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油脂油料市场仍充满较多不确定性
在我国大豆进出口政策以及国内运输等其他政策的调整下,我国油脂市场10月中旬-11月初的大幅度波动行情被很快平息下来。同时,美国期、现货市场的大豆、豆油、豆粕也出现了持续的价格下跌过程,从而带动了国内油脂油料市场随之而来的下降行情。尤其是豆油、豆粕价格的快速下滑,引起市场人士的极大关注。
目前,我国大豆主产区收购价格已经从10月底的2900-2940元/吨降到了2660-2880元/吨之间,豆油价格更是一落千丈,二级豆油价格从10月份的高点7700-7800元/吨大幅度下滑了1000元/吨,色拉油价格则从10月份中旬的高点8100-8300元/吨下滑了900-1400元/吨。真应了过去所谓的暴涨之后必有暴跌的老话。到11月23、24日黑龙江、吉林、大连、京津地区、山东二级豆油价格分别为6600元/吨、6800元/吨、6650元/吨、6650-6750元/吨、6800元/吨;黑龙江、大连、京津地区、山东等地色拉油价格分别为7000-7050元/吨、6800-6850元/吨、6800-6850元/吨、7000元/吨;南方各地色拉油价格均保持在7000-7100元/吨之间。
我们再看一看,大豆压榨后的副产品豆粕市场,其进入11月份价格很快进入持续萎靡下滑阶段,全国豆粕价格一下子从10月份的2950-3150元/吨之间平均就摔掉了200-300元/吨,一直象处于没有阻力的下坡路段开始自行下滑,比较明显的时间段为11月9日至11月18日,黑龙江、吉林、京津地区、山东地区价格分别下滑到了2560-2600元/吨、2630-2650元/吨、2720元/吨和2730-2750元/吨。11月19日-11月24日豆粕价格下降速度再次提高,到11月24日,上述地区豆粕价格分别跌到了2540-2580元/吨之间、2600元/吨左右、2620元/吨和2630元/吨之间。
为了更好的研判后市油脂油料市场价格走势,我们必须要清楚前期暴涨风波的根由,我国大豆市场还存在什么问题。所以,希望与大家在这里一道分析一下前期走势和后期形势。
下面是笔者对大豆、豆油、豆粕市场价格的下滑主要原因的看法。
首先,10月份油脂油料价格暴涨风波,业内不少分析人士、专家以及饲养企业等把矛头直接指向了大型大豆压榨企业,使得我国大豆进口政策不再完全倾向于大型压榨企业,开始允许经营企业到国际市场参与进口大豆业务,起到了双重作用。
1、此背景情况下,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我国很多有丰富进口国际市场大豆经验和国内销售经验的贸易公司已经开始了神秘的采购与预售,同时此政策也使过去两年没有进口权和能力的、日压榨1千5百吨以下能力压榨企业,开始能够小批量获得后期压榨原料合同。大型压榨企业反而失去了进口大豆原料的分销控制权,小的压榨企业同时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在主产区收购的大豆充分压榨,在高价位快速积极销售豆油和豆粕,抑制和打击了大豆、豆油、豆粕价格,使高位震荡走势不能持续,出现了走势下滑的局面。
2、大型压榨油厂预期失去进口大豆垄断地位,无心继续抬高国内大豆市场价格。9月底至10月中旬充分掌握进口大豆能力的大豆压榨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将压榨利润扩充到极限,在不缺少大豆原料情况下,几乎一齐到了我国大豆主产区——黑龙江抢购大豆,创造了黑龙江生产的大豆成为了“金豆”的神话。但是,当失去了“一家”对进口大豆拥有和分销的控制能力之时,再对国产大豆进行控制就失去自身的某种意义,从而几乎放弃了对黑龙江大豆的采购,开始想办法获得大量的大豆进口货源,以满足后期压榨工作。国内大豆市场价格在缺少了大量收购资金的支持情况下,价格下滑也是必然。这也是人们发问“国际市场大豆价格高位震荡,我国大豆进口成本高于前期,国产大豆价格反而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我国进口的大量豆油、菜籽油、油菜籽近期纷纷到达港口,促使国内食用油油价滑落。
第三,国家铁道部强力运输政策,使内地油厂获得原料补充。东北铁路集中力量优先发运粮食和大豆(每天共保证1400多节火车,其中大豆500多节),并且请车费用降低,内地和南方地区大豆压榨油厂收购的大豆及时运出,压榨原料很快得到满足,食用油和豆粕货源变的相对充裕造成了价格的回落。
第四,压榨的新豆粕水分较高,造成豆粕价格快速下滑。今年我国油厂在收购国产大豆高潮中,几乎不分好坏、水分多高,造成了压榨后的豆粕价格水分也很大的后期问题。目前南方地区不宜长期保存水分大的大豆和豆粕,希望尽快销售掉,以防变质和亏吨;北方在油脂油料价格高位快速下滑中,伴随压榨利润的逐步降低,也尽快消耗高成本库存,恨不得微利销售或者保本销售,进行资金回笼,形成了促销。然而,国内豆油和豆粕的消费处于低谷时期,只有步步压低价格进行销售。尤其后期饲养市场对原料的需求也进入了低迷阶段,豆粕消费自然也不会有起色,所以其价格在其他饲料原料(如玉米)价格上涨的时候很难抬头,还出现了下滑的走势。豆粕水分大自身价值下降也是销售价格下跌的、正常的直接因素。
后期油脂油料市场价格走势分析
1、近期国内进口大豆到港数量不断增多,将压制油脂油料市场价格企稳反弹。进口大豆数量增大使国内大豆供应数量增多,抑制油脂油料市场价格企稳反弹。9-11月份美国大豆对中国装运量在300-320万吨之间,预计11月份抵达120-140万吨(多在中下旬到达),12月份130-150万吨。
2、中美贸易争端再次出现,造成了CBOT大豆、豆油、豆粕价格大幅下滑,将带动国内市场进一步下滑。中美的贸易摩擦升级,我国已取消了上周二的农产品贸易访问团的美国行程,造成了美国市场油脂油料价格的大幅回落,同时带动了国内油脂油料期现货价格的下跌,同时也将引导南美大豆价格的下调。11月24日美国CBOT大豆期货价格1月合约价格降到了737.25美分/蒲式耳,较前期高点下跌了50-66美分/蒲式耳,较近11月上旬末价格下降了25美分/蒲式耳左右,基本回到了10月中旬美国期货第一次价格暴涨时的水平。近期的有传言,我国贸易商适时调整了进口计划,对部分进口的美国大豆进行洗盘,转而购买价廉的南美大豆。而前期签定的11-12月到港的3-4船南美大豆完税成本在2900-3000元/吨之间,远远低于美国大豆3300元/吨。
3、后期豆油进口数量较大,对后期油脂油料市场压力巨大。最近中国采购了大量的豆油,11月进口毛豆油到货量在30多万吨,是10月份的3倍。预期12月到货量可高达40万吨。油世界预测,中国在2003年10月至12月期间的豆油进口总量将会达到95万吨或者甚至达到100万吨,高于去年同期的51.8万吨。中国在10月至12月期间的棕榈油进口将会达到71万吨,高于去年同期的63.2万吨,由此可见进口油脂给国内市场形成的影响将比较大,至少会部分消化外盘油脂行情上涨的拉力。同时形成促使国内大豆市场大豆价格进一步下滑,豆油、豆粕市场价格也随之继续向下运行。
4、大豆、豆油、豆粕价格持续下跌,市场需要时间消化。油脂油料市场经过大豆价格小幅度缓慢下滑和豆油、豆粕价格较大幅度的下滑之后,需要一定时间的消化以及油厂和经销商的进一步认可。价格在近期将会伴随某种因素企稳或略略反弹。目前,国内豆粕和豆油价格已到油厂及贸易商能承受的极限,压榨利润大幅减缩,各地油厂采购国产大豆积极性都有明显降低。进入12月份后,农民卖豆随着价格下滑,冬天冰冷气候需要买煤过冬(今年煤价较往年高出很多)、春节临近急需卖豆换钱,使得大豆供应增大,国产大豆将集中大量上市,进口大豆和豆油也将形成到货高峰,各地油厂因原料相对充足开工率大幅提高,豆粕、豆油市场供应量随之增长,市场价格上涨乏力。第四季度国内豆粕需求又将出现季节性下降阶段,油厂压榨利润还将继续面临缩水,油厂对大豆采购价格有继续降低的势头。
5、美国非常巧妙的运用市场预测和调控分析手段调控了油脂油料市场,完成了向中国高价销售适当数量的大豆目的,后期极有可能将修正农业报告中的大豆产量(因玉米与大豆生产情况不会有较大反差,而美国玉米增产与大豆巨量减产令人怀疑),使后期大豆价格下滑,抑制南美大豆的生产,确保美国的大豆市场主导地位。
我们应该看到的是,现在油脂油料市场经过前一阶段非正常涨价时期、非正常价格的价格暴涨,已经在政府政策调控下以及市场自行调节因素作用下恢复正常,市场价格在国产新大豆上市压力下、豆粕需求不旺、豆油进口增大的趋势下,出现了季节性的正常回归,同时价格感受到了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不再诧异多少年的经验不在适用。
综合上述分析,笔者认为,目前国内油脂油料市场仍充满较多不确定性,短期内出现大幅反弹可能性较低,但我们也需注意到,市场在下方的支撑正在逐渐加强,进一步下跌阻力将越来越大,后市不排除继续高位震荡可能。但是,我国与美国贸易摩擦如果继续升级,一旦从南美大量进口大豆,势必使美国大豆价格继续迅速下滑影响南美大豆价格下滑,使我国进口成本降低。所以,后期我国油脂油料市场价格还有继续下滑的可能性。但后期两节将至,食用油价格将会有所回升。
一周热点
- 2021-03-02上周美国玉米出口检验量增长,对我国装运五船玉米
- 2021-03-02美国玉米酒糟粕周报:天气改善,产量恢复,玉米酒糟粕价格下跌
- 2021-03-022021年3月1日世界主要期货收盘价格一览表
- 2021-03-02美国农业部:上周美国对中国大陆装运33.4万吨大豆
- 2021-03-02上周美国大豆出口检验量增长,比去年同期提高49%
- 2021-03-02AgRural:截至2月25日,巴西大豆收获完成25%,产量上调
- 2021-03-02美国玉米现货市场述评:现货玉米市场下跌
- 2021-03-02玉米缘何强势上涨?资金釜底抽薪,牛市究竟能走多远?
- 2021-03-01截至2021年2月26日当周国际粮油期货涨跌一览表
- 2021-03-01美国农业部报告可能显示1月份大豆压榨量为1.952亿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