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菜籽菜油 » 正文

油菜籽将取代大豆唱主角 中国油脂产业倾向“多油并举”

  作者: 来源: 日期:2010-04-21  
     在昨日《农村经济绿皮书》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副司长方言的一句"现在油菜籽的问题比较大,大豆的问题不是很大"引起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注意。

    年初的"一号文件"首先透露出这一信号,将花生加入到良种补贴的范围内。随后,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又提出继续实施油菜籽临时收储政策,并将收储价格由每斤1.85元提高到1.95元。

    一系列的政策和专家言论均透露出一个信号,以往过多依赖大豆榨油的局面正在逐渐改变,"多油并举"将成为未来油脂油料产业的规划方向。其中,油菜籽、花生承担了这一转型中的重要角色。

    在《农村经济绿皮书》的新闻发布会间隙,《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此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副部长谢扬。

    NBD:在大豆产业政策方面,您觉得,目前"收储+补贴加工企业"的政策模式还需要调整吗?

    谢扬: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植物油消费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菜籽油消费过去位居首位,现在则下降到第三位,目前位居首位的是豆油,第二位是花生。

    "收储+补贴"应该只是一个短期行为。我国对进口油脂油料的依赖度已经超过60%,从长远发展来看,要应对进口大豆的挑战,就应该着力发展油菜、花生等,如恢复菜籽油消费首位的地位。我们不能只守着眼前的问题,要扬长避短。

    NBD:刚才,方言司长在会上提到,国内和国际菜籽油价格倒挂已接近600元/吨,希望财政加强对企业的补贴,不然国内企业可能要转向进口国际的菜籽油。您觉得,除了将油菜籽收储价格提高0.1元/斤,是否有必要增加对油菜籽加工企业的补贴?

    谢扬:提高收储价格是好事,但仅提高收储价格是不够的,还应该有在生产、加工、消费等领域的支持,包括对加工企业的扶持,对消费者购买国产菜籽油的引导等。

    另外,我们提出油脂自给率50%的目标,但目前只有36-37%。因此,在对待进口农产品方面,也应该制定一个战略,目前的政策还不够明确。

    NBD:大豆、油菜籽食用油脂加工等一直属于外商投资限制类产业,但目前只规定,外商不能控股,但未明确规定外商不能拥有企业实际控制权。对于外资进入我国油脂产业的问题,您怎么看?

    谢扬:调查显示,油菜籽、豆粕等产品出现的一些问题都与农产品和实体加工对外开放的状况高度相关。我也了解到,在谈合资的时候,很多外商都明确表示,"我不控股,我只要进口大豆经营权和公司财务权。"这说明,我们还没有全面理解WTO规则。事实上,在WTO规则许可的范围内,我们可以将风险规避做的更好,相关政策也有很多可以完善的空间。

    另外,我觉得,不能只追求企业的规模,一旦大规模的公司被合资,风险更大。相反,如果用分散的中小企业去竞争,我们仍然有机会。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