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以来,由于美联储没有推行新一轮的量化宽松政策,而仅仅是给出了市场预期中的扭曲操作(ot2),加之投资者担忧全球经济二次探底,失望的情绪使得全球金融市场一片哀鸿。股市、商品、风险货币,甚至曾经被看做避险工具的黄金,也出现了暴跌。一时间,只有美元及美国长期国债在上涨,似乎投资者又嗅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时候那种“万般皆下跌,唯有美元高”的味道。
在这样的不佳宏观背景下,目前影响棉花市场最大的两个因素是国内的政策托市和今年供大于求的现实,这两个因素的博弈,将决定棉价的走势。
此前在发改委等部门明确了今年棉花限价不限量的收储方针后,加上纺织企业补库需求拉动,终于在传统纺织旺季中,将疲软已久的棉价从“深渊”中拉起。但在宏观环境不佳、商品大幅受挫的背景下,棉花期价也出现补跌,主力1205合约9月26日盘中跌破前低,创下了20320元/吨的新低。
笔者从现货企业了解到的情况是,由于今年皮棉成本价在19000元/吨左右,今年期价在22000元/吨以上时,对棉花企业已经有了一定吸引力,22000元/吨便成了套保盘高抛的理想价位。但目前棉花尚未集中上市,收购力度不足,一方面资金紧张,另一方面棉农惜售,市场普遍预期后期籽棉的收购价或许还将走高。从目前收储零成交的情况来看,本身也是政策调控的成功,因为只有棉价不出现大跌,才能保证棉花种植面积,避免棉价的大幅波动。
但是,单纯依靠收储政策,似乎也不能完全保证棉价不出现非理性下跌。从目前市场来看,很多商品已经跌破了成本或者收储价格。以螺纹钢为例,生产成本也在4600元左右,高于目前期货价格200元。同样有收储的菜籽油,折算的收储价格也在1万元,而主力1201合约同样能够跌到9700元以下。2008年的那轮暴跌中,当时大豆收储价格是3700元,但大豆期货价格曾经跌到2800元。
从中国棉花协会最新会议获取的信息显示,今年棉花消费量大约在1000万吨,小于此前预期的1100万吨。主产区新疆的产量预计在300万吨,高于去年的248万吨;山东产量预计在86万吨左右,高于去年的72.4万吨,其他省份也有不同程度的增产。全国的产量或将达到750万吨,超过去年的640万吨,这个数据与美国农业部预估的数据相当。假设这个棉花年度的进口量达到300万吨,则期末库存可能会在290万吨左右,库存消费比在0.29左右,也只是供需基本平衡的状态。
虽然今年棉花丰收,但在较低的期初库存背景下,库存消费比并没有明显高于历史均值。收储政策也意在保持棉花种植面积稳定,棉价暴跌对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会带来伤害。未来如果各国pmi不进一步恶化,欧洲能够出台联合救助希腊的计划或者降息,以及中国央行或者美联储出台新的刺激经济政策,则棉花的下跌空间会非常有限。一旦短暂跌破收储价,将是投资者中长期建仓的好机会。但若没有有效的政策出台,加之希腊问题加剧,或许19800元也难以成为期价的最低点。