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食用植物油生产国

来源: 作者: 时间:2003-01-01

  据专家介绍,改革开放前我国还没有一套现代化的油脂精炼设备,每个县的粮食部门都有一个或几个小规模的油厂,主要目的是满足当地供应,适应当时短缺经济的需要;居民生活消费水平较低,人们食用的油大都是土榨油?粗加工的毛油及二级毛油为主?,这种油由于加工设施简陋、工艺简单、卫生条件差,长期食用损害人体健康。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开始对国有油脂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先后引进了40多套连续精炼设备,油厂规模也有所扩大,但仍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1982年以前,最大的浸出油厂日处理350吨大豆,产量在100吨以上的企业只有128个,占油厂总数的2%,产量在50吨以下的小型油厂占60%。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沿海省份原有的一些国有油厂开始改制并扩大规模,山东、江苏的植物油加工厂得到迅速发展。外资企业如南海、南顺、合兴、东海等开始进入我国油脂行业,并将小包装色拉油引入了中国老百姓的家庭。

  90年代末以来,各大外资企业纷纷登陆中国。益海集团在我国沿海实施战略布局,其主要投资方是新加坡WILMAR和美国ADM公司;中粮国际与WILMAR和ADM合资的东海、北海、大海、黄海等几大公司也不甘示弱;CARGIL、统一合作的东莞、南通工厂紧随其后;达孚、邦吉等公司在大做贸易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找合适的投资机会。

  与此同时,我国的民营集团迅速崛起。华农从东北拓展到了广东湛江和东莞,并计划在坝洲投资新的加工厂;京石也迅速抢占了沈阳、福建并挺进内地四川;以精炼为主的中盛集团迅速构建天津、镇江、福建和广东的布局。

  目前,我国的植物油工业已经形成了一个实力雄厚、技术较为先进的行业,在技术能力、装备水平、技术指标的先进性等方面基本上赶上了国际先进水平。

  有关业内人士称,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外资企业和民营集团对我国植物油加工行业的投资都可谓不惜血本,集团规模正在迅速扩大,大有寡头垄断的趋势。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公布的数据,从1998/1999年度开始,各大油脂主产省的豆油产量迅速提高,到2002/2003年度,江苏从28万吨增长到62万吨,山东从28万吨增长到64万吨;原来默默无闻的广东、浙江、河北的豆油产量也有了长足发展,广东从0.5万吨增长到32万吨,发展最快,浙江从1万吨增长到18万吨,河北从5万吨增长到26万吨;黑龙江从龙头老大的位置上隐退。

  业内人士认为,如此迅速扩大的产能并不是靠绝对的企业数量增加,相反,我国植物油加工业的企业数量减少了,但少数集团的规模在迅速扩大。益海集团已有的日榨油加工能力超过1.2万吨,一年内将迅速增加到2.4万吨;中粮集团1.3万吨,并将迅速扩至2万吨以上;华农、京石、CARGIL、中盛等集团规模也迅速扩大。而且这些集团都有布局全国的计划,并正在实施,所以,我国食用植物油市场寡头垄断的格局正在形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