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市场观点» 正文

从产销状况分析 棉价上涨乏力

作者: 来源: 日期:2005-11-22

黄淮棉区在采摘期的异常降雨,刺激了籽棉的上涨,原本不温不火的棉花购销市场一时出现了抢购场面。但10月12日USDA棉花报告发布后,皮棉价格涨势戛然而止,并在10月下旬出现小幅回落的现象。本月以来,棉花价格稍有回稳,后市何去何从,市场各方众说纷纭,本人试从影响棉花价格的产销存状况和配额管理(发放)的角度来分析今后棉花价格的变化趋向。

本年度棉花资源充裕

在9月中旬USDA棉花报告中,预计全球产量2428.3万吨,消费2442.9万吨,期初库存1102万吨,期末库存1114万吨,产不足需14.6万吨。当时国内棉花市场比较平静,3级籽棉购销价2.6—2.7元/斤,标准级皮棉售价13000—13500元/吨,基本实现新棉陈棉的顺利接轨,在此价位水平,籽棉价格较上年上升15%,棉农实现最低预期收入,轧花行业加工费用每吨可达500—600元,而纺织企业对此价位早已适应。如果维持这种产销格局,棉花价格既无可能,也无必要发生大幅波动。但国庆前后的阴雨天气,造成黄淮棉区的实质性减产,棉农再度抬价,籽棉价格普遍升至3.00元/斤,涨幅超过10%;而轧花行业产能严重过剩,部分加工企业为争夺籽棉资源而不顾下游纺织企业的接受限度而盲目抢购,形成棉花市场购销价格倒挂,小型轧花厂停产。而此时的纺织企业,面对突然跳升的棉价,保持着较多的冷静,一方面调高纱价,另一方面保持正常库存和采购进度,纺织企业将棉价上涨的部分损失转移到棉布市场。

在阶段性灾情刚结束之时,USDA10月棉花报告对中国作出减产20万吨的评估,但由于美国和印度的增产,棉花供需格局并未改变,从这点讲,减产利好已经出尽。在11月的报告中,预计全球产量2432万吨,消费2490万吨,期初库存1106万吨,期末库存1092万吨,产不足需58万吨。相对来说,ICAC的报告对消费的预计比较谨慎,而对产量的预计比较乐观,10月报告全球产量2496万吨,需求2406万吨,供过于求90万吨。综合来看,2004/2005年度,全球棉花供求基本平衡。2003/2004年度产大于销250万吨形成的过量结转库存将在本年度逐渐得到消化,但未来利好因素并不确定。

国内棉花异常升水

国家对棉花进口配额的管理分三方面:数量、关税和时间。在数量上,我国棉花进口配额只有89.4万吨,关税税率1%。由于2003年以来,国内棉纺工业高速发展,我国作为棉花消费大国的地位日益稳固,实际进口数量远超计划数量,造成计划内配额的名存实亡,不管是2004/2005年度的进口140万吨,还是2005/2006年度的进口350万吨,都在市场的预期之内。如果缺口扩大,作为配额管理政策的制定者,发改委会密切关注市场变化,适时增发,增发部分在税率上一般会采用5%滑准税。即使如此,同等级外棉仍然比国内棉花便宜500—600元/吨,这样发改委增发的配额数量不能超出国内产不足需部分,否则,就会出现倒卖配额的现象,并对国内棉花价格造成冲击。在时间上,在上年度结束之前,发改委即会要求持有配额的企业将当年未用完的配额上缴,下年度的配额到元旦以后才能拿到,此举旨在为棉花季节性上市减轻价格压力。在去年国内棉花丰收和进口棉占国内总需求比例较小的时候(2004/2005年进口棉占国内消费1/5),纺织企业对进口棉的依赖性不强,时过境迁,本年度进口棉预计占国内棉花消费的1/3,纺织企业对进口棉的依赖性很强,如果还沿用以前的配额管理方式,必然造成棉花供应的局部紧张和棉花价格的异常升水。加之国内棉花减产,在收获季节形成的棉价升水居高不下,遭到纺织企业的抵触,发改委已经意识到这种管理方式的弊端,通知企业尽快上报配额需求,并有可能提前发放。

棉花企业应对策略

在今年的10月和11月份,发改委、农发行曾发出通知要求棉花企业注意防范价格风险,体现出管理部门对棉花市场形势的深刻认识和负责态度。新棉上市的期初库存,一般有三个流向:国储轮库、商业库存(棉商)、工业库存(纺织企业)。纺织企业惯常在新棉上市时利用季节性低点补充3个月库存,元旦春节之后保持正常(1个月)库存,面对充裕的国际资源和国内棉价异常升水,纺织企业一反常态,放慢采购进度,截止到11月5日纺织企业平均库存26.6天,同比大幅下降,这种态势反映出棉花市场实际上处于滞销的现实中。鉴于全国籽棉收购进度超过80%,棉花大部分存于棉商手上,通过提价,农民的状况是减产不减收,而纺织企业的谨慎采购回避了成本风险。棉商夹在棉农和纺织厂之间,处境艰难,小轧花厂停产,大轧花厂利润缩水,还承担着今后棉花价格滞涨的风险。部分棉商觉得,晚卖不如早卖,价格这样横下去,每个月还要付100元/吨的利息仓储费,过年价格能否涨上去,还不确定。但利空因素却要警惕,美棉过量的结转库存面临巨大的销售压力,跨年度到3月以后的棉花要执行大幅贴水,由于中国进口的可预期性,外棉在国内保税区大量寄售,直待配额的发放,而配额的提早发放是必然的。(早期)低成本的棉商有可能加快出货,而价格一旦下跌,部分资金短缺的棉商只有被迫抛售,后市的发展大家拭目以待。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