《农业转基因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和其它因加入WTO所带来的有利间接影响,在未来5-10所内我国油菜产业将再次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2、油菜产品将进行双向流通
一是菜籽、菜油进口量将会逐步增加。如前所述,入世后菜油的进口配额将会逐步增加直至完全取消配额限制,关税税率将逐步降到9%,加上我国未来十五年内食用油供求矛盾趋于紧张,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将会长时间存在。二是菜籽饼粕出口量将稳步增长。我国菜籽饼粕属初加工产品,原始价格较低,日本等国从我国进口后经精深加工后的升值利润很高,更由于我国难于在短时间内改变菜籽精深加工能力落后的局面,因此,菜籽粕这一原始初加工产品的出口将会有较大的增长。
3、油菜产品品质加工水平将逐步与国际接轨
2000年我国长江流域双低油菜的普及率仅为50%,且由于双低品种与双高品种混种、混收,商品籽品质难于得到保证。此外,含油量也比加拿大菜籽低2-3个百分点,随着全球经济一体的实现,油菜产品品质必须逐步与国际接转,否则将失去竞争力。
我国油菜商品籽的加需求很大,全国加工业对原料的需求量达3000-4000万吨,仅沿海港口大规模加工厂的原料需求就达1000万吨左右。但是,我国油菜产品加工还处于市场前期开拓阶段,延长油菜的产业化链条,提高产业化水平,发掘油菜籽优质蛋白饼粕及其精深加工潜力势在必行。
五、 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的基本对策|
我国油菜产业的发展现状是:面积大、总产高,但是质量相对较差、加工工艺落后,综合效益差、国际竞争力较弱、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巨大。有鉴于此,面对加入WTO后的机遇和挑战,未来我国油菜产业发展思路应是: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WTO相关规则的有利因素和我国实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管理条例》的有利时机,通过改善品质、降低成本、提高多元化开发能力和油菜产业化水平,以全面提升我国油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1、实施科技兴油战略
科技创新是我国油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要着力解决制约我国油菜产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必须依靠科技进步。通过科技创新,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培育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双低高含油量、高蛋白、高产、多抗、广适性油菜新品种,研制安全、省力、环境友好的节本高效集约化栽培技术,开发双低菜籽精深加工与多层次增值技术,研究产品质量检测技术和标准等等。同时要加快成果推广步伐,充分利用当前油菜生产稳步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大对现有双低品种和相关技术的推广力度,促进我国油菜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2、实施质量振兴战略
与主要出口国加拿大的菜籽相比,国产菜籽在品质上存在严重问题,一是芥酸和硫甙含量总体上偏高,不符合国际出口标准。二是长江流域主产区菜籽的含油量较低,比加拿大的低2-3个百分点。上述品质问题严重制约了国产菜籽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必须实施油菜质量振兴战略。应修订油菜双低标准,做到与国际标准接轨;健全全监测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应合理规划、区域化连片种植;要品种先行,优质优用。采取行政和法律等多方面措施,力争在3-5年内全国普及双低油菜;选育和推广高含油量品种与保优优栽相结合,努力提高长江油菜主产区的菜籽的含油量。在此基础上,在近期内严格控制转基因油菜的生产。只有这样,我国油菜产业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实施区域发展战略
我国油菜生产可分为北方春油菜区和南方冬油菜区。春油菜区菜籽的含油量高,产品竞争
上一篇| 暂无
下一篇|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甜菜粕准予退税的批复
一周热点
- 2021-03-02上周美国玉米出口检验量增长,对我国装运五船玉米
- 2021-03-02美国玉米酒糟粕周报:天气改善,产量恢复,玉米酒糟粕价格下跌
- 2021-03-022021年3月1日世界主要期货收盘价格一览表
- 2021-03-02美国农业部:上周美国对中国大陆装运33.4万吨大豆
- 2021-03-02上周美国大豆出口检验量增长,比去年同期提高49%
- 2021-03-02AgRural:截至2月25日,巴西大豆收获完成25%,产量上调
- 2021-03-02美国玉米现货市场述评:现货玉米市场下跌
- 2021-03-02玉米缘何强势上涨?资金釜底抽薪,牛市究竟能走多远?
- 2021-03-01截至2021年2月26日当周国际粮油期货涨跌一览表
- 2021-03-01美国农业部报告可能显示1月份大豆压榨量为1.952亿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