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国内食用油市场综述

来源: 作者: 时间:2003-01-01
2002年我国食用油市场走势先抑后扬,总的来说,上半年走势平稳,下半年在国内油料生产滑波、大豆进口受阻、国际市场油价上涨等种种因素影响下出现较大的起伏,最终走出了一波可观的上涨行情。其中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与国际市场倒挂的现象,油脂进口除了棕榈油以外,其他包括毛豆油、毛菜籽油在内的油脂均呈现国内价格低于国际市场的情况。

  一、2002年全国食用油价格走势回顾

  据中华粮网价格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2002年国内食用油市场大体走势如下:2002年6月份以前,国内食用油价格基本上在底部平稳运行,6月份以后受各种因素影响一路上扬,9月中下旬出现下跌,10月中下旬再次上扬,至12月份达到全年最高价。

具体价格见下表:

    2002年食用油市场全国平均价 (均为二级,单位:元/吨)

品种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豆油 4752 4802 4799 4724 4694 4748 5053 5324 5551 5176 5512 5885
花生油6088 6111 6089 6076 6262 6681 6728 6721 7172 7066 6947 7906
菜籽油4802 4830 4807 4780 4718 4818 4914 5184 5570 5463 5558 5872

  从各品种来看,影响其市场价格的因素即有共同的一面,也有各自独立的一面,因而其运行态势也稍有不同。具体来看:
  豆 油 2002年春节后市场旺季已过,购买力降低,且由于近年来国内油料进口保持较高水平,库存充足,豆油价格进入平稳运行状态。虽然由于《转基因管理条例细则》实施情况的不明朗曾造成豆油市场的波动,但由于中美达成了转基因大豆临时管理办法,大豆进口可能恢复,市场担心前期集中进货会形成积压,国内各大油厂都在加快生产,国内豆油供应增加。另外,由于4月中旬起食用油配额陆续发放,对进口豆油大量到货的预期对市场也造成较大的压力,而国储油脂的轮换使豆油的出库量增加,又加重了这种压力,因此,上半年豆油市场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一直处于低迷状态。5月份食用油配额发放完毕,但由于国际市场食用油价格迅速上扬,致使短期大量的进口已无可能,这对国内豆油市场止跌回升起到了有利作用,7月份开始,豆油价格明显回升。7月上旬,大豆产地东北豆油价格出现暴涨,促使东北地区豆油经销商们开始在河北、山东、京津等地区采购二级豆油,从而带动国内豆油市场全面大幅度上扬,至8月底9月初达到最高位。随着新产大豆的上市及进厂压榨,9月中下旬豆油出厂价格出现下跌,同时,散装大豆色拉油出厂报价也趋于下降,豆油价格全面回落,国庆前后,由于市场需求不旺及相关品种的比价关系,豆油市场出现了暴跌。进入10月中旬以后,由于东北地区运力紧张,导致关内地区原料采购出现困难,加之今年花生受灾减产,花生油供给量降低,豆油供求关系在短期内发生了变化,豆油及散装大豆色拉油价格随之出现了快速上涨,而加工厂为稳定大豆加工收益主动提高了豆油出厂价格,也促使豆油市场价格进一步上涨。随后国际市场豆油价格的持续上涨及国内大豆进厂价的再次提高推动豆油价格再上台阶,至12月份,二级豆油全国平均价为5885元/吨,较上年同期上涨26%。
  花生油 1-4月份由于受国内花生油库存较大,且国家专储花生油又到了轮换期或更换品种改储大豆油的缘故,大量的陈花生油被低价倾销推向市场,导致花生油市场雪上加霜,价格持续在低谷徘徊。进入5月份后,花生市场开始青黄不接,市场货源开始紧缺,而有少量存货的经销商普遍存在惜售心理,花生价格上扬,至9月份,花生油价格也持续上扬。而由于8月中下旬新花生陆续上市,且上市价格较低,影响到花生油价格在10、11月份出现一定幅度回落。进入12月份,由于花生收成已定,同比出现大幅减产,且出口形势看好,国内花生价格迅猛上涨,花生油价格也开始大幅上扬,批发价格上涨至7906元/吨,比1月份上涨30%,比2001年同期上涨24%。
  菜籽油 菜籽油的走势与豆油相似,上半年一直处于低位徘徊,主要也是受到消费季节、库存水平、国储轮换、食用油配额发放的影响。进入6月份以后,南方地区进入油菜籽上市高峰期,由于2002年油菜籽质量状况较差、产量降低,而油菜籽需求量增长,因此菜籽收购价格上涨,甚至出现抢购现象,油菜籽价格过快的上涨,致使加工厂暂停收购油菜籽,菜籽粕和菜籽油出厂价格也快速提高。同时7、8月份我国大豆、豆油价格的上涨,也对菜籽油价格上涨形成了进一步的推动。国庆前后,受到豆油价格快速下跌以及市场需求不旺的影响,菜籽油价格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调,但与大豆供给趋于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市场油菜籽供给在9-10月间继续减少,因此菜籽油跌幅远小于豆油。同时,由于北方春播油菜籽收购价格持续偏高,加之进口油菜籽价格居高不下,因此国内菜籽油出厂价格也居高不下,至12月,国内菜籽油平均价格达到了5872元/吨,比上年同期上涨25%。

  二、2002年国内食用油市场影响因素分析

  1.政策因素
  2002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一年,4月份国家下发了252万吨的毛豆油配额和240万吨的棕榈油配额以及80万吨的菜籽油配额。这在我国油脂进口历史上是最大的一次,对市场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
  《转基因管理条例细则》是2002年影响国内食用油价格的主要因素。细则的具体实施对大豆进口影响巨大,而大豆进口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对豆油市场也将产生较大的影响。由于前期《细则》的解释不明,大豆进口商无法具体操作,在3月20日以后,我国始终没有进口大豆到港,港口地区进口大豆存量已经在4月下旬下降至60-80万吨。虽然在4月份我国农业部转基因办公室作出解释,简化了进口安全证书的申请程序,并分两批发放了转基因大豆和豆油临时进口证明,同时还发放了转基因大豆和豆油进口标识证书,但国家质检总局开始执行新的《出入境粮食和饲料检验检疫管理办法》,按照这一规定,质检总局将进一步加强对进口粮食和饲料产品的检验力度,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合同执行难度加大和货物到港成本提高。2002年我国大豆进口自3月底至5月底处于停滞状态,据海关统计,1-5月份大豆进口仅285万吨,同比下降达37.
7%。即使6月份以后恢复了正常进口,随着港口存货的逐步消耗,市场供应出现了不足,导致下半年大豆及豆油价格出现上涨。
  2002年4月份,在国家计委陆续发放食用油进口配额的同时,由于市场普遍预计后期食用油价格将出现明显的下跌过程,部分国内储备企业加大了国储油脂轮换的速度,增加了豆油和菜籽油的出库数量,以期在适当时机以更低的价格购买进口油脂完成储备油的轮换工作,导致国内食用油供给量相应出现增长,市场价格进一步受到压制而继续回落。
  2.油料生产情况
  2002年我国油菜籽由于生长后期遭遇灾害性天气,品质降低,产量下降,出油率降低,这对国内的油脂市场带来了利好刺激。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我国2002年油菜籽(包含北方地区春播油菜籽)总产量为1050万吨,同比降低7%。由于油菜籽产量大幅降低,且质量状况较差,同时油菜籽需求量出现增长,导致南方地区油菜籽上市后出现抢购现象,油菜籽价格快速上涨。由于前期油籽加工厂以较低的价格预售了大量的菜籽粕和菜籽油,因此在油菜籽进厂价格快速上升的过程中,多数菜籽加工厂已面临亏损,江浙地区一些油菜籽加工厂采取暂停收购的方法来控制油菜籽价格的过快上涨。可以说,油菜籽的减产是导致菜籽油价格下半年大幅上涨的重要原因。
  2002年作为花生主产区的山东省和河南省等地花生普遍减产。在7-8月份,山东受到严重干旱的侵袭,致使山东花生总产量降低至347.5万吨,较上年降低5.8%。花生主产区产量的降低不仅造成了花生进厂价格的上涨和花生油出厂价格的提高,同时花生油出厂数量也出现减少。花生油供给量的降低导致了对豆油需求量的相对增加,进一步促进了豆油价格的上涨。
  3.进出口情况
  据国家海关总署提供的数据显示, 1-6月我国总计进口豆油7.32万吨,进口棕榈油84.85万吨,进口菜籽油1.77万吨。1-12月进口豆油总量为870275吨,年比提高1145%;1-12月进口棕榈油为169万吨,年比提高24.6%;1-12月累计进口油菜籽为618170吨,年比减少64%;1-12月份累计进口菜籽油77830吨,年比增加57.4%。从数量上看,虽然下半年食用油进口量远大于上半年,且进口量比上年相比有大幅增加,但进口量仍远低于国家发放的配额数量,因此对整个市场造成的压力并不是很大。另外,下半年食用油到港时间比较集中--10月下旬以后,9月份装运的毛豆油集中运达我国港口,导致港口存量明显增加,但在北方港口地区,一些贸易商采取了囤积策略,使得市场供应并未同步出现增加,而北方地区大豆价格总体保持在较高水平,加工厂开工率依然不足,豆油产量相应受到影响,因此东北地区豆油价格大幅上涨,关内地区豆油价格保持平稳。
  我国是一个食用油进口国,食用油出口量很少,2002年1-12月豆油仅出口47298吨,菜籽油出口18349吨,对市场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2002年下半年花生出口形势普遍看好,12月份以来,国内外贸部门纷纷抓住欧盟对我国花生检测标准有所降低的有利因素,普遍加大出口力度,出口韩国和日本的花生制品数量明显增加。花生出口量的增加使得花生油原料趋于紧张,导致花生油价格出现大幅上涨。
  4.东北大豆运输紧张
  进入11月后,东北地区铁路运力紧张,收获下来的东北大豆无法从产地及时运出,东北当地油脂企业压榨的豆粕也积压站台,无法发往关内。运力紧张且迟迟难以缓解的局面成为制约大豆外运的瓶颈,并且这一局面随着车站及收购点大豆积压量和加工厂豆粕产量的增长而趋于加重。东北地区在常年12月份均会出现季节性运力紧张局面,并且往往在次年元旦过后才能缓解。这种状况导致关内加工厂大豆进厂价格居高不下。东北大豆的供应出现断档及大豆原料价格的上涨,也拉动豆油价格在年底出现进一步上涨。
  5.国际市场油脂油料价格情况
  受去年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油菜籽主产国产量下降的影响,全球植物油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