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市场观点» 正文

郑棉 向下考验现货支撑

作者: 来源: 日期:2005-11-18

郑州棉花主力3月合约在10月初以缺口形势突破15000点的压力位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展开一轮从15000至15600颇为复杂的锯齿形态整理,调整幅度达到600点。笔者认为棉花后市主要受五个方面的影响。

棉花消费缺口进一步扩大。2005/2006年度全国棉花播种面积为7680万亩,比去年减少855万亩,种植面积下降10%。全年棉花总产量约为576万吨,比上年减少56万吨,减少8.9%。供需缺口将达到300万吨。这一预估的准确性在棉花收购接近尾声被各个地方的棉花收获情况所印证。同时需要关注的是,由于在棉花采摘的旺季我国受到了多次飓风的影响,恶劣天气不仅使棉花的产量受到了影响,同时也影响到了棉花的品级。就天津地区棉花产区反映,在阴雨天气的影响下,收获上来的大多是四、五级的棉花,还有很多是僵瓣棉。棉花品级的下降加大了轧花厂的成本,影响到了棉花的出售。综合以上供需方面的诸多因素,本年度棉花市场供给偏紧的情况对棉花此次整理形态的15000的下轨构成了有力的支撑。

受到供求关系及今年天气的影响,籽棉价格也是一路水涨船高。相对于2004年度籽棉收购价2.6元/斤的价格,今年棉花收购高峰期的平均价维持在2.8元/斤—3.0元/斤,平均涨幅在8%—15%,在山东惠民一度出现3.25元/斤的高价,折合成皮棉价格在13800—14300/吨。现货价格的走高也带动了期货市场的棉花价格,使期棉价格在整理形态中有能力上探高点。

中美签订《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的谅解备忘录》。经过了八轮的磋商,中美之间终于达成了协议,协议虽然没有使美国全面开放市场,但对于各大纺织企业来说首先解决了已经运抵美国港口的货物的清关问题;其次,也为中国的纺织品企业在这三年的运营提供有效的参考;最后,虽然是处于数量管理之下,但是该协议所参考的基数已经有利于我国,而且在这三年内也保持了一个相对较高的增长幅度。这一协议的达成解决了长久以来纺织企业在市场中两难的处境,使纺织企业可以正常生产,保证了棉花生产消费环节的畅通。也使纺织品贸易摩擦这一利空因素彻底终结。

有以上三项利多因素作为支撑,期棉却未能突破高位而仍然维持这样的盘整格局,笔者认为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利空因素。

国家政策导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于10月26日发布的《关于做好棉花收购等工作的紧急通知》对于棉价的进一步上涨起到了很大的抑制作用,但是这一通知的发布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供给紧张的局面,在供求关系上不会发生质变。个人认为国家的这一行为更多的是为了稳定期棉市场,同时防范过度投机。对期棉市场方向的选择上并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当天的盘面郑棉出现大幅下探,但没有跌破支撑位,并在日后逐渐回升,恢复到15200到15400的盘整区间。在市场完全消化这一消息后也是会回到依据供求关系而决定的市场走向上来。

抛售压力依然存在。我国期棉是在2004年6月1日挂盘上市,棉花仓单开始入库的时间是在2004年10下旬,达到最大值是在今年的6月下旬,为5351张仓单约(合10.7万吨),随后随着C1类仓单有效期的临近,仓单数量开始下滑。如果以此来计算棉花仓单的增减走势,到今年10月中下旬应该是新一轮C1类仓单开始出现,棉花仓单整体增加的一个过程。

我们可以发现,与2004年基本相同的时间,今年的10月下旬郑棉仓单开始出现增加,同时根据郑交所的仓单周报,这一时期C1类仓单已经入库,而且有效预报明显增多。依此判断,从目前开始到明年的6月份左右将是棉花仓单逐步增多的过程。由此可见在仓单增加的这一时期,多头主动的拉升棉价是要承担较大风险的,现在过早的拉升棉价,空方可以利用仓单增加的这一势头高位抛售,对多方进行打压,不利于多方做势。

笔者认为,这两方面因素的影响都只是暂时的,理由如下:

1.国家的政策导向不会改变供求关系的变化,不能成为市场转向的决定性因素。

2.仓单增加只是暂时压力。以2004年仓单最大值5351张计算,共有10万吨。今年因为减产的影响,收购价格大大高于去年,在期价接近仓单成本的情况下,目前看仓单数量很难达到去年的最大值,因此仓单的压力不会成为郑棉市场反转向下的诱导因素。

总之,受国内棉花市场整体供小于求,现货收购价格接近历史高位的基本面影响,期价可能在10月初达到了今年的一个重要高点。中美达成协议的利好兑现,使得期价暂时缺乏新的利多炒作题材。在市场投机力量不足和目前存在的利空因素影响下,期价应以向下寻求支撑为主。笔者认为,在当前供求关系基本确定的情况下,决定后期棉价走势的主要因素将是采买谨慎的纺织用户与惜售的棉农和囤积惜售的棉商间的博弈。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